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东北达川—万县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层序地层研究
本文选题:储集层 + 层序地层 ; 参考:《岩性油气藏》2017年04期
【摘要】:为了厘清达川—万县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鲕滩储层和白云岩储层的发育、演化及纵向分布规律,基于Vail层序地层学理论,以沉积暴露面、岩性突变面和不整合面等多种层序界面标志为依据,对典型单井进行层序划分,再结合相对海平面的升降变化,将飞仙关组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Sq1和Sq2)及4个体系域(Sq1海侵体系域、Sq1高位体系域、Sq2海侵体系域和Sq2高位体系域),进而通过跨相区连井层序地层剖面的对比,建立了该区层序地层格架。研究表明,各体系域在区域上可对比性较强,高位体系域后期发育台地边缘鲕滩相和台地内鲕滩相沉积,且均发生了强烈的白云岩化作用,改善了岩石孔渗性;在深埋藏条件下,白云岩原生孔隙易于保存,具有一定抗压实、压溶性,为深层优质储层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研究结果可为该区下一步天然气勘探开发提供一定地质依据。
[Abstract]:In order to clarify the development, evolution and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the oolitic beach reservoir and dolomite reservoir in the Lower Triassic Feixianguan formation in the Dachuan-Wanxian area, the sedimentary exposed surface was obtained based on the Vail sequence stratigraphy theory. Based on a variety of sequence interface markers, such as lithologic abrupt change surface and unconformity surface, the typical single well is sequenced and combined with the change of relative sea level. The Feixianguan formation is divided into two third-order sequences (Sq1 and Sq2) and four system tracts (Sq1 transgression system tract (Sq1) and Sq2 transgressive system tract (Sq2) and Sq2 high system tract (Sq2). The sequence stratigraphic framework is established in this area. The results show that each system tract has strong regional contrast. Oolitic shoal facies and oolitic beach facies of platform edge are developed in the late stage of high system tract, and all of them have strong dolomization, which improves the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of rock. Under the condition of deep burial, the primary pores of dolomite are easy to preserve, and have certain compaction resistance and pressure solubility, which lays a foundation for the formation of deep high quality reservoir. The results can provide a geological basis for the next natural gas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this area.
【作者单位】: 长江大学沉积盆地研究中心;长江大学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基金】: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国大型气田形成条件、富集规律及目标评价”(编号:2016ZX05007-0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碳酸盐岩台缘礁滩储层精细地质建模研究”(编号:41372136)联合资助
【分类号】:P539.2;P618.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惠;张俊;马石玉;;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遗迹化石及其沉积环境[J];岩性油气藏;2013年01期
2 张学丰;赫云兰;马永生;刘波;赵培荣;高计县;杨云坤;;川东北飞仙关组沉积控储机理研究[J];地学前缘;2011年04期
3 郭彤楼;;川东北地区台地边缘礁、滩气藏沉积与储层特征[J];地学前缘;2011年04期
4 魏国齐;杨威;万怡平;金惠;;扬子地块西北缘二叠系-中三叠统层序地层与沉积相展布[J];岩石学报;2011年03期
5 胡明毅;魏国齐;李思田;杨威;朱露;杨运海;;四川盆地嘉陵江组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和储层预测[J];沉积学报;2010年06期
6 文华国;郑荣才;沈忠民;胡忠贵;李伟;张志杰;;四川盆地东部黄龙组古岩溶地貌研究[J];地质论评;2009年06期
7 郑荣才;罗平;文其兵;徐发波;李瑜;耿威;;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和鲕滩预测[J];沉积学报;2009年01期
8 李国军;郑荣才;唐玉林;汪洋;唐楷;;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J];岩性油气藏;2007年04期
9 杨威;魏国齐;金惠;张林;沈珏红;吴世祥;;川东北飞仙关组鲕滩储层成岩作用和孔隙演化[J];中国地质;2007年05期
10 刘殊;唐建明;马永生;赵爽;;川东北地区长兴组-飞仙关组礁滩相储层预测[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6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春燕;胡明毅;胡忠贵;;川东北达川—万县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层序地层研究[J];岩性油气藏;2017年04期
2 赵永刚;王东旭;冯强汉;张栋梁;王少飞;冯永玖;付晓燕;南喜祥;;油气田古地貌恢复方法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17年04期
3 陈晓宇;;建南地区石炭系储层分布预测研究[J];江汉石油科技;2017年02期
4 刘松;曾宪官;陈应权;闫德飞;;甘肃宝积山盆地上三叠统Skolithos遗迹化石研究[J];甘肃地质;2017年02期
5 Rui Zhao;Yasheng Wu;Hongxia Jiang;Qingsong Liu;;Oxygen Isotope Clue to Migration of Dolomitizing Fluid as Exampled by the Changxing Formation Dolomite at Panlongdong, Northeastern Sichuan[J];Journal of Earth Science;2017年02期
6 刘萍;;红河油田长8段生物遗迹构造及沉积相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2期
7 周路;李东;吴勇;钟斐艳;任本兵;李飞;张欣吉;;四川盆地北部长兴组生物礁地震响应特征与分布规律[J];岩石学报;2017年04期
8 邢凤存;陆永潮;郭彤楼;李思田;侯明才;胡华蕊;吴嗣跃;;碳酸盐岩台地边缘沉积结构差异及其油气勘探意义——以川东北早三叠世飞仙关期台地边缘带为例[J];岩石学报;2017年04期
9 刘小洪;刘畅;李宁辛;冯明友;王兴志;张本健;尹宏;;差异型碳酸盐岩缓坡特征及沉积格局——以川西地区中二叠统栖霞-茅口组为例[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7年02期
10 郑荣才;刘萍;文华国;;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和长兴组白云岩成因与成岩-成藏系统[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1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施振生;谢武仁;马石玉;李国宪;;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四段—六段海侵沉积记录[J];古地理学报;2012年05期
2 施振生;杨威;;四川盆地上三叠统砂体大面积分布的成因[J];沉积学报;2011年06期
3 罗启后;;安县运动对四川盆地中西部上三叠统地层划分对比与油气勘探的意义[J];天然气工业;2011年06期
4 张学丰;蔡忠贤;李林;谷晓丹;赵文光;;白云岩的残余结构及由此引发的孔隙分类问题[J];沉积学报;2011年03期
5 郭彤楼;张元春;邹华耀;;川东北碳酸盐岩层系现今应力场与裂缝特征[J];断块油气田;2010年06期
6 郭彤楼;;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鲕滩储层成岩作用——以宣汉-达县及元坝区块为例[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0年05期
7 郭旭升;郭彤楼;黄仁春;陈祖庆;;普光—元坝大型气田储层发育特征与预测技术[J];中国工程科学;2010年10期
8 魏国齐;杨威;朱永刚;金惠;李跃纲;施振生;沈珏红;;川西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沉积体系[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0年04期
9 马永生;蔡勋育;赵培荣;张学丰;;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优质储层发育机理和“三元控储”模式——以四川普光气田为例[J];地质学报;2010年08期
10 马永生;蔡勋育;赵培荣;罗毅;张学丰;;四川盆地大中型天然气田分布特征与勘探方向[J];石油学报;2010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思仪;王兴志;张帆;王一刚;王宪文;;川东高峰场地区飞仙关组储层研究[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06年01期
2 雷卞军;唐楷;邓超;蔡正旗;王身建;赵永刚;;四川广安市响水飞仙关组剖面特征及地质意义[J];中国地质;2007年01期
3 牟传龙;马永生;谭钦银;余谦;王瑞华;;四川通江—南江—巴中地区长兴组—飞仙关组沉积模式[J];地质学报;2007年06期
4 罗冰;谭秀成;刘宏;李凌;夏吉文;邹娟;海涛;;蜀南地区飞仙关组鲕滩储层成因机制分析[J];沉积学报;2009年03期
5 朱竞;王兴志;谢林;张博文;朱永刚;李勇;王艳梅;;川西北部地区飞仙关组储层研究[J];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6 刘璐;刘微;魏小薇;曹雯;陈春竺;;龙岗东部地区飞仙关组储层特征及评价[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12年02期
7 秦媛媛;孟X;;重庆云阳石梁飞仙关组剖面特征及地质意义[J];四川地质学报;2013年04期
8 吴斌;肖世洪;冯明友;;川北地区飞仙关组储层形成与演化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4期
9 黄平;孙巧玲;邹定永;;铁山、双家坝飞仙关组储层预测[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06年01期
10 王涛;朱祥;谭代英;;毛坝构造飞仙关组裂缝储层综合预测方法[J];石油物探;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增业;李剑;吴世祥;杨威;张林;;川西北飞仙关组优质烃源岩的发现及意义[A];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2 宋章强;王兴志;许建;张帆;曾德铭;;川西北地区飞仙关组滩相储层研究[A];第八届古地理学与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3 刘柳红;罗平;罗忠;杨式升;;川东北飞仙关组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寻找有利的储集相带[A];2004第三届油气储层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4 黄强;李栋富;石元会;;川东鄂西三叠系飞仙关组实钻储层特征及含油气性分析[A];中扬子及周缘油气成藏地质要素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陶士振;张宝民;曹宏;杨晓萍;;四川盆地三叠系飞仙关组鲕滩气藏成因类型及特征[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6 强子同;曾德铭;王兴志;吴仕玖;;川东北下三叠统飞仙关组鲕粒滩白云岩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A];白云岩成因及油气储集层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胡明毅;魏国齐;扬威;刘满仓;;四川盆地北部飞仙关组层序地层及鲕滩储层预测[A];中扬子及周缘油气成藏地质要素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汪泽成;赵文智;王一刚;;四川盆地川东北飞仙关组鲕滩高效气藏形成之我见—探讨成藏三要素耦合作用对高效气藏形成的控制[A];第二届中国石油地质年会——中国油气勘探潜力及可持续发展论文集[C];2006年
9 姜磊;蔡春芳;李开开;;川东北飞仙关组高能滩相储层成岩流体特征及演化[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罗忠;罗平;刘柳红;苏立萍;杨式升;;川东北下三叠统飞仙关组鲕滩储层成岩作用研究[A];2004第三届油气储层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特约记者 裴敬秀;铁北101—X1井飞仙关组八个解释储层获试油验证[N];中国石油报;2008年
2 记者 张学斌;大湾102井喜获高产工业气流[N];中国石化报;2008年
3 记者 周泽山;飞仙关鲕滩气藏开发方案浮出水面[N];中国石油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王刚毅 通讯员 黄毅;江汉油田强化天然气开发研究[N];中国石化报;2010年
5 记者 胡德沛;西南油气田勘探形势良好[N];中国石油报;2000年
6 本报记者 周泽山;筑牢希望之基[N];中国石油报;2010年
7 周泽山 陈宁阳 刘伟;西南油气田分公司370万元重奖科技精英[N];中国矿业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于洋;普光气田三叠系飞仙关组深埋优质白云岩储层成因机理[D];西南石油大学;2015年
2 张新华;川东带建南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三段碳酸盐岩储层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3 陈更生;大巴山前缘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储层及控制因素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5年
4 王铜山;川东北飞仙关组鲕滩气藏天然气成因特征及其生成动力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7年
5 胡作维;川东北地区三叠系飞仙关组白云岩的形成机制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6 胡安平;川东北飞仙关组高含硫化氢气藏有机岩石学与有机地球化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7 储昭宏;川东北长兴组—飞仙关组碳酸盐岩储层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8 黄先平;川东北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储层综合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4年
9 沈平;川东北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天然气成藏条件研究及目标评价[D];西南石油学院;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艺;中上扬子地区早三叠世飞仙关期岩相古地理研究[D];长江大学;2015年
2 胡颖;四川宣汉渡口河剖面三叠系飞仙关组碳酸盐岩岩石学特征及成岩作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3 陈永梅;四川桥亭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岩石学特征及成岩作用[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4 王正江;云南会泽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沉积环境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6年
5 王泳龙;龙岗气田飞仙关组沉积及储层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6年
6 曹脊翔;川东北铁山—双家坝地区飞仙关组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D];成都理工大学;2016年
7 汪娟;川东东部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沉积相及其对储层的控制[D];西南石油大学;2006年
8 朱竞;九龙山地区飞仙关组储层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2年
9 唐丹;川东北龙岗地区飞仙关组层序地层与储层特征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2年
10 谢琪;龙岗东龙会场区块飞仙关组气藏储层特征研究及有利区优选[D];西南石油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9033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903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