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采面积对煤层气单井产气潜能影响分析
本文选题:煤层气井 + 单井产气量 ; 参考:《煤炭科学技术》2017年03期
【摘要】:针对煤层气井有效排采时间短的问题,基于煤层气井稳定渗流方程和朗格缪尔吸附定律,建立了径向流煤层气井和压裂煤层气井排采面积影响单井产气潜能的数学模型,分析了排采面积对单井产气潜能的影响,并研究了煤层气井单井控制的有效解吸边界。结果表明:压裂煤层气井和径向流煤层气井解吸量与解吸半径之间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其解吸量随着解吸半径的增加接近于二次函数变化,解吸半径增加10倍,解吸量大约增加46倍。排采面积越大,煤层气井产气潜能越大。径向流煤层气井井底压力为1.0 MPa时,其单井控制解吸边界半径为99.73 m,其有效解吸边界的研究为煤层气开采合理布置井网提供了依据。
[Abstract]:Aiming at the problem of short effective recovery time of coalbed gas wells, based on the steady seepage equation of coalbed gas wells and Langmuir's adsorption law, a mathematical model of radial flow coalbed gas wells and fracturing coalbed gas wells is established, which affects the gas production potential of single well. The effect of production area on gas production potential of single well is analyzed, and the effective desorption boundary of single well control in coalbed methane well i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sorption rate and desorption radius of fractured coalbed gas wells and radial flow coalbed gas wells are approximately the same, and the desorption amount is close to the quadratic function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desorption radius, and the desorption radius increases by 10 times. The amount of desorption increased by about 46 times. The larger the drainage area, the greater the gas production potential of coalbed gas wells. When the bottom hole pressure of the radial flow coal-bed methane well is 1.0 MPa, the controlled desorption boundary radius of the single well is 99.73 m. The study of the effective desorption boundary provides the basis for the reasonable layout of the well pattern for the coalbed methane production.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174224)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资助项目(2016ZX05066004-002)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16CX02004A)
【分类号】:TE3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锦;姚甘宁;王丙勇;潘俊;杨晓军;;阜新地区煤层气井作业分析[J];中国煤层气;2010年02期
2 汪万红;郑玉柱;;陕西省吴堡矿区煤层气井产层组合研究[J];煤田地质与勘探;2012年05期
3 谢学恒;樊明珠;王前阔;杨焦生;雷波;;煤层气井排采强度对产气量敏感性的数值模拟[J];油气藏评价与开发;2013年05期
4 常兴浩,宋凯;煤层气井取心技术及取心方式选择[J];钻采工艺;1997年01期
5 娄剑青;影响煤层气井产量的因素分析[J];天然气工业;2004年04期
6 张继东,盛江庆,刘文旗,任源锋;煤层气井生产特征及影响因素[J];天然气工业;2004年12期
7 田永东;煤层气井生产曲线的拟合和产量预测[J];中国煤层气;2004年02期
8 张永红,李玉魁,葛东;煤层气井机械捞砂技术[J];中国煤层气;2005年01期
9 邓红琳;;煤层气井取心工具的改进及应用[J];西部探矿工程;2006年05期
10 康永尚;赵群;王红岩;刘洪林;杨慎;;煤层气井开发效率及排采制度的研究[J];天然气工业;2007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姜光杰;;低渗极难抽煤层煤层气井上下联合抽采关键技术研发与实践[A];煤矿瓦斯抽采与利用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石惠宁;王胜利;梅永贵;周帅;杨波;;樊庄煤层气井专用电潜泵排采系统研究[A];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2010年全国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高清;赤凤启;;煤层气井施工技术浅析[A];矿山建设工程技术新进展——2009全国矿山建设学术会议文集(上册)[C];2009年
4 雷华友;傅在林;;煤层气井空气动力造穴应用实践[A];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2010年全国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王兴隆;刘明宇;宋一男;;煤层气井固井工艺新技术[A];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2010年全国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吕玉民;汤达祯;许浩;陶树;张彪;赵兴龙;;樊庄区块及其周边煤层气井产能影响因素分析[A];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2010年全国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唐书恒;朱卫平;李忠城;吕建伟;陈江;郭东鑫;;柳林区块煤层气井产出水特征及动态变化规律[A];2011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胡向志;齐智虎;陈萍;;定向工艺钻进在煤层气井处理事故中的应用[A];2008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任源峰;罗毅;;煤层气井液面测试仪的研制与应用[A];2008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韩路;田洪现;;煤层气井无线监测网络技术研究[A];煤矿自动化与信息化——第20届全国煤矿自动化与信息化学术会议暨第2届中国煤矿信息化与自动化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实习记者 袁华;河南煤田局十年成煤层气井4000口[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3年
2 康宁 记者 徐勤勇;古叙矿区大村煤层气井出气[N];泸州日报;2010年
3 记者 赵振杰 通讯员 王伟灿;河南钻井队在晋钻出300口煤层气井[N];河南日报;2010年
4 通讯员 邹丽娜;4个月压裂99口煤层气井[N];大庆日报;2012年
5 王伟灿 曹伟海;打出日产2.8万立方米煤层气井[N];中国矿业报;2014年
6 韩学忠;中原油田获40口煤层气井压裂作业权[N];中国矿业报;2005年
7 王伟灿;河南省第一口煤层气井顺利竣工[N];中煤地质报;2007年
8 特约记者 董少华;新疆第一口煤层气井诞生[N];阿克苏日报;2008年
9 通讯员 张凤英 苏丹丹;渤钻井下与瑞弗莱克合作煤层气井压裂[N];中国石油报;2011年
10 吴敏;河南首个煤层气井点火投产[N];经理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周拿云;煤层气井冰晶暂堵压裂可行性实验与理论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3年
2 刘冰;煤层气井排采和射流负压作业的排煤粉理论与技术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3 张双斌;基于“三场”耦合的煤层气井排采控制理论与应用[D];河南理工大学;2014年
4 石瑞祥;煤层气井压裂裂缝演化混沌特征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4年
5 田永东;沁水盆地南部煤储层参数及其对煤层气井产能的控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9年
6 张芬娜;煤层气井产气通道破坏机理与修复技术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3年
7 马飞英;JL煤田煤层气井产能主控因素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4年
8 刘新福;煤层气井有杆排采井筒煤粉运移规律和防煤粉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孟令双;基于时序分析的煤层气井参数预测与故障诊断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2 刁秀芳;负压连续排煤粉系统地面综合作业泵车设计[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3 袁安意;煤层气井煤粉产出规律实验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4 曹红艳;煤层气井动液面回声自动测量仪设计[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5 翁红波;煤层气井水力压裂效果评价与消突时间预测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5年
6 王杰;渗透性对不同煤层气井产气影响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5年
7 张志军;樊庄区块煤层气井产能差异主控地质因素[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8 许伟;煤层气井产出水数据管理与分析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9 周琦忠;沁南樊庄区块煤层气井产气压力特征及其对产能的影响[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10 徐鸿涛;煤层气井压裂后煤粉的运移规律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8604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860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