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倾角近临界油气藏流体及开发特征研究
本文选题:高倾角 + 近临界态 ; 参考:《特种油气藏》2017年03期
【摘要】:渤中13-1油田高倾角近临界油气藏在开发过程中,当地层压力下降到饱和压力以下后,油井生产气油比依然稳定,针对该异常现象,通过流体PVT实验、油气表面张力测试实验和储层孔喉特征分析,结合实际生产资料对该油藏产生异常生产动态的原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流体属于临界—近临界态流体,相态受温度影响大,表现为构造高部位为近临界挥发性油藏,构造低部位为近临界凝析气藏;存在"上重下轻"的组分梯度特点,即构造顶部的流体最重,随着深度增加,重质组分含量逐渐减小,构造低部流体最轻;低于饱和压力后油气体系属于低界面张力体系,形成自由气相的时间长,延缓了脱气进程;储层孔洞发育,但孔喉比大,在贾敏效应的作用下形成大量"阁楼气",不能参与流动。该研究丰富了高倾角近临界油气藏的开发实例,对同类油田的开发具有借鉴意义。
[Abstract]: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ar critical oil-gas reservoir with high dip angle in Bozhong 13-1 oilfield, the ratio of gas to oil produced by the oil well is still stable after the local formation pressure drops below the saturation pressure. In view of this abnormal phenomenon, the fluid PVT experiment is carried out. The oil and gas surface tension test experiment and pore throat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of the reservoir,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production data, to study the causes of abnormal production performance of the reservoir.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luid belongs to the critical to near critical state, and the phase state is greatly affected by temperature, which shows that the high structural part is a near critical volatile reservoir, the low part of the structure is a near critical condensate gas reservoir, and the component gradient characteristic of "upper heavy down light" exists. That is, the fluid at the top of the structure is the heaviest, with the increase of depth, the content of the heavy component gradually decreases, the fluid in the lower part of the structure is the lightest, and the oil and gas system belongs to the low interfacial tension system after the saturation pressure, and the time of forming free gas phase is long. The process of degassing is delayed, and the porosity and pore throat are developed, but the ratio of pore to throat is large. Under the action of Jamin effect, a large amount of "attic gas" is formed, which can not participate in the flow. This study enriches the development examples of near-critical oil and gas reservoirs with high dip angle and has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imilar oilfields.
【作者单位】: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渤海油田高效开发示范工程”(2016ZX05058)
【分类号】:TE3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侯大力;高黎惠;刘浩成;张梅珠;崔飞飞;;近临界态凝析气藏地层流体特殊相态行为[J];天然气工业;2013年11期
2 杨宝泉;杨莉;王星;苑志旺;卜范青;;挥发性油藏组分梯度模型研究[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4期
3 傅秀娟;孙志道;刘菊;夏静;罗凯;;花场近临界油气藏流体相态和开采特征[J];石油学报;2007年06期
4 文玉莲,杜志敏;注气对挥发性原油饱和压力的影响[J];新疆石油地质;2004年05期
5 梅海燕,张茂林,李闽,孙良田;挥发油油藏在注气过程中的相态变化[J];中国海上油气.地质;2003年05期
6 郭平,李士伦,孙雷,孙良田;不同注入气对凝析气相态的影响[J];新疆石油地质;2001年03期
7 沈平平,郑希潭,李实,罗凯,孙文悦;富凝析气近临界特征的试验研究[J];石油学报;2001年03期
8 沈平平,郑希潭,李实,罗凯,孙文悦;近临界流体异常的反凝析相变[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1年01期
9 罗凯,钟太贤;试论近临界凝析气在PVT筒中的分层现象[J];石油勘探与开发;1999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史云清;贾英;潘伟义;严谨;黄磊;;低渗致密气藏注超临界CO_2驱替机理[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7年03期
2 梅海燕;毛恒博;张茂林;梁召军;;凝析气藏水平井产能计算新方法及影响因素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7年14期
3 史云清;贾英;潘伟义;黄磊;严谨;郑荣臣;;致密低渗透气藏注CO_2提高采收率潜力评价[J];天然气工业;2017年03期
4 李宗宇;王永忠;张磊;何云峰;;凝析气井高含水低氯根异常波动成因探讨——以雅克拉白垩系凝析气藏气井为例[J];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17年01期
5 张雷;李宏远;吴浩君;汪跃;刘洪洲;;高倾角近临界油气藏流体及开发特征研究[J];特种油气藏;2017年03期
6 张晨朔;范子菲;许安著;赵伦;赵亮东;;含酸气挥发油藏回注溶解气对原油相态与物性的影响[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6年27期
7 王守龙;李爱芬;付帅师;于淼;彭锐罡;;CO_2对曲塘区块地层油高压物性影响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6年23期
8 汤勇;陈淑曲;孙雷;王彬;王军;;地层水对凝析气藏注CO_2相态的影响[J];天然气工业;2016年05期
9 张利明;谢伟;杨建全;图孟格勒;杨诗妍;;凝析气藏循环注气开发中后期重力分异特征[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6年01期
10 胡绍彬;陈长亮;刘少克;王鹏;;注入水对地层油高压物性影响实验研究[J];当代化工;2016年01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文龙;廖发明;吕波;苗继军;常志强;;牙哈凝析气藏注气开发过程反蒸发动态相态特征[J];天然气工业;2012年08期
2 孙扬;杜志敏;孙雷;潘毅;汤勇;;注CO_2前置段塞+N_2顶替提高采收率机理[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3期
3 李菊花;姜涛;陈世明;保万明;;考虑组分呈梯度分布的挥发性油藏注气驱数值模拟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2年05期
4 李骞;李相方;李艳静;彭翼;崔力功;;凝析气藏不同开发阶段的合理生产压差探讨[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5 李骞;李相方;单江;戴岑璞;邓垒;殷勇;;凝析气藏生产过程中气油比异常原因分析[J];天然气工业;2011年06期
6 李菊花;李相方;刘滨;;具有组分梯度的挥发性油藏组分分布规律[J];新疆石油地质;2010年01期
7 李广月;郭平;林春明;;不同类型凝析气藏在低渗多孔介质中的相态及采收率研究[J];石油学报;2006年01期
8 刘新福;尼日尔三角洲油气分布特征[J];河南石油;2003年S1期
9 梅海燕,张茂林,李闽,李士伦,吕晓梅,何晓东;注气对油藏饱和压力的影响[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02年02期
10 梅海燕,张茂林,孙良田,孙雷,郭平;气-液-固三相相平衡热力学模型预测石蜡沉积[J];石油学报;2002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景晔;林铁锋;施立志;;油气藏三元分类方法的探讨[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7年03期
2 李楠;田敏;庞玉池;;油气藏保护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0年17期
3 孙秋分;谢锦龙;蒋新;孟海燕;赵启阳;;美国SEC新准则下类比油气藏数据库系统设计与研发[J];石油工业计算机应用;2011年02期
4 李小地;中国深部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初探[J];石油勘探与开发;1994年01期
5 张思永,,李士伦;油气藏类型早期识别方法[J];天然气工业;1994年01期
6 赵伦;一种新的油气藏预测方法——概模法[J];中国海上油气.地质;1995年03期
7 ;针对油气藏特点大搞攻关试验 实现油气持续增长[J];四川石油经济;1996年01期
8 蒋有录;高青地区油气藏类型和分布特征[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4期
9 章黎萍,于立新,李树起;深部油气藏[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1999年04期
10 商振平,В.А.托彼什克,Л.В.梁布科娃;西伯利亚地台南部文德系油气藏类型[J];新疆石油地质;200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潘作枢;郭新顺;;油气藏上方磁、自电异常成因探讨[A];1991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1年
2 孙龙德;江同文;;油气藏动力机制分析及油气聚积基本单元[A];塔里木及周边地区盆地(山)动力学与油气聚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3 汤磊;钱绍新;;油气藏识别方法及其应用[A];1992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2年
4 姜振学;庞雄奇;王显东;张俊;;塔北地区志留系典型油气藏古油水界面恢复[A];《国际有机裹体研究及其应用》短训班第十四届全国包裹体及地质流体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钱伯章;连续型油气藏资源成勘探开发热点[N];中国能源报;2010年
2 宫畅;连续型油气资源成勘探开发热点[N];中国石化报;2010年
3 邹水平 王金法 高海军;踏实之本 创新制胜[N];中国石化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宝柱;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藏的控制作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2 王少春;束鹿凹陷湖相泥灰岩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喜冬;港中地区浅层油气藏综合评价及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
2 韩坤帅;沾化凹陷孤岛凸起及周缘洼陷带低—高构造格局、断裂特征及与油气藏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6年
3 陈斌;歧口凹陷隐蔽性油气藏研究与预测[D];西南石油学院;2005年
4 赵冲;济阳坳陷垦西地区油气藏成藏特征及勘探目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5 赵铁锁;录井信息在桥白深层油气评价中的应用[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9417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941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