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均质碳酸盐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表征与气藏检测——以阿姆河右岸灰岩气藏为例
本文选题:碳酸盐岩 + 孔隙结构 ; 参考:《石油物探》2017年04期
【摘要】:碳酸盐岩储集空间演化过程复杂、孔隙结构多样、非均质性强,孔隙结构是影响碳酸盐岩非均质性的重要因素。以阿姆河右岸中上侏罗统卡洛夫-牛津阶灰岩气藏为例,从孔隙结构的基础研究出发,对非均质碳酸盐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进行了精细表征,并对气藏开展了精确预测:通过岩石镜下薄片对岩石成分、类型、面孔率等信息进行鉴定,证明该地区碳酸盐岩储层主要发育溶孔和裂缝两种类型孔隙结构;通过CT扫描得到岩石内部立体影像,统计孔隙分布与流体充填状态,证实了实际岩石中"水包气"的斑块状饱和状态,为岩石物理建模提供了依据;通过岩心实验测量得到岩石速度、密度、孔隙度等物理信息,根据多参数交会分析结果,优选纵波阻抗与纵横波速度比作为该地区流体检测的敏感参数;综合以上信息,选择基于双孔等效介质理论的岩石物理建模方法,结合地震数据制作岩石物理模板,预测了储层孔隙度与含气饱和度,预测结果与试气结果吻合。
[Abstract]:The evolution process of carbonate reservoir space is complex, the pore structure is diverse, the heterogeneity is strong, and the pore structure is an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the carbonate heterogeneity. Taking the middle and upper Jurassic Karov-Oxford limestone gas reservoir on the right bank of Amu River as an example, the microscopic pore structure of heterogeneous carbonate reservoir is carefully characterized from the basic study of pore structure. The accurate prediction of the gas reservoir is carried out: through the identification of rock composition, type, face rate and other information by the thin slice of rock mirror, it is proved that the carbonate reservoir in this area mainly develops two types of pore structure: dissolved pore and fracture; The three-dimensional images of rock interior were obtained by CT scanning, pore distribution and fluid filling state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which confirmed the patch saturation state of "water and gas" in rock, which provided the basis for rock physical modeling. The physical information of rock velocity, density, porosity and so on are obtained by core experiment.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multi-parameter intersection analysis, the ratio of P-wave impedance to P-S-wave velocity is selected as the sensitive parameter for fluid detection in this area. The rock physical modeling method based on the theory of two-pore equivalent medium is selected to make the rock physical template with seismic data. The porosity and gas saturation of reservoir are predicted and the predicted result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gas test results.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6ZX05004003) 中国石油科技创新基金项目(2014D-5006-0104)联合资助~~
【分类号】:P618.13;TE3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向君;朱洪林;梁利喜;;基于微CT技术的砂岩数字岩石物理实验[J];地球物理学报;2014年04期
2 刘开元;贺振华;许艳秋;;碳酸盐岩储层孔隙度预测方法研究及其在南海某区的应用[J];石油物探;2014年02期
3 于豪;巴晶;Carcione Jose;李劲松;唐刚;张兴阳;何新贞;欧阳华;;非均质碳酸盐岩储层岩石物理建模:孔隙度估算与烃类检测(英文)[J];Applied Geophysics;2014年01期
4 于豪;李劲松;张研;徐光成;;频谱分解技术在断层与储层识别中的应用[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3年06期
5 徐光成;巴晶;李劲松;于豪;唐刚;王德华;;阿姆河右岸麦捷让地区碳酸盐岩储层流体检测研究[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3年03期
6 巴晶;晏信飞;陈志勇;徐光成;卞从胜;曹宏;姚逢昌;孙卫涛;;非均质天然气藏的岩石物理模型及含气饱和度反演[J];地球物理学报;2013年05期
7 柴细元;丁娱娇;;孔隙结构与地层压力相结合的储层产能预测技术[J];测井技术;2012年06期
8 巴晶;Carcione J M;曹宏;杜启振;袁振宇;卢明辉;;非饱和岩石中的纵波频散与衰减:双重孔隙介质波传播方程[J];地球物理学报;2012年01期
9 彭瑞东;杨彦从;鞠杨;毛灵涛;杨永明;;基于灰度CT图像的岩石孔隙分形维数计算[J];科学通报;2011年26期
10 王玲;张研;马晓宇;吴蕾;孙林;;台缘斜坡带变形膏、盐岩下的礁体识别技术[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1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豪;李劲松;晏信飞;徐光成;金旭;徐斌;;非均质碳酸盐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表征与气藏检测——以阿姆河右岸灰岩气藏为例[J];石油物探;2017年04期
2 刘向君;熊健;梁利喜;袁雯;;基于微CT技术的致密砂岩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对流体流动的影响[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7年03期
3 刘阳;张展羽;范世敏;王策;;多重干湿循环下的土壤裂缝网络几何与分形特征[J];节水灌溉;2017年06期
4 李新宁;任继红;辛铭;梁辉;张品;马强;赵嗣君;;三塘湖盆地二叠系芦草沟组二段源岩油可动烃探讨[J];新疆石油地质;2017年03期
5 未f[;;随机斑块饱和孔隙介质模型研究[J];石油物探;2017年03期
6 段志强;范萍;黄强东;刘治恒;白玉奇;;低渗致密砂岩气体滑脱流动机理研究[J];断块油气田;2017年03期
7 黄琳;;孔、裂隙介质声学理论及其在油气识别应用中的新进展[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7年02期
8 周明顺;范宜仁;刘志杰;吴剑锋;李辉;宋岩;高衍武;;饶阳凹陷复杂砂岩储层产能测井预测方法[J];石油学报;2017年02期
9 云美厚;党鹏飞;李伟娜;赵秋芳;聂岩;;地层品质因子Q值地震反演问题剖析[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7年01期
10 岳立新;孙可明;郝志勇;;低渗透煤层注超临界CO_2增透微观机理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16年12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光成;巴晶;李劲松;于豪;唐刚;王德华;;阿姆河右岸麦捷让地区碳酸盐岩储层流体检测研究[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3年03期
2 巴晶;晏信飞;陈志勇;徐光成;卞从胜;曹宏;姚逢昌;孙卫涛;;非均质天然气藏的岩石物理模型及含气饱和度反演[J];地球物理学报;2013年05期
3 宗兆云;印兴耀;张峰;吴国忱;;杨氏模量和泊松比反射系数近似方程及叠前地震反演[J];地球物理学报;2012年11期
4 贺锡雷;贺振华;王绪本;熊晓军;蒋炼;;岩石骨架模型与地震孔隙度反演(英文)[J];Applied Geophysics;2012年03期
5 杨锴;艾迪飞;耿建华;;测井、井间地震与地面地震数据联合约束下的地质统计学随机建模方法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12年08期
6 王守东;王波;;时移地震资料贝叶斯AVO波形反演[J];地球物理学报;2012年07期
7 姜黎明;孙建孟;刘学锋;王海涛;;天然气饱和度对岩石弹性参数影响的数值研究[J];测井技术;2012年03期
8 聂建新;巴晶;杨顶辉;晏信飞;袁振宇;乔海鹏;;基于Kelvin-Voigt黏弹性骨架的含非饱和流体孔隙介质BISQ模型(英文)[J];Applied Geophysics;2012年02期
9 陈雪莲;唐晓明;;孔、裂隙并存地层中的声波测井理论及多极子声场特征[J];地球物理学报;2012年06期
10 周水生;宜伟;郝召兵;黄为清;伍向阳;;基于叠前反演的流体敏感属性实验研究及应用[J];地球物理学报;2012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凡辉;刘林;林立世;王兴文;;碳酸盐岩储层加砂压裂改造的难点及对策[J];天然气工业;2009年12期
2 代双和;于京波;袁云超;毛凤军;陈志刚;;利用频谱积分属性评价碳酸盐岩储层[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1年S1期
3 赵天华;;浅谈录井现场对碳酸盐岩储层的识别[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1年12期
4 熊晓军;贺振华;林凯;黄天俊;;基于等效介质理论的碳酸盐岩储层地震数值模拟[J];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12年04期
5 李勃田;余家仁;;应用模糊数学评价碳酸盐岩储层初探[J];石油学报;1988年01期
6 梁彩芳;三维可视化技术在碳酸盐岩储层预测中的应用[J];新疆地质;2003年03期
7 赵奇祥,赵炜,张建;碳酸盐岩储层的特性[J];国外油田工程;2004年06期
8 侯海龙;顾汉明;朱定;汪桂敏;;分频技术在塔河碳酸盐岩储层预测中的应用[J];勘探地球物理进展;2007年03期
9 徐剑良;程绪彬;潘校华;费怀义;;碳酸盐岩储层缝洞的预测方法与应用[J];天然气工业;2007年11期
10 刘春园;魏修成;徐胜峰;付志国;;地球物理方法在碳酸盐岩储层预测中的应用综述[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友钊;魏喜;;辽河油田碳酸盐岩储层的磁性特征研究[A];1999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1999年
2 范嘉松;;从世界碳酸盐岩特征看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储层[A];塔里木及周边地区盆地(山)动力学与油气聚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3 吕修祥;张一伟;杨宁;李建交;;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储层改造地质作用与勘探选区设想[A];塔里木及周边地区盆地(山)动力学与油气聚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4 王保丽;印兴耀;张广智;;综合参数提取对碳酸盐岩储层的识别[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熊高君;杨举勇;肖又军;彭更新;高宏亮;贺振华;王绪本;黄德济;;基于地震正反演迭代的碳酸盐岩储层参数求解[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陈代钊;;埋藏-热液(岩溶)成岩作用与碳酸盐岩储层表征——典型实例介绍及对塔中碳酸盐岩储层演化的思考[A];塔里木及周边地区盆地(山)动力学与油气聚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7 靳文芳;;用测井资料定量表征碳酸盐岩储层[A];中国地球物理第二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黄花香;高如曾;;测井——地震结合的碳酸盐岩储层横向预测方法研究[A];1997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9 张广智;印兴耀;蒲勇;郑静静;潘永;张达;;碳酸盐岩储层岩石物理特征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10 徐光成;刘杏芳;张小刚;;非均质碳酸盐岩储层含气性检测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二十专题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曾旺;我国碳酸盐岩储层改造技术获重大突破[N];中国石油报;2004年
2 记者 刘爽;碳酸盐岩储层将在石油生产中居重要地位[N];中国石油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江其勤;川东碳酸盐岩储层研究全面展开[N];中国石化报;2007年
4 记者 宗钢;塔河碳酸盐岩储层改造获进展[N];中国石化报;2002年
5 尚绪兰 尚根华 郎东江;碳酸盐岩储层驱替实验取得成果[N];中国石化报;2009年
6 通讯员 潘立银;杭州地研院借外脑攻克地质难题[N];中国石油报;2012年
7 本报记者 江其勤;川东北碳酸盐岩储层研究达国际先进水平[N];中国石化报;2008年
8 李静 吴茂炳;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储层成因及分布研究项目获好评[N];中国石化报;2006年
9 张卫峰 杨卫东;碳酸盐岩储层评价技术渐入佳境[N];中国石化报;2012年
10 特约记者 李铭 通讯员 黎荣剑;长庆井下作业处压裂技术扬威乌兹别克斯坦[N];中国石油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晓鹏;伊朗M油田复杂碳酸盐岩储层评价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5年
2 苟波;非均质碳酸盐岩储层酸压滤失机理与导流能力优化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5年
3 肖富森;四川盆地碳酸盐岩储层地震综合预测与评价方法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4 高志前;塔里木盆地中地区下古生界不同类型碳酸盐岩储层形成及成因联系[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5 谭秀成;多旋回复杂碳酸盐岩储层地质模型[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6 刘文革;海相碳酸盐岩储层地震响应特征数值模拟[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7 石彦;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储层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8 伏美燕;混积背景下碳酸盐岩储层形成机理[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9 杨枝;塔中地区裂缝性碳酸盐岩储层保护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10 成永生;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周边地区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建明;陕北志丹南部马五段上部碳酸盐岩储层特征与测井解释[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2 王伦;裂缝性碳酸盐岩储层饱和度评价方法研究[D];长江大学;2015年
3 蒋帅;典型低渗碳酸盐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与储层分类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15年
4 冯乐蒙;川东北碳酸盐岩储层酸压改造复合暂堵技术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5 雷磊;全国碳酸盐岩储层CO_2地质储存潜力与适宜性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6 韩磊;滨里海中区块碳酸盐岩储层裂缝预测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7 范中专;邵家油田沙四段湖相碳酸盐岩储层测井评价[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3年
8 王熊飞;相控反演技术在塔中碳酸盐岩储层预测中的应用[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9 平海涛;靖西马五碳酸盐岩储层测井评价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10 祁昭林;塔中地区碳酸盐岩储层裂缝描述与预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本文编号:18407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840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