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古岩溶塌陷体特征及成因
本文选题:塔河油田 + 奥陶系 ; 参考:《新疆石油地质》2017年04期
【摘要】: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型储集体是塔河油田主要的含油气储集体,因古溶洞系统垮塌而形成的塌陷体是重要的岩溶改造类型之一。针对碳酸盐岩塌陷体识别方法不健全、成因认识不清的现状,运用岩心、常规测井、成像测井、地震反射结构和生产动态特征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一套适用于缝洞型油藏岩溶塌陷体的识别方法,并建立了相应的识别标准。通过对岩溶塌陷体成因分析,将塔河油田岩溶塌陷体划分为断裂诱导塌陷体、上覆地层负载塌陷体和后期表生岩溶塌陷体3种成因类型。通过对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122个塌陷体开发效果统计分析,认为后期表生岩溶塌陷体缝洞发育,最具油气开发潜力。
[Abstract]:Ordovician carbonate fracture-cavernous reservoir is the main hydrocarbon reservoir in Tahe Oilfield. The collapse of the paleo-karst cave system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types of karst reconstruction. In view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that the identification method of carbonate collapse body is not perfect and the origin is not clear, the core, conventional logging, imaging logging, seismic reflection structure and production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are analyzed and studied. A set of identification methods for karst collapse bodies in fractured and cavernous reservoirs are present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identification criteria are established. By analyzing the causes of karst collapse, the karst collapse in Tahe Oilfield is divided into three types: fault-induced collapse, overlying strata loaded collapse and late supergene karst collapse. Based on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effect of 122 collapse bodies in fractured and cavernous reservoirs in Tahe Oilfield,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fractures and cavities in the late stage of the supergene karst collapse is the most potential for oil and gas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油气开发管理部;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地质大学能源学院;
【分类号】:P618.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宝臣,宋庆生,陈学军,包惠明;桂林市西城区岩溶塌陷特征分析[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0年03期
2 杨海燕;桂林市地面岩溶塌陷预测图件编制[J];桂林工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3 冯佐海,梁金城,李晓峰,王春增;桂林市岩溶塌陷成因类型与时空分布特征[J];自然灾害学报;2001年03期
4 雷明堂,蒋小珍,李瑜;岩溶塌陷试验、评估与管理方法研究[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2年01期
5 张丽霞,熊大军,王集宁,方庆海,韩祥银,付东叶;莱芜市岩溶塌陷原因分析与评价[J];山东地质;2002年02期
6 朱庆杰,刘挺权,张秀彦;唐山市岩溶塌陷的神经网络预测模型[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7 陈静,马亚杰,朱庆杰;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在岩溶塌陷安全评价中的应用[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5年02期
8 万志博;武雄;徐晟;李元仲;杨蕊英;陈鸿汉;高明显;张顺风;;枣庄市中区岩溶塌陷特征与成因分析[J];中国岩溶;2006年02期
9 王滨;于开宁;;河北省岩溶塌陷的分布与形成特征[J];工程勘察;2006年03期
10 杨胜权;;贵州省岩溶塌陷的成因及防治对策[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唐大荣;;地面岩溶塌陷的高分辩地震勘查[A];1993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3年
2 雷明堂;蒋小珍;李瑜;;岩溶塌陷研究新进展[A];中国科协2002年减轻自然灾害研讨会论文汇编之二[C];2002年
3 雷明堂;;贵州省六盘水市岩溶塌陷评价预测信息系统[A];中国地质科学院“九五”科技成果汇编[C];2001年
4 魏爱华;马凤山;邓清海;郭捷;巩城城;;广东省某隧道区岩溶塌陷危险性评价[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12年
5 ;抽水触发岩溶塌陷的耦合机理与临界条件模型试验研究[A];2008年度中国地质科技新进展和地质找矿新成果资料汇编[C];2008年
6 熊灵阳;石丙飞;;山区铁路建设中岩溶塌陷、沉降的基本特征及成因[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城市地质环境与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梁伟福;;奇特的岩溶塌陷[A];广西生态建设与经济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8 郑彦华;李昌存;;唐山市典型岩溶塌陷概述[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贵州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岩溶·工程·环境”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5年
9 冯克印;齐孔让;王集宁;刘妍芬;;临沂市城区岩溶塌陷特征及预警预报研究[A];加强地质工作促进社会经济和谐发展——2007年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10 杨胜权;;岩溶塌陷的环境效应及防治对策[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特约记者 苏橹萱 通讯员 王埏;我国启动重点地区岩溶塌陷调查[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2年
2 记者 李卫中 通讯员 王夫之;江夏法泗地陷系岩溶塌陷[N];湖北日报;2014年
3 特约记者 苏橹楦;我国将建岩溶塌陷监测预警体系[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2年
4 雷明堂;我国重点地区岩溶塌陷有加重趋势[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4年
5 晏丽 朱大耀 邹薇;武汉城市圈当加强岩溶塌陷监测预警[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9年
6 记者 曹妍;宜宾出现26个大坑,或与干旱有关[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7 本报记者 陈永杰 实习记者 胡珉琦;地陷之灾[N];北京科技报;2010年
8 记者 汪洋 实习生 孙竞雄;溶洞吞人悲剧,,如何不再重演[N];湖北日报;2014年
9 本报通讯员 谭萍 龚容;多处现天坑 专家释疑团[N];中国气象报;2012年
10 张晓松 韩洁;地下水超采:千年大雁塔严重倾斜[N];西部时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邓启江;重大工程岩溶塌陷防治综合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2 黄立勇;江山市岩溶塌陷机理及易发性模拟预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3 陈冬琴;武汉市青菱乡岩溶塌陷机理及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6年
4 肖明贵;桂林市岩溶塌陷形成机制与危险性预测[D];吉林大学;2005年
5 姜伏伟;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防护区岩溶塌陷灾害防治综合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晟;枣庄市岩溶塌陷特征及其构造场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2 肖金水;证据权法在岩溶塌陷风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3 陈邦松;湖北省武汉市某区岩溶塌陷风险评价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4 李国峰;安徽省沿江地区岩溶塌陷机理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5 杨雪;武汉市某岩溶塌陷地区地下水位监测网密度优化[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6 杨洋;凤冈新建乡岩溶塌陷机理研究[D];贵州大学;2016年
7 张鑫;覆盖型岩溶塌陷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7年
8 赵正君;福建省龙岩市岩溶塌陷风险评估[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0年
9 辛宝东;北京市奥林匹克公园岩溶塌陷危险性评价[D];吉林大学;2005年
10 李源;昆明新机场岩溶塌陷机理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9219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921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