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河奥陶系薄层状孔洞储集体定量预测方法研究
本文选题:奥陶系 + 碳酸盐岩 ; 参考:《地球物理学进展》2017年04期
【摘要】:本文以塔河油田非"串珠"薄层状储集体作为研究对象,结合钻井、测井资料,指出薄层状储集体储集空间主要为溶蚀孔洞,主要位于T47不整合面下0~60 m.正演模拟结果证实T47不整合面低频强反射屏蔽了下部薄层状孔洞储集体弱信号,利用多子波地震道分解技术剥离了T47旁瓣强能量,重构数据恢复了薄层状溶蚀孔洞储集体弱信号.采用多子波分解和多属性线性回归融合技术建立了薄层状储集体厚度定量预测方法,降低了单一属性预测的多解性,提高了薄层状储集体厚度预测的准确性.塔河十区东地区应用结果表明,薄层状孔洞储集体预测厚度与实钻厚度的相对误差小于10%,说明该方法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non-series bead thin layer reservoir in Tahe Oilfield is tak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Combined with drilling and logging data,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reservoir space of thin-layer reservoir is mainly solution pore, which is mainly located in 060 m below T47 unconformable surface. The forward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low frequency strong reflection of T47 unconformable surface shields the weak signals of the lower thin-layer pore reservoir, and the strong energy of the T47 sidelobe is stripped by the multi-wavelet seismic trace decomposition technique. The reconstructed data can restore the weak signal of thin-layer dissolution pore reservoir. The quantitative prediction method of thin-layer reservoir thickness is established by using multi-wavelet decomposition and multi-attribute linear regression fusion technique, which reduces the multi-solution of single attribute prediction and improves the accuracy of thin-layer reservoir thickness prediction. The applic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lative error between the thickness prediction of thin-layer pore reservoir and the thickness of real drilling is less than 10, which shows that the method has achieved good application effect.
【作者单位】: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石化地球物理公司;
【基金】: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2016ZX05014001) 中国石化重大科技项目“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降低自然递减技术”(ZDP17001)共同资助
【分类号】:P618.13;P63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红凯;袁向春;康志江;;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储集体组合对注水开发效果的影响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年29期
2 赖生华;;楚雄盆地上三叠统储集体成因类型及几何模式[J];云南地质;2007年03期
3 赖生华,孙来喜,赵霞飞;楚雄盆地北部上三叠统储集体构型及空间分布[J];沉积学报;2005年02期
4 尹凤岭,刘纪常,李贵学,郭东晓;储集体是致密碎屑岩气的重要储集型式[J];石油实验地质;1993年01期
5 康建威;林小兵;田景春;张翔;;黔南-桂中地区泥盆系层序地层格架中的储集体特征研究[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10年03期
6 朱筱敏,,信荃麟,张晋仁;断陷湖盆滩坝储集体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J];沉积学报;1994年02期
7 彭苏萍,肖乾华,李宏伟,高险峰;辽河断陷东部凹陷中段沙河街组砂岩储集体预测[J];地球学报;2003年05期
8 刘学利;鲁新便;;塔河油田缝洞储集体储集空间计算方法[J];新疆石油地质;2010年06期
9 杨栓荣;潘文庆;韩剑发;史鸿祥;祁新中;程光华;;轮南奥陶系碳酸盐岩储集体控油机理探讨[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6年01期
10 付金华;白海峰;孙六一;马占荣;;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集体类型及特征[J];石油学报;2012年S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吴成;吴涛;张军华;;溶洞储集体大小定量描述方法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十九专题论文集[C];2013年
2 叶勇;;溶洞储集体的模拟检测技术[A];中国地球物理第二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盆山作用与山前盆地油气有效储集体分布规律研究[A];2008年度中国地质科技新进展和地质找矿新成果资料汇编[C];2008年
4 罗平;刘柳红;汪满福;杨式升;马龙;魏军;耿兴岩;;酒西盆地青西坳陷下沟组致密细粒储层的形成与特征[A];2002低渗透油气储层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江其勤 马玉春;塔里木白云岩储集体预测项目初获成果[N];中国石化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牛永斌;塔河油田二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集体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2 陈鑫;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集体井下和露头对比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3 高潮;低渗储集体的形成演化及其对油藏分布的影响[D];西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柴方园;塔中卡1区块奥陶系岩溶储集体特征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2 张婧如;塔河油田二区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储集体类型及特征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3 刘俊杰;塔河油田四区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含水特征与储集体配置关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4 陈妍;塔河4区奥陶系岩溶缝洞储集体特征研究及油藏三维地质建模[D];西南石油大学;2014年
5 竹合林;塔里木盆地巴楚地区下丘里塔格组储集体形成机理及主控因素[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6 谢世文;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区鹰山组层序地层及储集体地质特征[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7 张胜;轮古15区块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型储集体特征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5年
8 叶宁;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良里格组层序地层特征及储集体地质特征[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9 康建威;黔南—桂中地区泥盆系层序地层及其格架中的储集体特征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10 范兟瑶;构造作用对碳酸盐岩缝洞储集体发育和分布的影响[D];西南石油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9099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909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