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超稠油油藏HDCS开采技术优化

发布时间:2018-05-18 07:51

  本文选题:超稠油 + HDCS ; 参考:《断块油气田》2017年03期


【摘要】:针对胜利油田广9区块超稠油油藏HDCS开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油藏数值模拟分析了HDCS的降黏作用机理,优化了HDCS吞吐各周期降黏剂、CO_2与蒸汽的注入量,提出HDCS吞吐后期开采方式应转为HNS吞吐。研究结果证实:降黏剂、CO_2与蒸汽先后注入地层具有滚动接替、协同降黏作用,降黏剂的作用范围主要集中在近井地带0~2.4 m,CO_2的受效半径大于降黏剂,约为6.4 m,蒸汽的作用范围最大,受效半径约为11.2 m。从经济角度出发,HDCS吞吐4周期时,应停止注入降黏剂,转入HCS开发;吞吐7周期时,停止注入CO_2,转入蒸汽吞吐开发。HDCS吞吐8周期后,近井地带温度逐渐升高,原油黏度大幅度降低,地层能量逐渐衰竭,产油量下降较快。通过优化得出,HDCS吞吐8周期后转HNS吞吐4周期的总产油量最高。
[Abstract]:In view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HDCS mining process of super heavy oil reservoir in Guang 9 block of Shengli Oilfield, the mechanism of viscosity reduction of HDCS is analyzed through reservoir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the various period viscosity reducing agents of HDCS huff and puff, CO_2 and steam injection are optimized, and the later mining mode of HDCS huff and puff should be converted to HNS huff and puff. The results confirm that the viscosity reducing agent, CO_2 and steam first are first. The post injection formation has a rolling succession and synergistic effect. The action range of the viscosity reducing agent is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near well zone 0~2.4 m. The effect radius of CO_2 is greater than the viscosity reducing agent, about 6.4 m, the steam has the largest scope of action, and the effect radius is about 11.2 M. from the economic angle. When HDCS swallows the 4 cycle, the viscosity reducer should be stopped into HCS and swallowed. When 7 cycles are spit for 7 periods, the temperature in the near well zone increases gradually, the viscosity of the crude oil decreases greatly, the energy of the formation gradually decreases and the oil production decreases rapidly. The total oil production of the HNS spitting for 4 cycles after the 8 cycle of HDCS huff and puff is the highest.
【作者单位】: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现河采油厂;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致密油储层纳米流体渗吸驱油机制研究”(51604292)
【分类号】:TE34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平;;超稠油油藏开发新工艺研究[J];化工之友;2006年09期

2 马晓燕;;超稠油油藏开发新工艺研究[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7年03期

3 祝永军,康志勇,李素杰,张爱华;曙一区超稠油油藏综合评价研究[J];特种油气藏;2001年02期

4 支印民;超稠油油藏废弃产量界限的确定[J];特种油气藏;2002年06期

5 周大胜;杜229断块兴V组超稠油水侵特点及开发对策研究[J];特种油气藏;2002年06期

6 郝喜顺,修景涛,张力;应用价值工程原理降低超稠油开采成本[J];特种油气藏;2002年06期

7 闫贺奎 ,孙明华 ,李嗣业;制服世界最稠的油[J];中国石油石化;2002年11期

8 崔连训;3~5m特薄层超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厚度界限研究[J];河南石油;2003年01期

9 满燕,吴光焕,蒋红红,白鹏,张军峰;单6东超稠油油藏开采特征[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4年02期

10 白长琦,王晗,李晓娜,王迎军,易晓辉;浅层特超稠油油藏高周期吞吐挖潜技术研究与应用[J];河南石油;2004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前言[A];稠油、超稠油开发技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5年

2 李彦平;江谋勇;周永强;;浅层特超稠油油藏蒸汽驱可行性及现场试验[A];稠油、超稠油开发技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讯员 王春强 张洪江 沈文敏;超稠油自生二氧化碳吞吐技术通过省级鉴定[N];中国石油报;2008年

2 张文鸣邋刘宪广;新疆油田进军超稠油“处女地”[N];中国石油报;2007年

3 张玉立邋李伟忠 赵红雨;单113特超稠油油藏高效动用[N];中国石化报;2008年

4 特约记者 邹本强 通讯员 石浩 苏志坤;把薄层超稠油“吃干榨净”[N];中国石油报;2012年

5 邹本强 石浩 苏志坤;穿层水平井技术“榨尽”薄层超稠油[N];中国石化报;2012年

6 记者 张文鸣 通讯员 王蕾;新疆油田超稠油立体开发创高效[N];中国石油报;2010年

7 倪潇风 田云霞;两“密钥”助力 超稠油“不愁”[N];中国石化报;2011年

8 记者 马伊宁 通讯员 董耀辉;新疆油田公司以先进技术提高超稠油采收率[N];新疆日报(汉);2011年

9 黄剑华;超稠油物化采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N];中国石油报;2005年

10 任厚毅;特超稠油变稀有了“撒手锏”[N];中国石化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陶磊;超稠油油藏三元复合吞吐技术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2 许洪星;超声波协同催化剂低温裂解超稠油机理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3年

3 郭龙;特超稠油油藏复合驱替机理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4 曲同慈;辽河盆地西部凹陷特超稠油油藏利用水平井方式提高采收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郑舰;王庄油田特超稠油油藏渗流机理与开发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6 赵晓非;超稠油水热裂解反应催化剂及其载体的研制[D];大庆石油学院;2006年

7 李静;杜229断块超稠油油藏剩余油分布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崇华;辽河盆地杜813块超稠油开发技术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2 刘梦;曙一区杜84块超稠油油藏增产技术对策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3 宋秀芬;曙光兴隆台超稠油油藏吞吐开发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4 马国林;提高超稠油水平井开采工艺技术研究与应用[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5 公克;杜229块超稠油油藏挖潜部署研究与应用[D];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

6 李东;塔河缝洞型超稠油油藏注气提高采收率实验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6年

7 李新华;塔河12区超深、超稠油油藏评价及开发技术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09年

8 孙绍彬;超稠油油层深部复合封堵调刨技术研究与应用[D];东北石油大学;2012年

9 郑晓华;王庄坨826块敏感性特超稠油油藏开采技术适应性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10 侯珍珍;特超稠油的胶体化学性质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9050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9050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1b9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