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拗陷天然气丁烷地球化学特征
本文选题:丁烷 + 天然气成因 ; 参考:《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4期
【摘要】:丁烷与甲烷、乙烷、丙烷同为天然气的烷烃气组分,但是对其研究及应用明显不如甲烷、乙烷及丙烷。本文在川西拗陷天然气地球化学分析测试的基础上,重点对天然气中丁烷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探讨丁烷与天然气成因、天然气运移的关系。测试结果显示,研究区天然气以烷烃气为主,其中甲烷含量最高,其体积分数85%,平均值93%;重烃含量相对较低。研究区天然气中丁烷含量较低,其体积分数1%;其中异丁烷与正丁烷含量相当,体积分数均不超过0.5%。iC_4/nC_4值能示踪未受到明显次生变化天然气的成因类型,煤型气iC_4/nC_40.8,油型气iC_4/nC_40.8;受到次生作用影响的天然气,iC_4/nC_4值可能失去判别天然气成因类型的功能。目前,对iC_4/nC_4值能否示踪天然气运移及其示踪机理存在较多争议,在研究区iC_4/nC_4值就未能有效示踪天然气的垂向运移过程,因此在选择该指标示踪天然气运移时应慎重。
[Abstract]:Butane, methane, ethane and propane are the components of natural gas alkanes, but their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are obviously inferior to methane, ethane and propane. Based on the geochemical analysis and test of natural gas in western Sichuan depression, th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butane in natural gas are analyzed,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utane and natural gas genesis and gas migration is discussed. 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natural gas in the study area is mainly alkane gas, in which methane content is the highest, its volume fraction is 85, the average value is 933.The heavy hydrocarbon content is relatively low. The content of butane in natural gas in the study area is relatively low, and its volume fraction is 1. The content of isobutane is equal to that of n-butane, and the volume fraction does not exceed the 0.5%.iC_4/nC_4 value to trace the genetic types of natural gas without obvious secondary changes. Coal type gas iC4 / nCstack 40.8, oil gas IC 4 / nC40.8; natural gas affected by secondary effects, natural gas C 4 / n C 4 may lose the function of judging the origin type of natural gas. At present, there are many controversies about whether iC_4/nC_4 value can trace natural gas migration and its tracing mechanism. In the study area, iC_4/nC_4 value cannot effectively trace the vertical migration process of natural gas, so we should be careful in choosing this index to trace natural gas migration.
【作者单位】: 中国石化西南石油工程有限公司临盘钻井分公司;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宜宾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中国石化西南石油工程有限公司湖南钻井分公司;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72119)
【分类号】:P618.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永昌,沈平;天然气成因新模式——Ⅱ.多阶连续、主阶定名[J];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1993年07期
2 徐永昌,沈平;天然气成因新模式——Ⅰ.多源复合、主源定型[J];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1993年06期
3 蔡炳湖;天然气中非碳氢化合物的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J];化工地质;1992年02期
4 王先彬,妥进才,李振西,张铭杰,闫宏,周晓峰;天然气成因理论探索——拓宽领域、寻找新资源[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3年01期
5 刘兆芝;;中国天然气成因及大气田形成机制研究成果显著[J];特种油气藏;2009年05期
6 翁文波;;展望我国天然气工业——天然气座谈会上的发言[J];石油勘探与开发;1982年06期
7 胡见义;世界天然气的新进展和我国发展天然气的设想[J];地球科学进展;1990年02期
8 唐友军;;渤中地区天然气成因[J];断块油气田;2007年03期
9 郭金瑞;;太阳岛—葵花岛构造带天然气成因及成藏地质规律[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6年02期
10 王多义;邓美洲;刘应汉;刘亚伟;李幸运;鲁人齐;;天然气中金属微量元素的发现及其生态环境意义[J];地学前缘;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李松花;李景坤;胡云娣;;尚9-4井杨大城子油层天然气成因分析[A];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2 李钜源;朱日房;陶军明;廖永胜;;秧1井天然气的成因及地质意义[A];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3 刘伟;李景坤;李振广;宋兰斌;;徐深1井天然气成因与生气量计算[A];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4 孙永红;;大杨树盆地杨参1井天然气成因特征[A];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5 武金云;陈能贵;张润合;陆俊明;;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天然气成因与来源探讨[A];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6 孙永红;迟宏;;方正断陷天然气成因特征及勘探意义[A];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7 卢进才;魏仙样;李玉宏;姜亭;;汾渭盆地富氦天然气成因及成藏条件初探[A];第三届全国沉积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8 李贤庆;肖贤明;唐永春;米敬奎;申家贵;肖中尧;;塔里木盆地克拉2气田天然气的成因[A];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瞿剑;36项鉴别指标揭示天然气成因[N];科技日报;2009年
2 记者 王巧然;科学探秘天然气成因[N];中国石油报;2011年
3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高级技术专家简介(一)[N];中国石油报;2005年
4 洪峰;成长的足迹[N];中国石油报;2001年
5 本报记者 孙利民;开辟油气勘探新领域[N];科技日报;2009年
6 胡敏;演绎天然气快速发展神奇[N];四川日报;2008年
7 江其勤;首部天然气成藏地球化学示踪体系专著问世[N];中国石化报;2010年
8 ;2008年中国石油集团科技十大进展[N];中国石油报;2009年
9 任黎明;为神州“争气”[N];地质勘查导报;2006年
10 中国科学院院士 戴金星;理论与技术:双手托举大气田[N];中国石化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付晓文;天然气的再分配及其成藏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4年
2 杨恺;廊固凹陷天然气成藏条件和控制因素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2年
3 张海祖;热成因天然气生成动力学模拟及其地质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王宗礼;天然气中氩同位素组成的对比测定及差异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兰州地质研究所);2004年
2 柴先平;西安地热水伴生富氦天然气成因研究[D];长安大学;2007年
3 孙慧翠;德惠断陷火山岭组天然气分布规律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4年
4 庞爱兴;廊固凹陷天然气成因及富集规律研究[D];长江大学;2013年
5 刘大为;英台断陷深层烃源岩评价及天然气成因分析[D];东北石油大学;2012年
6 王广源;辽河东部凹陷南段沙三段天然气成藏机理类型与分布序列[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本文编号:19694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9694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