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下扬子地区下寒武统富有机质页岩的岩相与沉积环境

发布时间:2018-05-16 15:17

  本文选题:岩相 + 富有机质页岩 ; 参考:《地质科技情报》2017年05期


【摘要】:识别不同的页岩岩相是非常规页岩油气勘探开发的关键步骤。下扬子地区下寒武统海相页岩沉积于深水的被动大陆边缘盆地,为潜在的页岩气勘探目的层系。划分出下扬子地区XY1井下寒武统富有机质页岩的岩相类型,并确定了岩相与有机质丰度(TOC)的关系。根据沉积物的岩性、沉积构造、矿物组分、含有物、伽马测井等特征,识别出下寒武统富有机质页岩段的4种岩相:(1)纹层状硅岩岩相;(2)含海绵骨针硅质页岩岩相;(3)灰质泥岩岩相;(4)纹层状灰岩岩相。XY1井下寒武统富有机质页岩形成于深水下斜坡相-盆地相。纹层状硅岩岩相和含海绵骨针硅质页岩岩相沉积于盆地相,沉积界面位于风暴浪基面和碳酸盐岩补偿深度(CCD)之下,缺氧的还原环境有利于有机质保存,纹层状硅岩w(TOC)10%,含海绵骨针硅质页岩w(TOC)为2%~10%。纹层状灰岩岩相和灰质泥岩岩相沉积于下斜坡相,其沉积界面位于碳酸盐岩补偿深度(CCD)附近或之上,不利于有机质富集,w(TOC)一般小于2%,表明岩相控制了有机质丰度(TOC)。
[Abstract]:Identifying different shale facies is a key step in unconventional shale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The Lower Cambrian marine shale is deposited in deep water passive continental margin basin in Lower Yangtze area, which is a potential shale gas exploration system. The lithofacies types of organic matter rich shale of XY1 downhole Cambrian in Lower Yangtze area are divided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thofacies and organic matter abundance is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the lithology of sediments, sedimentary structures, mineral components, contents, gamma logging and other characteristics, Four types of lithofacies of the lower Cambrian organic matter rich shale formation were identified. The lithofacies of stratified siliceous rocks with spongy bone needle and siliceous shale bearing spongy bone were identified. The lithofacies and lithofacies of gray-mudstone were identified. 4) the lithofacies of XY1 downhole Cambrian rich organic matter shale were formed in deep depth. Underwater slope facies-basin facies. The lithofacies of lamellar silicolites and siliceous shale facies containing spongy bone needle are deposited in basin facies, and the sedimentary interface is below the storm wave surface and carbonate compensation depth (CCDD). The anoxic reduction environment is favorable for the preservation of organic matter. The laminated layered siliceous rock consists of a spongy bone needle, siliceous shale, and a spongy bone needle. Lamellar limestone facies and lime-mudstone facies are deposited in the lower slope facies. The sedimentary interface is located near or above the carbonate compensation depth (CCDC), which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enrichment of organic matter and is generally less than 2%, indicating that the lithofacies control the abundance of organic matter.
【作者单位】: 中石化江汉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页岩气开采技术服务公司;
【分类号】:P618.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潘少伟;王家华;杨少春;秦国伟;;基于多点地质统计方法的岩相建模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年12期

2 王文海;从鄂东南二叠系的岩相分布对淮阳古陆的质疑[J];中国煤田地质;1992年01期

3 胡明毅,龚文平,肖传桃,朱忠德;湖北宜昌黄花场早奥陶世岩相和沉积环境[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96年04期

4 郑毅,张庆云;降水设计与岩相[J];长春科技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5 撒利明,王天琦,师永民,鲁明春,杜文博;油田开发中后期岩相单元的细分研究[J];沉积学报;2002年04期

6 岳信东;邹孝成;;人工神经网络及其在岩相识别中的应用[J];吐哈油气;2000年04期

7 付金华;邓秀芹;楚美娟;张海峰;李士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深水岩相发育特征及其石油地质意义[J];沉积学报;2013年05期

8 梁宗伟;;论鲁中、南地区下寒武统“五山组”[J];地层学杂志;1980年04期

9 崔峤;;甘肃下寒武统沉积矿产区域成矿分析[J];中国区域地质;1983年05期

10 张祥忠,熊琦华,蔡毅;应用多级序贯指示模拟方法模拟火烧山油田岩相[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元龙;袁金良;郭庆军;杨瑞东;杨兴莲;喻友艺;;我国中、下寒武统界线研究的进展及前景[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1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2 常绍泉;王国祯;金中奎;南润善;;辽东半岛南部中、下寒武统研究[A];中国地质科学院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1)[C];1981年

3 赵元龙;袁金良;彭善池;杨瑞东;郭庆军;彭进;王约;杨荣军;;全球传统的中、下寒武统界线研究现状[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九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中国古生物学会第二十三次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顾红英;黄国骞;;应用测井资料定量识别单井岩相及沉积微相的方法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0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张允白;;扬子陆块中奥陶世早期鹦鹉螺多样性与岩相的关系[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6 罗忠;张兴阳;罗平;顾家裕;崔京纲;朱如凯;;塔里木盆地巴楚—柯坪地区下寒武统低渗透白云岩储层研究[A];2002低渗透油气储层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7 卢双舫;陈方文;肖红;李建青;何希鹏;;泥页岩储层有机、无机孔隙定量评价研究——以黔南坳陷下寒武统牛蹄塘组为例[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C];2013年

8 刘振峰;郝天珧;戴明刚;;Markov链模型在储层岩相模拟中的应用[A];中国地球物理.200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段凯波;熊先孝;连卫;高鹏;;贵州新华下寒武统磷矿床中稀土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A];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S10非金属矿产地质专业委员会换届暨 2013 年学术研讨会分会场[C];2013年

10 张允白;;扬子陆块中奥陶世早期鹦鹉螺多样性与岩相的关系[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2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教授 张金川;中国应大力开发页岩气[N];中国能源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高慧丽;唤醒沉睡的页岩气[N];地质勘查导报;2010年

3 李慧;页岩气并非亚洲首选[N];中国能源报;2010年

4 温川;对页岩气也要“细嚼慢咽”[N];中国矿业报;2010年

5 潘锋;页岩气将成为重要接替资源[N];中国石化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李鑫轶;勘探页岩气不可照搬美国模式[N];中国石化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奚震;唤醒页岩气要过技术这道坎[N];中国石化报;2011年

8 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 张大伟;我国页岩气探采与利用路径思考[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1年

9 早报记者 王道军;国土部:页岩气申报独立矿种[N];东方早报;2011年

10 记者 徐沛宇;第二批页岩气探矿权出让招标或于四季度启动[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蒙启安;松辽盆地徐家围子地区晚中生代火山岩岩相及储层意义[D];浙江大学;2006年

2 郭为;页岩储层特征与渗流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14年

3 金吉能;页岩气地球物理建模分析[D];长江大学;2015年

4 冯杨伟;伊宁盆地构造—热演化与上古生界页岩气成藏条件研究[D];西北大学;2015年

5 俞益新;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延长组页岩油气富集机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6 姜文利;华北及东北地区页岩气资源潜力[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7 潘磊;下扬子地区二叠系页岩储集物性及含气性地质模型[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16年

8 单衍胜;辽河坳陷古近系页岩油气聚集条件与分布[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9 扈金刚;湘西北地区富有机质页岩孔隙结构及其演化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10 韩超;蜀南地区上奥陶统—下志留统页岩气储层特征及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爽;储层岩相的分形识别[D];大庆石油学院;2005年

2 房丽君;滇东北地区下寒武统黑色岩系层序地层与沉积相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3 薛玮玮;修水地区下寒武统富铀地层特征及其铀富集的成因[D];南京大学;2017年

4 庞维华;湖南下寒武统层序地层格架与古环境演化变迁[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1年

5 徐建强;多点统计在岩相预测中的应用[D];中南大学;2013年

6 李云广;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断陷营城组一段火山岩岩相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9年

7 王佳;贵州桃映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黑色页岩中草莓状黄铁矿的粒径特征及其环境意义[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8 孟晓庆;贵州及邻区下寒武统层序地层格架及其古地理演化[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9 杨国庆;塔里木盆地下寒武统地震层序特征与沉积相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10 张新;徐州地区馒头组米级旋回层序和碳酸盐岩岩相—微相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8973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8973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953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