基于储层构型与油藏数值模拟的点坝储层剩余油分布研究
本文选题:点坝储层 + 储层构型 ; 参考:《岩性油气藏》2017年04期
【摘要】:为了提高特高含水期点坝储层剩余油采收率,以胜利油区孤东油田七区西为例,在曲流河点坝储层精细构型解剖的基础上,利用基于构型单元的侧积体建模方法建立起点坝精细构型地质模型,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预测曲流河点坝储层剩余油分布特征,揭示其主控因素,建立分布模式。研究表明,曲流河点坝储层中剩余油的分布受到储层构型、射孔层位和注采方向等多个地质及开发因素的综合影响,在这些因素综合作用下的剩余油分布模式可归纳为5种,即上注上采型、下注上采型、合注合采型、上注下采型、下注下采型,这5种类型剩余油富集程度依次增高。综合对比5种类型的剩余油分布模式认为,逆侧积夹层倾向注水条件下油水井间的储层中上部位置是点坝储层剩余油的有利富集区,水平井可以改善曲流河点坝储层水驱开发效果,提高剩余油采收率。
[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residual oil recovery of point dam reservoir in high water cut period, taking the west of Gudong Oilfield in Shengli oil area as an example, the fine configuration of the reservoir is dissected on the basis of Quliuhe Point Dam reservoir. The fine geological model of starting dam is established by using the modeling method based on configuration unit.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residual oil in meandering river point dam reservoir are predicted by reservoir numerical simulation method. The main controlling factors are revealed and the distribution model is establish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istribution of remaining oil in meandering river point dam reservoir is affected by various geological and development factors, such as reservoir configuration, perforation layer and injection-production direction, and the remaining oil distribution model under the combined action of these factors can be divided into five types. The enrichment degree of the five types of remaining oil is increased in turn, that is, upper-injection up-recovery type, down-bet up-recovery type, combined injection-combined production type, upper-injection-down-production type, and down-down-recovery type, and the enrichment degree of these five types of remaining oil increases in turn. Combined with five types of residual oil distribution patterns,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middle and upper part of the reservoir between oil and water wells is the favorable enrichment area of residual oil in point-dam reservoir under the condition of reverse lateral intercalation inclined to water injection. Horizontal well can improve the water drive development effect of meandering river point dam reservoir and increase the recovery factor of remaining oil.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省油藏地质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复杂油气藏精细描述新方法与开发模式”(编号:2016ZX05009-0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沉积过程分析的砂质辫状河储层中细粒沉积成因机制与分布模式研究”(编号:41672129)联合资助
【分类号】:TE3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单敬福;张吉;赵忠军;李浮萍;孙立勋;张彬;方世祥;;地下曲流河点坝砂体沉积演化过程分析——以吉林油田杨大城子油层第23小层为例[J];石油学报;2015年07期
2 林承焰;陈仕臻;张宪国;刘文婧;商建霞;;多趋势融合的概率体约束方法及其在储层建模中的应用[J];石油学报;2015年06期
3 林承焰;孙廷彬;董春梅;李志鹏;田敏;李士江;;基于单砂体的特高含水期剩余油精细表征[J];石油学报;2013年06期
4 孟立新;秦永厚;陈淑琴;吕昕倩;娄小娟;;点坝砂体内部剩余油分布及挖潜方法研究[J];特种油气藏;2013年04期
5 朱志良;熊迪;岳渊洲;吕孝威;;克拉玛依油田一东区克拉玛依组沉积相与剩余油分布关系研究[J];岩性油气藏;2013年03期
6 邹拓;吴淑艳;陈晓智;张津;;曲流河点坝内部超精细建模研究——以港东油田一区一断块为例[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2年06期
7 封从军;鲍志东;陈炳春;魏兆胜;汪莹;;扶余油田基于单因素解析多因素耦合的剩余油预测[J];石油学报;2012年03期
8 何辉;宋新民;蒋有伟;彭仕宓;李彦兰;孙景民;;砂砾岩储层非均质性及其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以克拉玛依油田二中西区八道湾组为例[J];岩性油气藏;2012年02期
9 陈程;宋新民;李军;;曲流河点砂坝储层水流优势通道及其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J];石油学报;2012年02期
10 张涛;林承焰;张宪国;董春梅;曾洪流;;开发尺度的曲流河储层内部结构地震沉积学解释方法[J];地学前缘;2012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水;文华国;刘冉;郝立华;郝立业;程涛;;下刚果盆地下白垩统Albian阶碳酸盐台地地震沉积学[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4期
2 禹影;;聚合物驱后油层优势渗流通道识别与治理[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7年04期
3 张建兴;林承焰;张宪国;孙志峰;陈家昀;;基于储层构型与油藏数值模拟的点坝储层剩余油分布研究[J];岩性油气藏;2017年04期
4 王彩萍;严彬;;唐山油区长2油藏储层非均质性研究[J];辽宁化工;2017年07期
5 方度;贾倩;龚晶晶;高东华;袁立新;尹莉;;基于扇三角洲储层单砂体的剩余油定量描述——以南堡凹陷柳赞油田北区Es_3~3油藏为例[J];断块油气田;2017年04期
6 黄小青;郭鹏;杜悦;呼赞同;;海安油田袁家断块阜三段储集层宏观非均质性研究[J];能源与环保;2017年06期
7 范廷恩;胡光义;马良涛;王宗俊;范洪军;梁旭;;利用不确定性高精度反演数据表征曲流河储层构型[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7年03期
8 王永炜;李荣西;赖生华;;基于地震信息的沉积体系平面分布特征研究——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探区高家河三维区本溪组下部沉积体系为例[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7年06期
9 尹艳树;刘元;;近岸水下扇扇中厚砂体储层构型及对剩余油控制——以南襄盆地泌阳凹陷古近系核桃园组三段四砂组2小层为例[J];地质论评;2017年03期
10 赵伦;王进财;陈礼;张祥忠;曹海丽;王成刚;赵亮东;;三角洲砂体构型对水驱波及特征的影响——以南图尔盖盆地Kumkol South油田J-Ⅱ层为例[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7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牛博;高兴军;赵应成;宋保全;张丹锋;邓晓娟;;古辫状河心滩坝内部构型表征与建模——以大庆油田萨中密井网区为例[J];石油学报;2015年01期
2 陈更新;赵凡;曹正林;郑红军;王爱萍;胡云鹏;;地震反演、地质协同约束储层精细建模研究[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4年11期
3 孙天建;穆龙新;吴向红;赵国良;徐锋;王振军;覃志;方子奇;;砂质辫状河储层构型表征方法——以苏丹穆格莱特盆地Hegli油田为例[J];石油学报;2014年04期
4 胡向阳;袁向春;侯加根;权莲顺;;多尺度岩溶相控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储集体建模方法[J];石油学报;2014年02期
5 张昌民;尹太举;喻辰;叶继根;杜庆龙;;基于过程的分流平原高弯河道砂体储层内部建筑结构分析——以大庆油田萨北地区为例[J];沉积学报;2013年04期
6 李士祥;楚美娟;黄锦绣;郭正权;;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8油层组砂体结构特征及成因机理[J];石油学报;2013年03期
7 吴胜和;纪友亮;岳大力;印森林;;碎屑沉积地质体构型分级方案探讨[J];高校地质学报;2013年01期
8 李少华;刘显太;王军;龚蔚青;卢文涛;;基于沉积过程建模算法Alluvsim的改进[J];石油学报;2013年01期
9 王莘楠;;高含水油田沉积微相至单砂体级精细研究——以萨北二区密闭取芯井区PI油层组为例[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年16期
10 陈恭洋;胡勇;周艳丽;罗东红;梁卫;张伟;;地震波阻抗约束下的储层地质建模方法与实践[J];地学前缘;2012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广斌;李宗民;;一种实用的油藏数值模拟前处理系统方案[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9年07期
2 戚志林;黄小亮;雷登生;;“油藏数值模拟”课程教学探讨[J];中国地质教育;2011年02期
3 岳立军;戚海福;岳立兵;;油藏数值模拟研究在低渗透油田的应用——以卫22块为例[J];科技信息;2011年27期
4 张团峰,,王家华;利用储层随机模拟提高油藏数值模拟的效果[J];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3期
5 张冬萍;;油藏数值模拟新技术[J];吐哈油气;1999年04期
6 蒋廷学,杨艳丽;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发展综述[J];河南石油;2000年05期
7 李淑霞,盖英杰,张俨彬;油藏数值模拟效果的定量评价方法[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6期
8 黄鹂,喻高明,凌建军,周延军,张凯;胡12块严重非均质极复杂小断块油藏数值模拟研究[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9 王增林,刘慧卿,王厉强;精细油藏数值模拟中非均质性的表征技术[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10 靳彦欣;肖驰俊;杨景辉;;流动单元约束的油藏数值模拟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5年S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杨军征;汪绪刚;单文文;周永发;;有限元开发油藏数值模拟器中几个问题的探讨[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姚军;李勇;彭晖;;天然裂缝性油藏数值模拟研究[A];渤海湾油气勘探开发工程技术论文集(第十集)[C];2005年
3 刘振宇;翟云芳;方亮;;油藏数值模拟的有限元模型[A];第十六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C];2002年
4 于金彪;吴胜和;王杰;胡慧芳;;油藏数值模拟大模型并行运算优化技术研究[A];渗流力学与工程的创新与实践——第十一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5 曲广利;杨正明;郝明强;;低渗透油田活性水驱油油藏数值模拟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6 于由美;;并行油藏数值模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A];第六届全国计算机应用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7 赵玉武;李剑;张训华;刘先贵;;双重网格粗化方法及其在水驱油藏数值模拟中的应用[A];第九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二)[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林毅 岳光来;油藏数值模拟:从特殊技术变为“常规武器”[N];中国石化报;2007年
2 刘凡;油藏数值模拟数模研究[N];中国石油报;2010年
3 宋海芝;油藏数值模拟技术“走进”胜利油田[N];中国矿业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程洪亮;油藏数值模拟温度场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陈凤欣;油藏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及算法设计[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林春阳;基于PEBI网格油藏数值模拟器的研究、开发与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4 吴斌;油藏数值模拟自适应网格法中若干问题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5 王永辉;低渗透储层开发压裂的油藏数值模拟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4年
6 王威;渤海南部渤中A油田储层三维地质建模与油藏数值模拟一体化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3年
7 谷建伟;高含水开发期基于微观渗流机理的宏观油藏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代梦莹;基于储量的模型优选[D];长江大学;2015年
2 赵p
本文编号:17987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798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