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Logistic回归的高邮凹陷永安地区戴一段含油气性量化评价
本文选题:含油气性 + Logistic回归 ; 参考:《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5期
【摘要】:开展含油气性定量评价成为有效推动高邮凹陷永安地区戴一段油气勘探的重要工作之一。根据已有勘探成果对含油气性评价单元进行细分并筛选出主要含油气性评价指标,利用Logistic回归方法拟合油气分布与评价指标之间的关系建立研究区含油气性定量评价模型;应用该模型对永安地区戴一段含油气性进行多层次的系统量化表征,并结合油气地质认识提供下一步的勘探建议。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含油气回归模型总体准确率为89%,具有较高的可靠性;研究区深部地区的勘探潜力值得探索,是未来拓展勘探的有利区域;基于Logistic回归的含油气性量化评价方法所受客观限制小、适应性较强,能够直接计算得到含油气概率值,并可以方便地刻画含油气性特征以指导油气勘探。
[Abstract]: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oil and gas content has become one of the important work in promoting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in Yongan area of Gaoyou depression. According to the existing exploration results, the oil and gas bearing evaluation units are subdivided and the main evaluation indexes are screened. The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model of oil and gas content in the study area is established by using Logistic regression method to fi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istribution of oil and gas and the evaluation index. The model is used to quantify the oil and gas content of Dayi formation in Yongan area, and to provide further exploration suggestions based on the understanding of oil and gas geolog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verall accuracy of the established regression model is 89, with high reliability, the exploration potential in the deep area of the study area is worth exploring, and it is a favorable area to expand exploration in the future. The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method of oil-bearing and gas-bearing property based on Logistic regression is subject to small objective limitation and strong adaptability. It can directly calculate the probability value of oil and gas, and can conveniently depi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il and gas bearing to guide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江苏油田分公司试采一厂;
【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7ZX05009-001)
【分类号】:P618.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连承波;钟建华;李汉林;蔡福龙;张军涛;;基于气测资料的储层含油气性灰色关联识别[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2 李汉林;连承波;马士坤;刘明炎;;基于气测资料的储层含油气性识别方法[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3 федоров Д Л;朱佛宏;;里海大盆地的地质动力学特征和含油气性[J];海洋地质动态;2007年06期
4 连承波;钟建华;李汉林;赵永军;蔡福龙;张军涛;;气测参数信息的提取及储层含油气性识别[J];地质学报;2007年10期
5 连承波;李汉林;钟建华;蔡福龙;张军涛;;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储层含油气性气测解释方法[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6 王勋弟;;超深钻井与含油气性预测[J];天然气地球科学;1992年06期
7 温希娟;姚新民;;里海巨型盆地的地球动力特征及含油气性[J];国外油田工程;2007年11期
8 席辉;张金功;战沙;唐红南;;不同韵律砂体及裂缝的含油气性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0年10期
9 Т.В.Белоконв,史斗;深部含油气性问题[J];天然气地球科学;1999年06期
10 А В Хортов;朱佛宏;;俄罗斯里海深部构造和含油气性[J];海洋地质动态;2006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彭放;吴国平;方敏;;灰色费歇尔判别法及其在储层含油气性评价中的应用[A];2006年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吴富强;李后蜀;;深部储层动力学刍议[A];青藏高原及邻区地质与资源环境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3 邓绍金;孙祥娥;;储层含油气性录井评价参数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0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林清良;;利用地震信息预测圈闭含油气性[A];199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0年
5 董宁;周小鹰;边西燕;马殿仁;;松辽盆地储层及含油气性预测[A];200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六届年会论文集[C];2000年
6 徐忠祥;吴国平;候卫国;郭远龙;;圈闭含油气性灰色加权关联评价法[A];1995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5年
7 连承波;渠芳;李汉林;赵永军;张军涛;;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气测解释方法[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1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吴其斌;;某些非常规物化探方法的新进展[A];1995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5年
9 劳海港;陈清华;;高邮凹陷膝折状横向变换构造带及其油气地质意义[A];“地球·资源”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钱诗友;高邮凹陷“三新”领域频现亮点[N];中国石化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叶舟;中、下扬子区盆地发育特征及其含油气性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06年
2 杨玉平;高邮凹陷吴堡断裂带周宋油区构造沉积演化与油气成藏模式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3 马晓鸣;高邮凹陷构造特征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程祥;高邮凹陷吴堡断裂带构造精细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5年
2 唐焰;高邮凹陷储量增长趋势及油气勘探潜力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3 蒋一鸣;高邮凹陷南坡戴二段沉积相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4 尹开贵;高邮凹陷阜宁组沉积体系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5 张莹;高邮凹陷北斜坡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的控制作用[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6 王玺;高邮凹陷主要断裂体系特征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7 张伟;高邮凹陷南部陡坡带戴一段沉积相研究及储层评价[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8577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857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