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美国亚太再平衡背景下的中日关系探析

发布时间:2016-11-20 12:49

  本文关键词:基于东北亚石油合作的中国石油安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辽宁大学》 2014年

美国亚太再平衡背景下的中日关系探析

张笑言  

【摘要】:美国为扩大在亚太地区的影响,维护其霸主领导地位,推出了“亚太再平衡”战略,即战略重心东移,经济上与中国争夺亚州主导权,在军事上遏制中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亚太地区的事务中来。同为亚太大国的日本,是美国实施再平衡战略的重要盟友,,美国的战略调整必然带来日本对外政策与战略的变化,必然会影响到中日关系,因此处理好中日关系在整个亚太地区显得尤为重要。 美国重返亚太后,中日关系已不是单纯的双边关系,而是具有地区乃至世界意义的双边关系,中国面临的亚太环境变得尤为复杂,与周边关系也相对紧张,特别是与日本之间一系列的摩擦、矛盾频发,影响并制约了中日关系健康稳定地发展。周边形势复杂,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中日关系的前景是不甚乐观的,但中日之间友好合作、战略互惠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只有不断深化两国政治互信、经济互联、文化交往,才能促使两国关系长期健康地发展,为亚太的发展营造一个和平稳定的环境。 本文以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调整下中日关系的变化为切入点,以国际关系学、地缘政治学等相关理论为基础,采用比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中日关系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主要的影响要素以及新特质等问题进行了全面梳理与综合分析,且从全球和区域的层面,以战略的视角对未来中日关系的走向进行科学合理的前瞻,并提出相应的策略选择与应对之策。文章对于展望亚太区域格局变动和合作新政策下的中日关系未来前景以及中美日三边关系的未来走向具有一定的借鉴性意义,特别是中国与日本未来的政治经济互动合作、同周边国家关系分析及未来在亚太地区的发展前瞻有很大作用,同时也利于对亚太国际格局的研究,为今后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相对广阔的空间。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822.331.3;D971.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素秋;何鹏举;;在新的国际秩序中构筑中日关系的新平衡[J];东北亚论坛;2010年05期

2 朱凤岚;论冷战后日美同盟关系的调整[J];国际论坛;2005年05期

3 杨洁勉;;浅析奥巴马政府的全球战略调整[J];国际问题研究;2011年02期

4 朱志华;;美国重返亚洲态势下的中日关系前瞻[J];国际展望;2012年02期

5 孙承;;菅直人内阁的对外政策与中日关系[J];国际问题研究;2011年02期

6 刘江永;;安倍再度执政后的中日关系展望[J];东北亚论坛;2013年02期

7 袁鹏;;美“重返亚太”战略的得与失[J];党政论坛(干部文摘);2013年02期

8 陆国忠;布什上台后美日关系的走向[J];和平与发展;2001年03期

9 许嘉;;奥巴马政府亚太安全战略探析[J];和平与发展;2010年02期

10 丁翌;;“美日同盟”推动下的日本崛起[J];科技信息;2010年2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芹;;周边大国在交叉承认韩朝问题上的博弈[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2 刘雪莲;王勇;;全球化时代海陆关系的超越与中国的选择[J];东北亚论坛;2011年03期

3 施爱国;;美国对缅甸的“务实接触”政策析评[J];国际论坛;2012年01期

4 贾付强;;论战后日本谋求成为“普通国家”的方略[J];贵阳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04期

5 张淑兰;赵树行;;新世纪印日关系迅猛发展的原因剖析[J];东北亚论坛;2012年05期

6 凌胜利;;美国亚太联盟转型:在中美权力与信任之间[J];当代亚太;2012年05期

7 于迎丽;;东亚安全的困境与建构中国周边安全新思路[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8 曾璐;;从“尼克松主义”到“再平衡”战略——再思考美国亚太战略的中国因素[J];东南亚纵横;2013年08期

9 王丹;;日本新国家主义与中日关系——从两届安倍政权的执政进行考察[J];国际关系研究;2013年04期

10 赵丽远;张学美;;利益博弈下的日美同盟关系探析[J];才智;2013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朱芹;;周边大国在交叉承认韩朝问题上的博弈[A];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一辑)——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C];2009年

2 凌胜利;;美国亚太联盟转型的动力探析[A];国际关系研究:新发展与新问题——2012年博士论坛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飞;冷战后美日同盟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2 杜峰;美日同盟与东北亚安全[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3 吴伟兴;冷战后日本的对台政策及日台关系[D];暨南大学;2008年

4 杨群;中国国有企业海外并购的制度因素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2年

5 刘涛;冷战后美国东亚安全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6 何春龙;“和平演变”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博弈[D];吉林大学;2013年

7 吕平;奥巴马政府东北亚安全战略[D];吉林大学;2013年

8 李凤升;基于东北亚石油合作的中国石油安全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3年

9 许屹山;毛泽东的日本观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10 宋达;冷战后美国对华政策决策层的认知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策;分析折中主义与后冷战时代东亚安全[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发龙;奥巴马政府多边外交政策评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杜天翔;美国与独联体诸国“颜色革命”[D];河南大学;2011年

4 薛蕾;东亚安全共同体构建的可能性与路径探析[D];河南大学;2011年

5 王兰;奥巴马政府的东南亚政策解析[D];吉林大学;2011年

6 周光涛;日本黑龙会在华活动及影响述略[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7 唐书馨;奥巴马政府对华战略的演变与发展[D];外交学院;2011年

8 李想;同盟的双重性与冷战后的美日同盟[D];复旦大学;2011年

9 刘崇;试析奥巴马政府对华政策中的现实主义因素[D];辽宁大学;2011年

10 蒋帅;北极核污染治理和国际合作框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卫红;;试析美国金融危机对日本的影响[J];北方经济;2009年10期

2 安善花;;论近代日本的国际秩序观及其实践[J];东北亚论坛;2009年03期

3 曹筱阳;;美日同盟:面向21世纪的全面调整[J];当代亚太;2006年09期

4 列春;;金融危机对美国的影响与发展[J];工程机械;2009年09期

5 韩召颖;杨银厂;;美日同盟对中国防范的加强与中日关系走向[J];国际论坛;2007年03期

6 王逸舟;中国崛起与国际规则[J];国际经济评论;1998年Z2期

7 贾庆国;中美日三国关系:对亚洲安全合作的影响[J];国际政治研究;2000年02期

8 俞新天;;美国对冲政策的新特点与中国的应对[J];国际问题研究;2012年05期

9 吴心伯;;论奥巴马政府的亚太战略[J];国际问题研究;2012年02期

10 林晓光;中日关系与中美日三角关系的利益结构分析[J];和平与发展;2004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逸舟;;我看中日关系的前景[J];世界知识;2002年18期

2 江瑞平;;经济互利推动波折中的中日关系[J];世界知识;2002年20期

3 孙承;中日关系分析与展望[J];国际问题研究;2003年06期

4 孙新;机遇与挑战——新时期中日关系的思考[J];日本学刊;2003年04期

5 王逸舟;中日关系的十个问题[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3年09期

6 时殷弘;关于中日关系的战略性思考[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3年09期

7 庞中英;对立加剧还是合作深化?——中日关系需要远见卓识[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3年09期

8 陆忠伟;中日关系:理解与推进[J];现代国际关系;2003年09期

9 杨伯江;从战略高度定位中日关系[J];现代国际关系;2003年10期

10 陆忠伟,张蕴岭,阎学通,白岩松;推进中日关系的建言[J];现代国际关系;200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启新;;日本特大地震对中日关系的影响[A];中日关系史研究·2011年第1期(总第102期)[C];2011年

2 齐福霖;;近百年中日关系国际研讨会综述[A];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文丛一九九○年版[C];1991年

3 冯昭奎;;中日关系的历史拷问[A];中日关系史研究·2013年第1期(总第110期)[C];2013年

4 米庆余;;中日关系的现状与思考[A];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一辑)[C];2004年

5 任常毅;;新中国60年中日关系面面观[A];新中国对外关系60年 理论与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9年

6 刘江永;;“311”大地震对世界经济和中日关系的影响[A];中日关系史研究·2011年第1期(总第102期)[C];2011年

7 ;征稿简约[A];中日关系史研究·2010年第4期(总第101期)[C];2010年

8 ;征稿简约[A];中日关系史研究·2011年第1期(总第102期)[C];2011年

9 徐启新;;我学会与日中关系学会交流合作的新起点——记两学会共同举办的国际研讨会[A];中日关系史研究·2011年第2期(总第103期)[C];2011年

10 石善涛;;20世纪90年代中日关系的历史考察[A];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三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熙德;[N];北京日报;2005年

2 本报评论员;[N];经济日报;2005年

3 李文(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所);[N];经济日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徐伟;[N];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

5 张建新、刘丹、郑天虹;[N];人民日报;2005年

6 侯大伟、余靖静、李江涛、刘洋;[N];人民日报;2005年

7 经济日报评论员;[N];人民日报;2005年

8 本报评论员;[N];人民日报;2005年

9 樊勇明;[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

10 邱震海;[N];亚太经济时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邰哈斯其木格;改革开放后中日关系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2 侯德贤;冷战后亚太地区中日关系与美国因素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田林珠;新时期中日关系的走向及中国对日外交战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林晓光;日本政府开发援助与中日关系[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5 王新堂;从血仇到友邻[D];中共中央党校;1997年

6 游博;中日关系中的历史认识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高凡夫;追索正义与尊严的艰难诉求[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敏;试论冷战后中日关系演进中的美国因素[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陈适;浅析冷战后中日关系的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3 田芳;发展中日关系的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08年

4 龚健;日本民族特性对当代中日关系的影响探析[D];吉林大学;2008年

5 包志荣;从文化因素论二战后的中日关系[D];暨南大学;2009年

6 陶宇;日本非政府组织在中日关系中的作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姜广英;中日关系的结构性矛盾及其化解[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修志成;建构主义视角下中日关系的困境与解决途径[D];延边大学;2010年

9 董磊磊;运用高中历史教材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日关系的实践和体会[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刘鹏飞;论21世纪初的中日关系[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东北亚石油合作的中国石油安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835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835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c64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