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鄂西—渝东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富集规律及有利区预测

发布时间:2018-06-02 18:05

  本文选题:页岩气 + 五峰组-龙马溪组 ; 参考:《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鄂西-渝东地区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是目前页岩气勘探的主要层系,研究区内的焦页1井是国内目前勘探最为成功的页岩气井之一,但是区内其他一些页岩气钻井勘探效果并不理想。本文通过基础地质资料调研,结合地区野外剖面和钻井岩心观察、采样和测试分析等工作,对五峰组下部页岩段、五峰组顶部观音桥段、龙马溪组下部页岩层段的沉积环境、平面展布、埋深、地化指标、矿物组成、微观孔隙类型及特征以及研究区页岩构造演化、生排烃史和地层水条件等方面进行研究,并考虑页岩演化和保存建立了评价标准,预测了页岩气发育有利区,主要取得以下主要认识:(1)鄂西-渝东地区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下部WF2-LM4笔石页岩段具有良好的页岩气发育的物质基础,位于沉积中心位置WF2-LM4笔石页岩段厚度大的地区页岩气勘探效果较好,受古隆起和水下高地的影响,WF2-LM4笔石页岩段厚度薄的地区勘探效果较差。(2)WF2-LM4笔石页岩段页岩硅质含量较高,一般大于40%,从LM5笔石页岩段开始硅质含量逐渐降低。WF2-LM4笔石页岩段有机质含量高、有机质孔发育程度高、有机质孔孔径也较大且形成三维连通的孔隙结构,矿物质孔发育程度低,裂缝发育程度低且裂缝被有机质填充较多。LM5及以上笔石页岩段有机碳含量低、有机质孔发育程度低、矿物质孔发育程度高,裂缝发育程度高且呈开启状态。(3)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燕山期晚白垩世开始抬升的地区,具有抬升时间晚、生烃时间长、生烃终止时间晚以及上覆盖层保存好等特点;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开始抬升的地区,具有抬升时间早、生烃终止时间早以及上覆盖层遭受破坏时间长等特点。抬升时间在晚白垩世及之后、地层水矿化度及地化指标较好的地区,具有良好的页岩气保存条件。(4)建立了考虑页岩原始沉积条件和后期保存条件的选区评价方法,优选了有利区,认为渝东的涪陵地区以及渝东北城口东南部至巫溪一带区域为本次研究的页岩气藏发育的核心区。
[Abstract]:The Upper Ordovician Wufeng formation and Lower Silurian Longmaxi formation are the main strata of shale gas exploration in the western Hubei and eastern Chongqing areas. Well Jiaoye 1 is one of the most successful shale gas exploration wells in China. But some other shale gas drilling in the area is not satisfactory.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basic geological data, combined with field profile and drilling core observation, sampling and test analysis, the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of the lower shale section of Wufeng formation, the top of Guanyinqiao section of Wufeng formation and the lower shale formation of Longmaxi formation is studied. The plane distribution, burial depth, geochemistry index, mineral composition, micropore type and characteristics, shale tectonic evolution, hydrocarbon generation and expulsion history and formation water condition in the study area are studied, and the evaluation criteria are established considering the evolution and preservation of shale. The favorable areas for shale gas development are predicted, and the following main understandings are obtained: (1) the upper Ordovician Wufeng formation and lower Silurian WF2-LM4 graptolite shale formation has a good material basis for shale gas development in the western Hubei and eastern Chongqing regions. The shale gas exploration effect is better in the area with large thickness of the WF2-LM4 graptolite shale section located in the sedimentary center, and the exploration effect is poor in the area with thin thickness of the WF2-LM4 graptolite shale segment affected by the paleouplift and the underwater highlands. The shale siliceous content of the WF2-LM4 graptolite shale section is relatively high. Generally larger than 40, the siliceous content of the LM5 graptolite shale section gradually decreases from the beginning. WF2-LM4 graptolite shale has a high organic matter content, a high degree of organic matter pore development, a larger pore size of organic matter and a three-dimensional connected pore structure, and a low degree of mineral pore development. The fracture development degree is low and the fracture is filled with more organic matter. The organic carbon content of graptolite shale and above is low, the organic matter pore development degree is low, and the mineral pore development degree is high. The area where the upper Ordovician Wufeng formation and Lower Silurian Longmaxi formation began to uplift in the late Cretaceous of shale period,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ate uplift time and long hydrocarbon generation time. The late termination time of hydrocarbon generation and the preservation of the upper overburden are characterized by early uplift from late Jurassic to early Cretaceous, early termination of hydrocarbon generation and long time of destruction of the overburden. In the area with better mineralization degree and geochemical index of formation water in the late Cretaceous and after the uplift time, and with good shale gas preservation conditions, a selection evaluation method considering the original and late storage conditions of shale was established.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Fuling area in the east of Chongqing and the area from the southeast of Chengkou to Wuxi in northeast Chongqing are the core areas of shale gas reservoir development in this study.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P618.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页岩气开发:唤醒沉睡“宝藏”[J];经济视角(上);2008年10期

2 ;綦江页岩气开发项目启动[J];精细化工原料及中间体;2009年09期

3 本刊编辑部;;我国研究人员发现页岩气的直接存在[J];天然气工业;2009年09期

4 李立;;中国正式实施新型能源页岩气开发[J];石油钻采工艺;2009年05期

5 ;我国首个页岩气开发项目在綦江启动[J];吐哈油气;2009年03期

6 王立彬;;中国启动页岩气资源勘查[J];国外测井技术;2009年05期

7 安晓璇;黄文辉;刘思宇;江怀友;;页岩气资源分布、开发现状及展望[J];资源与产业;2010年02期

8 蒋志文;;页岩气简介[J];云南地质;2010年01期

9 钱伯章;朱建芳;;页岩气开发的现状与前景[J];天然气技术;2010年02期

10 高慧丽;;唤醒沉睡的页岩气[J];山东国土资源;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明;;世界页岩气勘探开发现状及面临的环境问题[A];第二届全国特殊气藏开发技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13年

2 叶舒阳;;页岩气开发对环境的影响及对策[A];浙江省经济欠发达地区低碳发展综合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3 王玉芳;包书景;张宏达;葛明娜;王劲铸;孟凡洋;任收麦;;国外页岩气勘查开发进展[A];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S13石油天然气、非常规能源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分会场[C];2013年

4 吴西顺;;世界各国页岩气政策综述[A];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S01地质科技与国土资源管理科学研讨分会场[C];2013年

5 ;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现状及前景展望[A];“宝塔油气”杯第四届天然气净化、液化、储运与综合利用技术交流会暨LNG国产化新技术新设备展示会论文集[C];2014年

6 林斌;郭巍;赵肖冰;曹瀚升;王少华;;页岩气资源评价方法:概率体积法在三江盆地古生代页岩气中的应用[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C];2013年

7 印兴耀;吴国忱;;页岩气储层地震评价[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二十三专题论文集[C];2013年

8 蔡启宏;傅子云;;地震频率信息在页岩气勘探开发中应用的可能性分析[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二十三专题论文集[C];2013年

9 刘禹;王常斌;文建军;宋付权;;页岩气渗流中的力学模型分析[A];第二十五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暨第十二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文集(上册)[C];2013年

10 滕吉文;刘有山;;中国页岩气成藏和潜在产能与对环境的污染分析[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3年度(第13届)学术论文汇编——特提斯研究中心[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巧然;中国石油储备页岩气开发技术[N];中国石油报;2008年

2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教授 张金川;中国应大力开发页岩气[N];中国能源报;2009年

3 林刚;我国首个页岩气合作开发项目已实施[N];中国企业报;2009年

4 李冰 李婧婧;页岩气藏:尚待开发的处女地[N];中国石化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胡学萃;页岩气:有望改变我国能源格局[N];中国能源报;2009年

6 胡文瑞;页岩气:“鸡肋”变“牛排”[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高慧丽;唤醒沉睡的页岩气[N];地质勘查导报;2010年

8 李慧;页岩气并非亚洲首选[N];中国能源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王海霞;页岩气勘探热潮席卷欧洲[N];中国能源报;2010年

10 特约记者 刘楠;我国页岩气开采将从重庆起步[N];中国化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阳;上扬子区龙马溪组页岩微孔缝结构演化与页岩气赋存[D];中国矿业大学;2017年

2 闫剑飞;黔北地区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黑色岩系页岩气富集条件与分布特征[D];成都理工大学;2017年

3 郭为;页岩储层特征与渗流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14年

4 金吉能;页岩气地球物理建模分析[D];长江大学;2015年

5 张宏学;页岩储层渗流—应力耦合模型及应用[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6 梁顺;长壁开采区内垂直页岩气井稳定性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7 俞杨烽;富有机质页岩多尺度结构描述及失稳机理[D];西南石油大学;2013年

8 郭晶晶;基于多重运移机制的页岩气渗流机理及试井分析理论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3年

9 冯杨伟;伊宁盆地构造—热演化与上古生界页岩气成藏条件研究[D];西北大学;2015年

10 俞益新;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延长组页岩油气富集机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鑫;鄂西—渝东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富集规律及有利区预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7年

2 肖海峰;川东武陵山地区龙马溪组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7年

3 李文博;黔西北地区龙马溪组页岩孔隙特征[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7年

4 文斌;页岩气气藏描述[D];西安石油大学;2017年

5 刘龙;页岩气资源开发利用管理研究[D];长安大学;2014年

6 余美;基于科学发展观的我国页岩气开发战略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5年

7 曹俊;金阳—威信地区下古生界牛蹄塘组页岩气资源潜力分析[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8 白生宝;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长7段页岩气储层评价[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9 折文旭;页岩气藏水平井HEGF裂缝网络渗流模型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10 郭文;页岩气水平井分段压裂产能分析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9696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9696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345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