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岩油气甜点识别的综合评价方法
本文选题:页岩油气 + 甜点 ; 参考:《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6年02期
【摘要】:页岩油气的高效开发需要最大程度地识别出甜点所在.为了将地质甜点与工程甜点有效融合来识别和评价页岩油气甜点,在总结龙马溪组勘探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以美国某盆地A组页岩层为例,提出"甜点体"的概念,其界定为体积压裂的对象.通过A组页岩储层纵向差异化研究,以及总有机碳(TOC)数值、脆性指数等地球物理预测方法的应用,结合甜点体非均质性变化对水平井产量影响的分析,建立了页岩油气甜点体的识别和综合评价方法,即五步法:垂向评级、平面划区、体积雕刻、差异压裂、油藏定调.研究结果表明:龙马溪组的TOC在2%~8%,含气量在1.7~4.8m~3/t,脆性矿物质量分数在20%~70%,"甜点"划分的门槛值应是TOC大于3%,含气量大于2m~3/t,脆性矿物质量分数大于40%.基于不同区域3个参数门槛值不同,该方法有利于区块内的勘探开发及钻完井技术适用性调整.
[Abstract]:The efficient exploitation of shale oil and gas requires maximum identification of desserts. In order to identify and evaluate shale oil and gas desserts effectively by combining geological desserts with engineering desserts, the concept of "desserts" is put forward on the basis of summing up the successful exploration experience of Longmaxi formation and taking the shale formations of group A in a basin of the United States as an example. It is defined as the object of volume fracturing. Based on the longitudinal differentiation of group A shale reservoir and the application of geophysical prediction methods such as total organic carbon TOC value and brittleness index, the effects of desserts heterogeneity on horizontal well production are analyzed. The method of recognition and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shale oil and gas desserts is established, that is, vertical rating, plane zoning, volume carving, differential fracturing and reservoir tuning.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OC of Longmaxi formation is 2 / 8, the gas content is 1.7 ~ 4.8mm / t, the mass fraction of brittle minerals is 20g / t, the threshold of "dessert" should be TOC > 3 / 10, gas content > 2 m / 3 / t, and the mass fraction of brittle minerals > 40 / t. Based on the different threshold values of three parameters in different regions, this method is beneficial to the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blocks and the adjustment of the applicability of drilling and completion techniques.
【作者单位】: 中海油研究总院;
【基金】:中国海油“十二五”重大专项课题(CNOOC-KJ125ZDXM21ZY)
【分类号】:TE3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志明,全秋琦;中国南部奥陶—志留纪笔石页岩相类型及其构造古地理[J];地球科学;1992年03期
2 苏文博;李志明;Frank R.Ettensohn;Markes E.Johnson;Warren D.Huff;王巍;马超;李录;张磊;赵慧静;;华南五峰组-龙马溪组黑色岩系时空展布的主控因素及其启示[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3 张金川;聂海宽;徐波;姜生玲;张培先;汪宗余;;四川盆地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J];天然气工业;2008年02期
4 张金川;汪宗余;聂海宽;徐波;邓飞涌;张培先;殷毅;郭华强;林拓;张琴;张德明;;页岩气及其勘探研究意义[J];现代地质;2008年04期
5 邹才能;董大忠;王社教;李建忠;李新景;王玉满;李登华;程克明;;中国页岩气形成机理、地质特征及资源潜力[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0年06期
6 范昌育;王震亮;;页岩气富集与高产的地质因素和过程[J];石油实验地质;2010年05期
7 王祥;刘玉华;张敏;胡素云;刘红俊;;页岩气形成条件及成藏影响因素研究[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0年02期
8 刘成林;葛岩;范柏江;公王斌;朱玉新;;页岩气成藏模式研究[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0年05期
9 范柏江;师良;庞雄奇;;页岩气成藏特点及勘探选区条件[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1年06期
10 周德华;焦方正;;页岩气“甜点”评价与预测——以四川盆地建南地区侏罗系为例[J];石油实验地质;2012年02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樊明珠,王树华;高变质煤区的煤层气可采性[J];石油勘探与开发;1997年02期
2 G·R·King ,华桦;关于有限水侵的煤层和泥盆系页岩气藏的物质平衡方法[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1994年01期
3 黄籍中;中上杨子区海相沉积烃源研究(之一)[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1999年04期
4 郭正吾;四川盆地西部浅层致密砂岩天然气勘探模式[J];天然气工业;1997年03期
5 戴金星;我国天然气资源及其前景[J];天然气工业;1999年01期
6 傅力浦 ,宋礼生;陕西紫阳地区(过渡带)志留纪地层及古生物[J];西北地质科学;1986年14期
7 王德新,江裕彬,,吕从容;在泥页岩中寻找裂缝油、气藏的一些看法[J];西部探矿工程;1996年02期
8 王德新,彭礼浩,吕从容;泥页岩裂缝油、气藏的钻井、完井技术[J];西部探矿工程;1996年06期
9 郭一华;川东地区石炭系储层成岩作用和天然气成藏规律[J];西南石油学院学报;1994年01期
10 姜月华,岳文浙,业治铮;华南下古生界缺氧事件与黑色页岩及有关矿产[J];有色金属矿产与勘查;1994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桂芳;姚春雷;全辉;;页岩油的加工利用及发展前景[J];当代化工;2008年05期
2 陈洪雁;潘高峰;刘艳杰;杨靖华;;页岩油含氮化合物分离研究[J];辽宁化工;2011年11期
3 丁敏;姚志刚;张狄杰;;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页岩油存在的可能性分析[J];石油化工应用;2011年12期
4 徐晓宁;赵大;;页岩油性质及其深加工途径探讨[J];石油化工技术与经济;2012年02期
5 ;我国页岩油气压裂理论方法与技术体系初步形成[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4期
6 周庆凡;杨国丰;;致密油与页岩油的概念与应用[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2年04期
7 张绍波;;页岩油时代即将来临[J];中国石油企业;2012年08期
8 张绍波;;中国疾速进军页岩油市场[J];中国石油企业;2012年08期
9 张绍波;;“页岩油革命”:呼唤廉价石油时代回归[J];中国石油企业;2012年08期
10 一松;;页岩油气突破“三个传统”的启示[J];中国石油企业;2012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王志军;邓孙华;王洪艳;;热重分析用于近临界水提取页岩油残渣的热解动力学[A];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全国应用化学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边瑞康;武晓玲;聂海宽;;渤海湾盆地南部古近系页岩油成藏特征研究[A];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S13石油天然气、非常规能源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分会场[C];2013年
3 唐玄;张金川;王香增;张丽霞;;鄂尔多斯盆地陆相页岩油气共生机理及资源前景[A];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S13石油天然气、非常规能源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分会场[C];2013年
4 周小虹;阮竹;王漫;;应用FTIR分峰程序对测定页岩油中羰基化合物相对含量的研究[A];全国第八届分子光谱学术报告会文集[C];1994年
5 彭成斌;;美国页岩油气革命:地球科学起到的重要作用[A];中国地球物理2013——大会报告[C];2013年
6 李玉喜;;我国页岩气资源潜力、发展历程和前景[A];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S13石油天然气、非常规能源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分会场[C];2013年
7 许坤;;中国油气勘探开发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A];油(气)开采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研讨会会刊[C];2013年
8 陈晓智;陈桂华;肖钢;祝彦贺;白玉湖;;海外页岩油气勘探开发选区评价体系[A];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S13石油天然气、非常规能源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分会场[C];2013年
9 何青芳;贺振建;张存霞;李慧;王长轩;;东营凹陷页岩古环境研究[A];中国古生物学会微体学分会第十五次学术年会中国古生物学会化石藻类专业委员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讯员 白鹤林;巴里坤县年产6万吨页岩油项目开工[N];哈密日报(汉);2012年
2 本报记者 王润珠;页岩油“燃”起投资热[N];民营经济报;2012年
3 巴曙松 余芽芳;页岩油气革命将推动产业格局的变动[N];文汇报;2014年
4 李慧;苏格兰页岩油气新发现引争议[N];中国石化报;2014年
5 青岛日报、青报网记者 赵笛 通讯员 李鲲鹏;青科大建立页岩油气实验室[N];青岛日报;2014年
6 本报记者 李慧;苏格兰页岩油气新发现反引争论[N];中国能源报;2014年
7 罗佐县;美国页岩油气并购缘何再次升温[N];中国石化报;2014年
8 史蒂夫·班克 焦旭 整理;对美“页岩油神话”存在认识误区[N];中国能源报;2014年
9 思远;页岩油能接棒页岩气吗?[N];中国化工报;2013年
10 记者 张兴刚;政策利好拉升页岩油需求[N];中国化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慧;气体在多孔纳米材料中的吸附与分离的分子模拟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6年
2 施彦彦;油页岩加氢热解与页岩油加氢精制耦合过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童姜楠;松辽盆地齐家地区青一段页岩油形成条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2 谢冰;济阳坳陷页岩油测井评价方法研究[D];长江大学;2015年
3 谢俊阳;页岩油“甜点”地球物理预测方法研究[D];长江大学;2015年
4 陈维思;50万吨/年页岩油预处理装置工艺技术设计[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5 杜添添;页岩油资源评价及有利区预测[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6 史颖琳;页岩油富集可采主控因素分析[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7 兰晶;典型非常规油气资源加工风险辨识与控制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8 葛明娜;辽河西部凹陷沙三段页岩油资源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9 李卓文;页岩油、气储集空间差异及其赋存方式比较研究[D];长江大学;2016年
10 王亚东;有机质类型及演化特征对页岩油、气富集规律的影响研究[D];长江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8012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801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