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362-98区块剩余油分布特征及潜力研究
本文选题:数值模拟 + 剩余油分布 ; 参考:《东北石油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通过分析区块地质构造特点、储层发育状况以及裂缝发育情况,综合分析注水动态反映,通过应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区块剩余油分布特征及类型,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剩余油井区存在问题,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理对策。针对不同类型低效井制定治理对策,改善区块开发效果,为敖南低渗透裂缝性油田后期调整提供合理的依据。建模网格精度达到25m×25m×0.25m。全区综合含水拟合误差1.31%、日产油误差1.91%、日产液误差1.37%和累积产油误差1.34%,单井拟合符合率达到81.23%。平面上,剩余油主要分布在主体席状砂体和非主体席状砂体,占总剩余储量的92.69%;并统计分析不同井组剩余油,剩余储量在10×104t以下的井组,占总剩余储量的84.93%,同时,明确了6个剩余油富集区,富集区占总剩余储量52.89%。纵向上,剩余油主要分布在PI11、PI22、PI32和PI42沉积单元,占总剩余储量的69.14%;并统计分析了不同厚度级别剩余油,主要分布在小于1m有效厚度级别内,占总剩余储量的85.2%。总结出6种剩余油类型:滞留区型、差油层型、注采关系不完善型、裂缝水淹型、断层边部型和砂体边部型。依据不同剩余油类型,制定了相应的油水井组合挖潜模式,并针对整体和剩余油富集井区,分析了措施调整潜力,并提出了目前可实施措施类型。
[Abstract]:By analyzing the geological structure, reservoir development and fracture development of the block, and synthetically analyzing the dynamic reflection of water injection,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types of remaining oil in the block are studied by using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method. Aiming a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different remaining oil well areas,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re formulated. According to different types of low efficiency wells, the countermeasures are made to improve the block development effect, which provides a reasonable basis for the late adjustment of Aonan low permeability fractured oil field. The precision of modeling grid is 25m 脳 25m 脳 0.25m. The integrated water cut fitting error of the whole area is 1.31, the daily oil production error is 1.91, the daily liquid yield error is 1.37% and the cumulative oil production error is 1.34. The fitting coincidence rate of single well is 81.23. On the plane, the remaining oil is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main sheet sand body and the non-main sheet sand body, accounting for 92.69% of the total remaining reserves, and the remaining oil in different well groups is statistically analyzed, the remaining reserves are less than 10 脳 10 4 t, accounting for 84.93% of the total remaining reserves. Six remaining oil accumulation areas are defined, which account for 52.89 percent of total remaining reserves. Longitudinally, the remaining oil is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PI11 / PI22PI32 and PI42 sedimentary units, accounting for 69.14 of the total remaining reserves, and the remaining oil of different thickness levels is statistically analyzed, which mainly distributes within the effective thickness level of less than 1m, accounting for 85.2 percent of the total remaining reserves. Six types of remaining oil are summarized: retention zone type, differential reservoir type, imperfect injection-production relationship, waterflooded fracture type, fault edge type and sand body edge type.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remaining oil types, the corresponding oil / water well combination potential tapping model is established, and the adjustment potential of the measures is analyzed for the whole and remaining oil enrichment well areas, and the types of measures that can be implemented at present are put forward.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E3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梦茹;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剩余油分布定量描述[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5年02期
2 刘义坤;刘红卫;潘晓军;;一种结合个人经验判定剩余油分布的模型[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8年09期
3 王刚;周林;罗恒;;控制剩余油分布的地质因素[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2年11期
4 霍树义,李厚裕,,徐金武;剩余油分布解释技术在胜利油区的应用[J];油气采收率技术;1994年02期
5 张淑娟,罗永胜,张亚娟,赵书怀;任丘潜山油藏剩余油分布及潜力分析[J];油气采收率技术;2000年01期
6 潘艇,周琦,朱学谦,严秋芬;文95块油藏精细描述、剩余油分布和综合治理一体化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2年01期
7 汪立君,陈新军;储层非均质性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J];地质科技情报;2003年02期
8 孙孟茹,高树新;胜坨油田二区沉积微相特征与剩余油分布[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9 杜庆龙,计秉玉,王元庆,杨会东,朱丽红;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法确定单层剩余油分布[J];石油学报;2003年02期
10 孙晖,穆增辉,曲凡军,姚晨明;垦利油田垦12断块剩余油分布综合研究[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原珍;;研究油藏非均质性确定剩余油分布[A];第五次东海石油地质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张世明;戴涛;陈燕虎;胡慧芳;;高非均质油藏高104-5区块剩余油分布数值模拟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3 杜庆军;陈月明;王静;;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定量预测剩余油平面分布[A];中国运筹学会第八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4 宋炜;;据时延地层压力预测寻找剩余油分布[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2002——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5 王学武;杨正明;齐亚东;李海波;熊生春;;利用核磁共振研究特低渗透油藏微观剩余油分布[A];渗流力学与工程的创新与实践——第十一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6 杜庆龙;计秉玉;程宝庆;;不同尺度下剩余油的形成与挖潜方法研究[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7 谷建伟;;基于微观渗流特征的数值模拟研究[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贺振华;胡光岷;黄德济;何建军;黄捍东;;裂缝油藏剩余油分布的3D地震检测和综合预测[A];“庆贺郭宗汾教授八十寿辰”暨理论与应用地球物理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冯其红;李尚;张伟;韩晓冬;;海上低幅稠油底水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十六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论文集——E工业流体力学[C];2014年
10 王丽琼;岳大力;林煜;杨光;;辽河油田曙2-6-6区块杜家台油层剩余油分布研究[A];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S13石油天然气、非常规能源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分会场[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张晓 巫波;精细挖潜剩余油添信心[N];中国石化报;2013年
2 林信胜;中原拿到挖掘剩余油“金钥匙”[N];中国石化报;2003年
3 通讯员 张振强;地下“3D片” 地上细细看[N];中国石油报;2012年
4 记者 刘国安 通讯员 罗霞;大港测试大力应用新技术[N];中国石油报;2004年
5 李忠权;辽河沈采四道关提高措施效果[N];中国石油报;2008年
6 孙清华 李英;“透视镜”中“捕活鱼”[N];中国石化报;2010年
7 记者高文华;吉林新民400万吨剩余储量得到动用[N];中国石油报;2010年
8 张小勤;子长采油厂以优异成绩实现平稳发展[N];延安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文浩;非均质厚油藏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特征研究[D];长江大学;2012年
2 侯创业;月海油田海南3块储层地质建模与剩余油分布预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3 张顺康;水驱后剩余油分布微观实验与模拟[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4 邓瑞健;文东深层低渗透油藏中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及挖潜技术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5年
5 李安琪;水淹层测井解释及剩余油分布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4年
6 刘卫;老油田复杂油藏剩余油分布的新领域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7 翟志伟;点坝砂体建筑结构对剩余油分布控制作用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8 孙先达;储层微观剩余油分析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张光明;开发中后期油藏精细描述与开发调整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2年
10 胡光义;CR油田综合一体化储层表征与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竞;剩余油分布及挖潜对策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2 张伟鹏;QHD32-6油田北区剩余油分布及挖潜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3 徐俊;临盘油田边底水油藏人工水驱提氋采收率技术研究[D];长江大学;2015年
4 李晓东;剩余油分布及调整方案优化[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5 叶峰;曙三区块剩余油分布与二次开发方案设计[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6 武迪迪;新站北部区块剩余油分析及注水措施调整建议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
7 邓晴阳;新疆石南低渗透油藏水淹识别及剩余油分布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6年
8 姜丽莉;高30及高14断块剩余油分布及开发优化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5年
9 赵石乐;长春油田C区块油藏建模[D];吉林大学;2017年
10 张田田;基于CT成像技术的剩余油微观分布及流动特征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19631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963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