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型油气藏注水开发机理

发布时间:2018-05-24 08:49

  本文选题:碳酸盐岩 + 缝洞型 ; 参考:《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7年06期


【摘要】: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非均质性极强,流体性质复杂,开发难度大。注水是碳酸盐岩油气藏二次开发的主流方式,但目前依然对其注采机理缺乏系统梳理。文中结合现场注水开发实践,总结归纳了塔里木盆地奥陶系各类型油气藏注水机理及适宜的注水开发类型。分析认为对于单井单元,黑油、稠油油藏可通过注水吞吐替出剩余油,高含水油井可进行注水压锥降低含水率;挥发性油藏通过注水保压,抑制原油脱气;早期衰竭开发的高含凝析油凝析气藏可通过注水替出已析出的凝析油。对于多井连通井组,通过纵向替油和横向驱油可提高油藏采收率。
[Abstract]:Ordovician carbonate reservoir in Tarim Basin has strong heterogeneity, complex fluid properties and difficult development. Water injection is the main way of secondary development of carbonate reservoir, but the mechanism of injection and production is still lack of systematic combing. Combined with field water injection development practice,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water injection mechanism and suitable water injection development types of various types of oil and gas reservoirs in Ordovician, Tarim Basin. It is considered that for single well unit, the remaining oil can be replaced by water flooding in black oil and heavy oil reservoirs, the water pressure cone can be used to reduce water cut in high water cut wells, and the oil degassing can be restrained by water injection in volatile reservoirs. The condensate gas reservoir with high condensate content developed in early stage can replace the condensate oil by water injection. For multiwell connected well groups, oil recovery can be improved by longitudinal displacement and lateral displacement.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
【分类号】:TE357.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云峰;王清晨;李忠;;鲁西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集特征及主控因素[J];地质科学;2006年01期

2 谷跃民;赵建章;张进铎;赖江德;张素红;刘翠风;;塔中奥陶系碳酸盐岩内幕成像处理技术探讨与地质认识[J];中国石油勘探;2008年01期

3 ;缝洞型储层地震识别理论与方法[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0年05期

4 郑松青;卢占国;孙华;;缝洞型介质内单相流体流动特征[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5 徐浩;张艳红;杨子川;李赫;胡金祥;;跃参1号区块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预测与评价[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3年04期

6 黄朝琴;姚军;李亚军;王晨晨;吕心瑞;;基于均匀化理论的缝洞型介质渗透性分析[J];中国科学:技术科学;2010年09期

7 闫丰明;康毅力;孙凯;杜春朝;;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漏失模型及控制对策[J];钻井液与完井液;2012年03期

8 李隆新;吴锋;张烈辉;李允;;缝洞型底水油藏开发动态数值模拟方法研究[J];特种油气藏;2013年03期

9 杨威,王清华,赵仁德,刘效曾;和田河气田奥陶系碳酸盐岩裂缝[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0年03期

10 刘得军;马中华;张颖颖;闫景富;艾清慧;;缝洞型储层随钻测井自适应有限元法数值模拟[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景山;王振宇;谭秀成;马青;代宗仰;;塔里木台盆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发育演化研究[A];塔里木及周边地区盆地(山)动力学与油气聚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2 李一岚;康毅力;李大奇;杜春朝;李冬梅;;综合损害指数——评价缝洞型储层损害的一个新指标[A];渗流力学与工程的创新与实践——第十一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3 ;塔河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勘探项目[A];2008年度中国地质科技新进展和地质找矿新成果资料汇编[C];2008年

4 李宏伟;郑晓东;李劲松;李幸栗;李勇根;;塔中奥陶系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学研究与油气勘探方向[A];第二届中国石油地质年会——中国油气勘探潜力及可持续发展论文集[C];2006年

5 林加恩;李亮;杨慧珠;;管流与渗流耦合流动理论研究初探[A];第九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2007年

6 ;托甫台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勘探项目[A];2009年度中国地质科技新进展和地质找矿新成果资料汇编[C];2009年

7 陈振标;李军;张超谟;;测井新技术评价方法在缝洞型储层中的应用[A];湖北省石油学会测井专业委员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曹俊兴;;基于系统辨识的缝洞型油气藏刻画问题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2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张松扬;范宜仁;程相志;秦绪英;王世星;;塔中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测井评价[A];中国西部复杂油气藏地质与勘探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吴成;张在金;胡中平;王立歆;徐颖;;缝洞型储层地震特征分析——以塔河6-7区为例[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二十专题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刘爱疆;缝洞型储层测井综合评价与流体识别方法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2 王娟;缝洞型凝析气藏物质平衡方程与提高采收率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3年

3 王殿生;缝洞型介质流动机理实验与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4 李亚军;缝洞型介质等效连续模型油水两相流动模拟理论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5 卢占国;缝洞型介质流体流动规律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6 马灵伟;塔中顺南地区缝洞型储层地震响应特征及识别模式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4年

7 李宗杰;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模型与预测技术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8 徐显生;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裂缝型储层预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文东;基于有限体积法的缝洞型油藏数值模拟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7年

2 李金泉;缝洞型储层地震响应及散射成像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3 刘金玉;缝洞型介质两相流动机理的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4 刘永雷;塔中45井区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体地震描述[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5 李莉;冀中北部奥陶系碳酸盐岩沉积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D];长江大学;2013年

6 汤鸿伟;塔河外围于奇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特征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7 康麒龙;塔里木盆地西部南华系—震旦系储层特征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7年

8 杨丹;塔里木盆地西部震旦系地层特征及沉积演化[D];西安石油大学;2017年

9 林小兵;轮南古隆起奥陶系碳酸盐岩区域沉积相及储层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4年

10 高建申;高温高压缝洞型储层电阻率理论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3年



本文编号:19284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9284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c49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