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能源产业链的低端产能过剩问题研究
本文关键词:我国新能源产业链的低端产能过剩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经济纵横
2010年第 5期
我国新能源产业链的低端产能过剩问题研究
蒙 丹 (贵州大学经济学院, 贵州 贵阳 550025)
摘要: 造成我国部分新能源产业链的低端产能过剩的主要原因是: 大量企业通过技术引进获得非核 心生产技术, 并依赖这些技术进行重复投资。同时, 自主研发能力缺乏, 致使高端产业生产能力不足;
企 业对行业片面的乐观预期和投机行为导致盲目投资; GDP 导向下地方政府的发展冲动也助长了过度投 资。为抑制这种低端重复建设, 应改善新能源产业组织结构, 培育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核心企业, 整合 新能源产业链; 完善行业准入制度, 规范行业技术标准; 建立新能源行业市场评价体系, 科学引导企业投 资决策; 建立科学的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体系, 减少政府行为的短期性。 关键词: 新能源产业链; 产业链低端; 产能过剩 中图分类号: F4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 7685( 2010) 05- 0037- 04
2009年 8月, 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抑制 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问题, 会议指出: 我 国风电、 多晶硅等新能源产业出现重复建设倾向。 新能源产业在我国是仅发展了几年的新兴产业, 为何会出现产能过剩问题, 这种产能过剩有什么 特点, 如何化解这种产能过剩, 对这些问题进行探 讨, 对推动我国新能源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 现实意义。 一、 我国新能源产业链低端产能过剩现状 新能源产 业是我国 战略性新 兴产业。近年 来, 我国新能源产业获得快速发展, 特别是国际金 融危机后, 新能源产业更是成为最重要的新兴产 业之一, 地方政府和企业对发展新能源产业的积 极性都很高。但我国新能 源产业也出现 一哄而 上、 无序发展的问题。我国新能源产业面临的问 题主要是产业链的低端过度投资, 而高端、 核心、
关键技术则缺乏。 以新能源产业中的光伏产业为例, 近年来, 从 东部到西部、 从沿海到内地, 大批企业投资多晶硅 的生产。多晶硅行业主管部门中国电子材料行业 协会经济技术管理 部报告显 示: 到 2009年 6 月 底, 我国已有 19家企业的多晶硅项目建成投产, 产能规模达到 3万吨 /年, 另有 10多家企业在建、 扩建多晶硅项目, 预计到 2010年总规划产能将超 过 10万吨 /年。而 2008年我国多晶硅的总需求 量才 1 7万吨。这些产能若全部兑现, 将超过全 球需求量的 2倍以上。风电设备行业也是如此。 从 2004年开始, 我国风机产业就走上扩张之路, 风电制造企业的数量迅速增长。目前, 国外风电 设备制造商只有 10多家, 而我国近年就已涌现出 70多家厂商, 其生产能力已达 3 500万千瓦, 是目 前我国风电装机需求的 3 5倍。 仔细考察我国光伏行业和风电行业的产业链 可知, 存在过度竞争的只是低端的非核心技术的
收稿日期: 2010- 03- 23 作者简介: 蒙 丹 ( 1977- ), 女, 贵州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厦门大学经济研究所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产业经济。
37
经济纵横
2010年第 5期
产业链和技 术链环 节。我 国光伏 产业 呈 ! 金 字 塔 ?式发展态势, 不同环节竞争者的数量 沿产业 链自上而下逐渐增多。 2007年, 已有的 500多家 光伏企业和研发单位, 主要集中在产业链中下游, 真正掌握核心技术、 处于产业链上游环节的只有 少数几家企业。目前, 我国光伏产业的核心设备 几乎都依靠进口: 硅片生产多晶炉是美国设备, 生 产硅片电池的七道工艺中五道需要进口设备。而 在众多多晶硅生产企业中, 能生产出纯度达 11个 9的多晶硅高端产 品的厂家少之又少, 80 的多 % 晶硅厂家都是没有核心技术、 上不了规模的小企 业。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和依赖进口生产设备, 我 国光伏企业多数还只能是 ! 代工车间 ?。再看风 机市场, 尽管我国有 70多家风电设备制造商, 但 大部分没有研发能力, 投产的项目同质化现象严 重, 多数企业靠买图纸进行简单组装, 通过牺牲产 品质量和可靠性来压低价格。而国内 2兆瓦和 3 兆瓦风电机组生产目前还处于空白阶段, 其中, 东 方电气、 金风科技等公司的 2兆瓦风机开发刚起 步, 上海电气 3 6兆瓦的国内自主生产最大风机 要在 2010年下半年才能下线。同时, 我国的风电 零部件大部分依然依赖进口。总之, 以多晶硅和 风力发电设备为代表的我国新能源产业的重复建 设突出表现为关键设备生产能力不足及核心技术 严重缺乏、 低水平过剩与高水平不足并存的问题。 二、 我国新能源产业链的低端产能过剩的原 因 (一 )企业过度依赖技术引进, 缺乏创新能力 我国新能源产业无论在技术水平还是研发能 力上, 都落后于发达国家, 即使是具有一定规模的 企业, 其研究开发能力也不如发达国家的中小企 业。因此, 现阶段我国新能源产业主要依靠技术引 进。 2006年, 在德国和日本同意向我国输出多晶 硅生产的相关技术且技术转让费也大幅下降后, 我 国多晶硅生产企业如 ! 雨后春笋 ?般发展起来。但 以技术转让方式获得的不可能是最先进的核心技 术, 而这些企业很多都规模较小, 创新动力不足, 研 发能力较弱, 它们只是对引进的技术简单地加以应 用, 利用国内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资源及较低的环 38
保要求, 以低价来抢占市场。这种企业在新能源行 业中占绝大多数, 它们获得的技术相近, 又没有对 技术进行任何改进, 只能进行低水平的同质产品的 生产, 结果导致低端产品市场上的过度竞争。同 时, 国内具有一定研发能力、 能生产高品质和高纯 度多晶硅产品的厂家少之又少。这些问题一方面 导致国内大批多晶硅生产企业因产品纯度不足、 技 术指标不达标而面临无法满足市场需求而亏损倒 闭的窘境, 另一方面, 市场对高纯度、 高品质多晶硅 产品需求不断增加, 反而使国内多晶硅产品进口不 断攀升。 (二 )企业的片面乐观预期与投机行为 我国新能源产业重复投资的重要原因在于许 多企业对新能源产业的预期存在片面性及一些企 业借助市场的热情采取投机行为。在国际金融危 机爆发前, 巨大的市场需求带来新能源行业的高额 利润回报, 这是吸引许多企业投资新能源产业的重 要因素。以风机制造业为例, 2007年, 国内最大的 风机制造企业 金风科技, 其整机的毛利率达到 29 , 也就是说, 卖一台价值千万元的风机, 可净赚 % 300万元。如此丰厚的收益使众多企业纷纷进入 这一领域。由于忙于进入市场分享利润, 许多企业 在进入时根本没有充分考察市场容量和技术要求, 只顾眼前的利益而不顾长远发展, 致使风机市场供 需关系在短时间内发生迅速转变, 风电设备的价格 也直线下降。一些企业在进入市场之初, 一方面想 在国内风电市场的巨大蛋糕中分得一块, 另一方面 还寄希望在国际市场上拥有份额。而事实上, 它们 不但没有掌握风电行业的核心技术, 而且对风电的 特性及国外的风电标准、 认证、 运行环境等更缺乏 了解。多晶硅行业的情况也是如此。 2006年我国 多晶硅年产量只有 87吨, 与市场需求的缺口相差 上万吨。如此紧缺的产品一生产出来就立刻遭到 下游太阳能光伏企业的哄抢, 价格从原来的 20美 元 /公斤飙升到 300美元 /公斤。 2007年 2月, 我国 第一条千吨级多晶硅生产线在四川新光硅业建成 投产, 其产品同样遭到市场疯抢, 仅仅用 1年半的 时间就收回全部 10多亿的投资。于是, 多晶硅凭 借新能源概念受到市场热捧。但好景不长, 因国际 金融危机及欧洲国家纷纷取消太阳能补贴, 国外订 单锐减, 多晶硅价格从过去的每吨 300万元暴跌至
经济纵横
2010年第 5期
每吨 55万元。面对破灭的财富神话, 多晶硅企业 面临的是如何生存的问题。由此可见, 在面对市场 诱惑时, 由于我国企业缺乏风险意识, 只看到眼前 的利益, 而对行业未来发展没有清醒的认识, 没有 充分考虑可能遇到的风险与挑战, 其行为具有明显 的短期性、 投机性。 (三 ) GDP 导向下的地方政府发展冲动 在我国现行体制下, 地方政府在地区经济发展 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各级政府凭借其行政权力 对企业的投资方向、 投资重点产生重要影响, 进而 决定地区产业的配置格局。国际金融危机后, 在中 央明确不断加大对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后, 地方政府对新能源产业发展热情很高。全国超过 一半的省份在打造新能源基地, 或把新能源作为支 柱产业来发展, 上百个城市在做新能源发展规划。 这其中, 有个别城市确实既有资源优势又有先行优 势, 甚至早已拥有一定规模的新能源企业, 但更多 的城市并无明显优势, 或现有的技术水平和发展能 力远达不到计划的目标。这些地方政府对新能源 产业如此趋之若鹜的最根本原因还是在现行体制 下, 考核地方政府政绩的主要标准仍是 GDP。为了 在任期内创造出更多的产值, 地方政府的行为往往 具有短期性, 热衷于见效快的政绩工程、 面子工程。 国际金融危机后, 受出口萎缩的影响, 部分以出口 导向为主的地区面临 GDP 下滑的威胁, 而一些资 源、 环境压力比较大的地区, 在发展 ! 低碳经济 ?的 要求下, 也面临增长方式转变、 急需找到新的经济 增长点的压力。新能源产业对 GDP 的拉动快, 对 上下游产业带动大, 而且符合绿色环保要求, 这自 然成为地方政府的首选。对有发展潜力的地区来 说, 发展新能源产业, 能极大地促进本地区的经济 发展; 对没有发展潜力的地区来说, 短期内也能靠 投资增量带动 GDP 增长和就业增加; 对现任政府 来说, 无疑是一项能代表产业结构优化的 ! 面子工 程 ?。 三、 优化新能源产业链结构的对策 (一 )培育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核心企业, 整 合新能源产业链 新能源产业作 为我国的一项 新兴战略 性产
业, 必须掌握其核心技术, 如果在产业发展的早期 阶段就陷入低端的过度竞争状态, 将大量消耗企 业资源, 削弱企业创新动力, 不利于产业发展。从 产业组织的角度看, 适度集中的市场结构将有利 于创新活动的开展。为此, 可考虑培育几家具有 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 形成少数几个掌握核心技 术、 控制核心产业链环节的企业来主导市场结构, 通过它们对整个新能源行业进行整合, 形成相对 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鉴于目前我国新能源企业 普遍创新能力弱、 技术资源不足的特点, 应给予掌 握一定核心技术、 有一定创新能力和创新意愿的 企业足够的支持, 使它们能尽快成为行业中的技 术领导者。首先, 在新能源的技术创新中, 一些基 础性和共性技术的研发非常重要, 它们往往是新 知识产生的源泉和新发明创造的先导, 但由于这 部分研究往往是企业不愿或无力投入的部分, 因 此, 政府应积极整合各方力量, 通过产学研通力合 作, 构建开放式的国家能源研究机构, 主要从事基 础性和共性技术的开发, 为企业的创新活动提供 支持。其次, 进行自主研发往往投入较多、 周期较 长、 风险较大, 为此, 国家应采取各种手段对企业 研发活动给予扶持和鼓励; 加大对新能源研发的 财政投入, 对进行自主研发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 对相关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设立风险投资基金, 引 导社会资金投入新能源研发领域; 完善知识产权 保护制度, 给予先行进行自主研发的企业一定的 创新收益保障。 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过度竞争的市场状 态会淘汰大批不具备竞争优势的企业, 整个产业 会逐步走向集中。而那些具有自主研发能力, 产 品性能、 可靠性、 价格都具有优势的企业会凭借对 核心技术的垄断和对关键制造环节的控制成为新 能源行业的主导企业与核心企业, 它们的竞争和 合作活动将形成对新能源行业的整合。在顺应产 业发展规律的条件下, 政府辅之以一定的制度和 政策引导, 使新能源行业形成一种网络型寡头市 场结构, 即处于非核心地位的中小企业围绕核心 企业展开分工和协作, 为其提供配套生产和服务, 避免它们之间的过度竞争; 处于核心地位的大企 业之间则在竞争压力下通过不断创新、 提升自己 的生产能力, 从而保持市场上的地位, 这样就能推 39
经济纵横
2010年第 5期
动整个新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 (二 )完善行业准入制度, 规范行业技术标准 一个行业如果没有一定的行业标准, 没有相 应的管理和约束政策, 就容易造成低水平过度竞 争, 混乱的行业秩序, 这都不利于行业长远发展。 由于当前我国新能源产业政策方面只有一些指导 性意见, 并没有基于从行业长远发展角度出发而 制定的整体规划, 更没有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和 行业的技术标准, 致使企业在进入时没有相应的 环保或技术 门槛。大量低 质企业涌入新 能源领 域, 导致大批高能耗、 高污染的企业在我国的新能 源产业内进行低效竞争。为此, 应尽快建立符合 我国资源和环境条件的新能源行业准入制度, 规 范行业的技术标准, 加快行业强制性检测和认证 制度的建设, 用制度和标准淘汰落后产能, 把高能 耗、 高污染的企业挡在门外, 阻止低水平、 低效率 的生产能力进入及扩张。 (三 )建立新能源行业市场评价体系, 科学引 导企业投资决策 鉴于目前我国新能源产业链的低端产能过剩 的状况, 政府进行必要的市场干预是合理的。但 新能源产业受经济周期波动影响较大, 对其未来 市场需求进行准确预测非常困难, 政府的预期和 判断也不一定准确。所以在进行调控时, 必须避 免 ! 计划思维 ?, 避免用行业管理者对未来的市场 预测约束企业的投资决策、 用行政干预手段过度 限制市场进入、 保护既得利益者等政策倾向, 而应 采用科学的调控手段, 在完善市场机制的基础上, 主要依靠市场的力量实现产业的优化。为此, 应 尽快建立新能源行业评价体系, 完善市场披露制 度, 利用充分的市场供需信息帮助企业正确进行 生产决策和市场进入或退出决策。特别是随着国 际金融危机影响的减弱和新能源市场的回暖, 新 能源的价格可能再度上升, 会有新的企业可能考 虑进入这个行业, 但如果没有对市场供需状况的 准确把握, 新能源行业有可能再次陷入新一轮的
盲目跟风和重复投资。因此, 急需加强对国内外 新能源市场需求的研究和行业动态的跟踪分析, 完善相关数据采集系统, 建立科学的行业产能核 定和评价指标体系, 并定期搜集行业投资状况、 市 场需求等信息, 让企业和金融机构能及时掌握新 能源行业的市场动向, 从而引导企业科学地做出 投资决策。 ( 四 )建立科学的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体系 地方政府作为 拥有自身利益 的经济活 动主 体, 其行为受一定的制度约束和影响, 应寻求通过 更加有效的制度设计, 使其从长期行为中所获收 益大于短期行为收益, 从而减少其行为的短期性。 在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设计中, 要突出 对长期政绩的考察, 以综合、 全面的尺度考察地方 政府的政绩, 真正抛弃那种仅看经济增长指标的 单一模式。在考核指标上, 进一步弱化与粗放型 经济增长方式相联系的产值指标, 强化包括能源、 原材料消耗强度、 企业创新力及高附加值产业对 GDP的贡献率等在内的反映地区长期、 可持续发 展能力的指标。
参考文献: [ 1 ] 吴照 云, 余 焕新. 中 国 新兴 产 业市 场 结 构演 变 规 律探 究 以有机硅产业为例 [ J] 中国工业经济, 2008, ( 12) [ 2 ]赵 2008, ( 4) [ 3 ]刘 晔. 焦炭行业产能过剩的特征、 原因 及对策分析 [ J] 君. 关于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几个问题 生产力研究, 2009, ( 3 ) [ 4 ] 王一鸣, 王 健. 关于我 国产能过 剩问题的 研究 [ J] 经济经纬,
[ J] 中国软科学, 2005 ( 7 ) , [ 5 ] 曹海霞. 略论中国产能过剩的 应对机制与政策 选择 [ J] 经济问题, 2008, ( 6) [ 6 ] 房汉廷, 金延新, 屈 宏. 中 国战略性 技术及其 产业化的
七大问题 [ J] 中国工业经济, 2003, ( 6) [ 7 ] 王文举, 范合君. 我国 地区产业 结构趋同 的原因 及其对 经济影响的分析 [ J] 当代财经, 2008 ( 1) ,
( 责任编辑: 李
琪)
40
本文关键词:我国新能源产业链的低端产能过剩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821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82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