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基于分形理论油藏多孔介质输运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07 08:28

  本文选题:油藏输运 + 多孔介质 ; 参考:《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摘要】:为了提高现有原油的采收率,了解油藏的地质特征,搞清油藏动态变化,对油田的后期开采变得越来越重要。地下油藏概况是通过油藏储集层的空间分布和地层微观孔隙结构,及流体输运特性参数来表征。分形理论的提出给石油工作者们带来了新的研究方法。由于油藏储层具有非均质性,地层不同部位多孔介质的孔隙结构尺度范围也不同,从微观到宏观都有可能具有分形特征,但是体现分形特征的维数却不一样,而且不同的尺度层级对油藏的影响区别很大,因此在表征宏观参数的计算中会存在尺度效应问题。已有文献中的渗流基本公式中将微观与宏观研究相结合来得到油藏流体的分布规律,但是没有考虑到单位尺度层级问题。本文对该公式重新推导,得到了输运特性参数的单位尺度转换系数,以用来在宏观参数计算与微观特征尺度的结合中能建立良好的桥梁,实现任意不同尺度层级间的转换,经验证该修正公式成立,得到的宏观特性参数结果更接近实测值。同时由验证过程分析油藏储层空间中产生的孔隙尺度效应。基于修正公式对某岩样进行计算,分析了储层岩石的微观孔隙特征参数对油藏宏观输运参数的影响,得出了输运参数流量及渗透率变化规律,与实际油藏的分布规律吻合。本文研究对如何在不同尺度的数据间相互转换,使公式的计算结果更精确,深入的研究油藏结构从而提高原油采收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oil recovery, understand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servoir and make clear the reservoir dynamic change, it become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for the later production of the oil field.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underground reservoir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reservoir, the microscopic pore structure of formation, and the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of fluid transport. Fractal theory has brought new research methods to petroleum workers. Due to the heterogeneity of reservoir and the different pore structure scale range of porous media in different parts of formation, it is possible to have fractal characteristics from micro to macro, but the dimension of fractal characteristics is different. Moreover,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scale levels on the reservoir is very different, so there exists the scale effect problem in the calculation of representing macroscopic parameters. In the basic formula of percolation in the literature, the microscopic and macroscopic studies are combined to obtain the distribution law of reservoir fluid, but the problem of unit scale hierarchy is not taken into account. In this paper, the unit scale conversion coefficient of the transport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is derived again, which can be used to build a good bridge in the combination of macroscopic parameter calculation and microscopic characteristic scale, and to realize the conversion between any different scale levels. It is proved that the modified formula holds, and the result of macroscopic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 is closer to the measured value. At the same time, the pore scale effect in reservoir space is analyzed by verification process. Based on the modified formula, the influence of microscopic pore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of reservoir rock on macroscopic transport parameters of reservoir is analyzed, and the flow rate and permeability change law of transportation parameters are obtained,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distribution law of actual reservoir. The study of this paper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how to convert the data of different scales to each other, to make the formula more accurate, and to study the reservoir structure in depth to improve the oil recovery.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E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永强;李娜;杨旭;张雁;张雨;;基于原子力显微镜表征的含油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分析及应用[J];东北石油大学学报;2013年01期

2 张君龙;柳成志;赵雪梅;汪爱云;谭文丽;;沈84-安12块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8年05期

3 刘红现;赵立强;刘平礼;陈冀嵋;何建中;;微观孔隙结构分析在砂岩酸化中的应用[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8年02期

4 李辉;易远元;刘玮;李进光;赖海文;刘德文;;阿尔凹陷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对水驱油效果影响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3年16期

5 郝乐伟;王琪;唐俊;;储层岩石微观孔隙结构研究方法与理论综述[J];岩性油气藏;2013年05期

6 吴诗勇;马利明;易金;刘柏松;张德圣;曾雪梅;万新德;林舸;;萨北储层微观孔隙结构随机重建及评价[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7 张一果;孙卫;任大忠;王越;齐恒玄;屈雪峰;;鄂尔多斯盆地英旺油田长8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J];岩性油气藏;2013年03期

8 马旭鹏;;储层物性参数与其微观孔隙结构的内在联系[J];勘探地球物理进展;2010年03期

9 康立明;苏道敏;曹林川;;鄂尔多斯盆地元城地区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J];断块油气田;2011年03期

10 马立民;林承焰;范梦玮;;基于微观孔隙结构分形特征的定量储层分类与评价[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孙卫;史成恩;赵惊蛰;赵蕾;;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统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及渗流机理研究[A];鄂尔多斯盆地及邻区中新生代演化动力学和其资源环境效应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2 梁兴;张廷山;张朝;龚齐森;;滇黔北地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高演化页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及发育控制因素研究[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C];2013年

3 张丽;孙建孟;孙志强;;数字岩心建模方法研究应用[A];“地球·资源”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朱展云;古代丝绸微观孔隙结构与加固保护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2 张雁;大庆杏南油田砂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3 高辉;特低渗透砂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与渗流机理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4 师调调;华庆地区长6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及渗流特征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5 苏娜;低渗气藏微观孔隙结构三维重构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1年

6 解伟;西峰庆阳区长8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及渗流特征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7 唐许平;长垣及以西地区特低渗透油层水驱动用界限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霖;基于AFM的三元复合驱油前后岩心介观表征[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2 尹柴玲;基于分形理论油藏多孔介质输运特性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3 王子敏;微观孔隙结构及剩余油仿真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4 刘正;低渗透煤层微观孔隙结构研究及应用[D];西安科技大学;2013年

5 李辉;阿尔凹陷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及对开发影响研究[D];长江大学;2013年

6 杨春秀;榆树林油田东16区块微观孔隙结构及剩余油分布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2年

7 赵红;杏南开发区微观剩余油分布特征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李冰;马岭北三区延10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及渗流特征研究[D];西北大学;2014年

9 王静;华庆地区长8_1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及n蛄魈卣餮芯縖D];西北大学;2013年

10 张亦楠;张韩地区长2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和渗流机理特征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8561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8561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aaa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