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稠油油藏聚合物驱流度控制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26 00:53

  本文选题:流度控制 + 有效黏度 ; 参考:《西南石油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聚合物在渗流过程中建立一定渗流阻力主要通过两个途径:①增加水相黏度;②建立残余阻力系数。黏度过高会导致注入性降低,低渗层残余阻力系数过大将会造成堵塞现象,不利于低渗层原油的波及。因此针对不同油藏条件,优化黏度与残余阻力的分配关系对于筛选聚合物类型以及新型聚合物的研制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AP-P4聚合物为例,首先通过聚合物溶液流变性测试,建立表观黏度与聚合物浓度以及剪切速率之间的函数关系,在此基础上,基于变截面孔喉模型计算聚合物溶液在多孔介质中的有效黏度。其次,通过测定AP-P4聚合物在多孔介质中压力传播特征,分析在聚合物驱过程中引起水相渗透率下降的主要因素,由此,分别建立聚合物溶液残余阻力系数、吸附浓度数学表征模型。最后在水相运动方程中引入聚合物溶液有效黏度以及渗透率下降系数,建立聚合物驱数学模型。为使数学模型与室内实验相匹配,本文在表观黏度、渗透率下降系数项增加影响因子,最终计算所得含水率、采出程度值与实验值平均相对误差小于5%,同时,注入压力变化趋势保持一致。基于聚合物驱数值模拟,分别研究转注聚时机、聚合物性能对稠油油藏聚合物驱效果的影响:(1)随注聚时机的延迟,极限采收率降低,但变化并不明显,另一方面,早期注聚更利于发挥聚合物驱流度控制能力,抑制水驱低效(甚至无效)循环。(2)采用交替条件期望变换(ACE)多元非线性回归方法,分别建立极限采收率、最大注入压力与聚合物溶液表观黏度以及残余阻力系数间函数关系,从而为聚合物的筛选以及新型聚合物的研制提供指导。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percolation, the residual resistance coefficient is obtained by increasing the viscosity of aqueous phase by increasing the flow resistance of polymer in two ways. If the viscosity is too high, the injectability will decrease and the residual resistance coefficient of the low permeability layer will cause blockage, which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sweep of the low permeability layer crude oil. Therefore, for different reservoir conditions,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optimize the distribu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viscosity and residual resistance for the selection of polymer typ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new polymers. In this paper, taking AP-P4 polymer as an example, the functio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apparent viscosity, polymer concentration and shear rate is established by testing the rheology of polymer solution. The effective viscosity of polymer solution in porous media was calculated based on the variable cross section pore throat model. Secondly, by measuring the pressure propag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P-P4 polymer in porous media, the main factors causing the decrease of water phase permeability during polymer flooding are analyzed, and the residual resistance coefficient of polymer solution is established respectively. Mathematical characterization model of adsorption concentration. Finally, a mathematical model of polymer flooding is established by introducing effective viscosity of polymer solution and decreasing coefficient of permeability into the equation of motion of water phase. In order to match the mathematical model with the laboratory experiment, in this paper, the influence factors are increased in the terms of apparent viscosity and permeability decline coefficient, and the water content is finally calculated, the average relative error between the recovery degree value and the experimental value is less than 5, and at the same time, The changing trend of injection pressure is consistent. Based on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polymer flooding, the influence of polymer properties on polymer flooding effect in heavy oil reservoir is studied, respectively. With the delay of polymer flooding time, the limit recovery decreases, but the change is not obvious, on the other hand, Early polymer injection is more conducive to exerting the mobility control ability of polymer flooding, inhibiting the low (or even ineffective) cycle of water flooding, adopting alternative conditional expectation transformation (ACE-) multivariate nonlinear regression method, and establishing the limit recovery factor, respectivel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aximum injection pressure and apparent viscosity and residual resistance coefficient of polymer solution provides guidance for the selection of polymer and the development of new polymer.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E357.4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正顺,牛金刚,廖广志;大庆油田聚合物驱技术应用的做法与经验[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0年04期

2 牛金刚;聚合物驱研究和应用范围进一步拓宽[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1年02期

3 于艳华,刘晓冬,徐景祯;聚合物驱产出水对油层损害的主要物质的确定[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01年01期

4 孔祥亭,付百舟,刘春林;油田聚合物驱潜力评估方法[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4年06期

5 元福卿;李振泉;;不同因素对聚合物驱效果的影响程度研究[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6 栾长军;郭登峰;付喜庆;刘亚超;;聚合物驱经济评价方法现状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1年03期

7 张广政;;胜利油田工业化聚合物驱效果及主要做法[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1年02期

8 杜丹;吴迪;寇鹏鸽;冯晓敏;;聚合物驱采出水处理技术进展[J];辽宁化工;2011年06期

9 汤昌福;王晓冬;刘翰林;王军磊;;聚合物驱流线模拟中的更新流线问题[J];特种油气藏;2013年02期

10 韩伯惠;淡水和盐水聚合物驱在北布尔班克油田的应用[J];国外油田工程;199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孟曙光;侠利华;乔书江;姚建;;聚合物驱含水变化与各类影响因素模型[A];第九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二)[C];2007年

2 程宏杰;楼仁贵;陈丽华;;砾岩油藏七东_1区聚合物驱数值模拟研究[A];提高油气采收率技术文集[C];2009年

3 常晓平;马玉霞;熊英;;聚合物驱数值模拟应用方法研究[A];提高油气采收率技术文集[C];2009年

4 姚坤乾;吴丽文;盖丽鹏;王涛;;孤岛油田聚合物驱调整配套技术[A];第四届胜利油田北部油区疏松砂岩油藏开发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李树荣;张强;雷阳;张晓东;;聚合物驱最优注入问题的一种分区优化方法[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C卷[C];2011年

6 马艳;李洪生;代亚宏;柏红霞;黎锡瑜;;改善二类储量高温聚合物驱开发效果对策研究[A];提高油气采收率技术文集[C];2009年

7 孙建国;刘洪远;侯君;;低渗透窄小砂体油田聚合物驱适应性分析及初步认识[A];三次采油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张晓东;李树荣;;基于控制向量参数化的聚合物驱最优控制[A];第二十四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5年

9 张伊琳;王正欣;;河南油田双河V下聚合物驱油剂筛选评价研究[A];提高油气采收率技术文集[C];2009年

10 王艳涛;李萍;刘吉武;薛兆杰;徐萍;;交联聚合物驱在孤岛油田先导试验[A];三次采油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王侠 通讯员 陈丽华 程宏杰;克拉玛依油田聚合物驱试验取得成效[N];中国石油报;2009年

2 特约记者 王蕾 通讯员 程宏杰;聚合物驱提高低渗区块采收率[N];中国石油报;2012年

3 焦念友;聚合物驱后采油大幅提高采收率[N];地质勘查导报;2005年

4 记者 汪亚萍 通讯员 张建平;大港污水聚合物驱工业化试验见成效[N];中国石油报;2008年

5 周宏;提高采收率的主导技术--聚合物驱油[N];中国石油报;2005年

6 李丹;大庆采油六厂三类油层聚合物驱试验初显成效[N];中国石油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赵士振 通讯员 张玉立;聚合物驱后仍可大幅提高采收率[N];中国石化报;2011年

8 记者 汪亚萍 特约记者 李建 通讯员 种占良;大港油田污水聚合物驱矿场试验完成[N];中国石油报;2010年

9 实习记者 朱丽杰;“骨头缝”里挤出滚滚油流[N];大庆日报;2012年

10 赵龙;三部曲唱响科研人生[N];大庆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晓东;聚合物驱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最优控制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2 郭兰磊;聚合物驱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动态规划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3 高静乐;陇东地区侏罗系油藏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4 高丙坤;聚合物驱动态指标的预测与控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3年

5 徐学品;高含水期油藏聚合物驱后剩余油分布规律及挖潜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6 李洁;砂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对聚合物驱油效果影响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7 李宜强;聚合物驱大平面模型物理模拟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06年

8 冯玉良;聚合物驱动态预测及其评价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9 马海佳;聚合物驱分层注入技术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8年

10 王者琴;聚合物驱动态指标预测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楚涵;微波频率对聚合物驱油田采出水处理效果的影响规律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2 高春平;扶余油田西5-16区块聚合物驱封窜技术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3 宋增彬;聚合物驱水淹层电性实验及应用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4 何相洋;高温、高矿化度油藏的聚合物驱油剂性能评价[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5 龚莹;二类油层聚合物驱措施调整数值模拟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6 王白石;杏十二区聚合物驱后期剩余油挖潜方式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7 赵国翠;杏一~三区西部Ⅱ块3~#站及4~#站聚合物驱提效率试验~[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8 李丹丹;低渗透油藏驱油用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的确定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9 雷仲庆;聚合物驱微观实验图像处理方法及驱油机理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10 贾聚全;断东西块二类油层聚合物驱调整措施技术界限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9353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9353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15c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