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基准面旋回控制下浅水三角洲及其砂体发育模式:以松辽盆地扶余油田白垩系泉头组为例
本文选题:基准面旋回 + 浅水三角洲 ; 参考:《古地理学报》2017年04期
【摘要】:浅水三角洲储集层在陆相湖盆油气勘探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基于密井网资料的精细研究仍十分缺乏。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理论为指导,以松辽盆地扶余油田DT91区块白垩系泉头组四段第Ⅲ砂组14余口取心井的岩心资料和700余口密井网测井资料为对象,分析了高频基准面旋回下浅水三角洲及其砂体的发育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浅水三角洲储集层主要发育在河道、漫溢砂、分流砂坝、天然堤、决口扇和席状砂等6种成因砂体,以河道砂体和分流砂坝砂体为主。(2)在岩心和测井曲线上可识别出河道底部冲刷面、进积—退积作用面、退积—进积作用面和湖泛面等4种基准面旋回物理界面;并识别出3大类、7亚类超短期基准面旋回类型。(3)高频基准面旋回演化过程中,湖泊浅水三角洲沉积区可容空间变化不大,沉积物供给通量在可容空间增长速率(accommodation increasing rate,A)和沉积物供给通量(sediment supply rate,S)的比值A/S变化中起着主导作用,进而控制着成因砂体的数量和空间接触关系。当A/S值由小变大时,浅水三角洲的规模快速变小,成因砂体的数量也相应减少;同时,成因砂体垂向接触方式由下切叠加式→加积叠加式→孤立式变化,砂体平面分布的复合连片程度也发生由高到低的变化。
[Abstract]:Based on high - resolution sequence stratigraphy and sedimentology theory , the paper analyses the development of shallow water delta and sand bodies in the shallow water delta of Liaohe basin . The results show that : ( 1 ) The shallow water deltaic reservoir is mainly developed in river course , flood sand , diversion sand dam , natural bank , runoff fan and sand body .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五采油厂;
【基金】:“十二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编号:2011ZX05004-004)资助~~
【分类号】:P618.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庆华;柳益群;张海军;李寿武;朱静明;马红星;;应用粒度成因单元划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基准面旋回[J];沉积学报;2008年03期
2 孙宝玲;唐民安;;基准面旋回识别的原理与方法[J];资源环境与工程;2008年04期
3 王英伟;薛林福;潘保芝;;符号化分析方法在基准面旋回识别中的应用[J];测井技术;2009年03期
4 刘军,张尚锋,田骏;坪北油田长4+5、长6油组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分析[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5年04期
5 陈景山;彭军;周彦;谭秀成;李凌;;基准面旋回层序与油层单元划分关系[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6 于生云;马兴强;江海英;张英;张立冬;;松辽盆地朝阳沟油田基准面旋回控制下储层非均质性[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7 段秋梁,陈永进,陈国强,冯庆忠,赵翠霞,梁秀光;测井曲线在地层基准面旋回划分中的应用[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2年01期
8 张尚锋,张昌民,李少华,彭裕林,陈新民;基准面旋回的层次划分与对比——以坪北油田长4+5-长6油层组为例[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9 高鹏鹏;蒋裕强;许廷生;;基准面旋回原理在储层研究中的应用——以川中公山庙构造沙一油藏为例[J];特种油气藏;2006年04期
10 王起琮;杨瑞涛;;子长地区延长组长6段基准面旋回层序识别[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张兴阳;罗平;顾家裕;罗忠;陈飞;张玄杰;;三级基准面旋回内三角洲砂体骨架模型的建立——以陕北安塞三角洲露头为例[A];第三届全国沉积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2 刘波;;短期基准面旋回的岩心分析[A];2002低渗透油气储层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3 孟万斌;张善文;田波;冯斌;;断陷湖盆浊流沉积地层基准面旋回的识别——以孤北洼陷为例[A];第三届全国沉积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趁义;东营三角洲滑塌浊积岩形成机制与高频基准面旋回控砂模式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2 蔡超;鹤岗矿区石头河子组层序地层格架与构造控煤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徐兴科;基准面旋回自动对比研究及应用[D];吉林大学;2007年
2 马云凤;辽河断陷欧利坨子油田层序特征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9年
3 李振鹏;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南段二叠系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4 高秀田;濮城油田文51块精细油藏描述[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5 孙雨;红岗北地区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及有利区块优选[D];大庆石油学院;2007年
6 吴笛;大庆杏北开发区高台子油层高Ⅲ组构造及沉积特征分析[D];浙江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9218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921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