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溶藻菌对小球藻破碎及油脂提取效果的影响
本文选题:溶藻菌 + 小球藻 ; 参考:《中国油脂》2017年07期
【摘要】:为探究溶藻菌对微藻细胞破碎及油脂提取效果的影响,以小球藻为研究对象,选取5株溶藻菌进行混合培养。结果表明:不同溶藻菌对小球藻细胞破碎及油脂提取效果各不相同。不同溶藻菌的溶藻率依次为:Aeromona hydrophila(73%)Pseudomonas flurescens(65%)Bowmanella denitrificans(56%)、Bacillus cirulans(56%)Kordia sp.(43%)。利用正己烷对小球藻油脂进行提取,提油率依次为:Bowmanella denitrificans(58.4%)Kordia sp.(52.7%)Pseudomonas flurescens(24.1%)Bacillus cirulans(22.5%)Aeromona hydrophila(21.1%)对照组(10.4%)。其中Bowmanella denitrificans菌株在24 h内就能达到高溶藻率,且提油率相比对照组提高4.6倍。
[Abstract]: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algae-lysing bacteria on microalgae cell fragmentation and oil extraction, five strains of algae lysing bacteria were selected for mixed culture with Chlorella vulgari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algae-lytic bacteria on the cell fragmentation and oil extraction of Chlorella vulgaris was different. The algae dissolution rates of different algaecia strains were: 1: Aeromona hydrophila(73%)Pseudomonas flurescens(65%)Bowmanella denitrificans56 and Bacillus cirulans(56%)Kordia sp. Chlorella vulgaris oil was extracted with n-hexane, and the oil extraction rate was as follows: 1 Bowmanella denitrificans(58.4%)Kordia sp.(52.7%)Pseudomonas flurescens(24.1%)Bacillus cirulans(22.5%)Aeromona hydrophila 21. 1) the control group was 10.4%. The Bowmanella denitrificans strain could reach the high lysozygous rate within 24 h, and the oil extraction rate was 4.6 time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环境与能源学院;
【基金】:深圳市科创委基础研究项目(JCYJ20150626110855791) 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201305022)
【分类号】:TE66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章莹颖;邓春芳;崔岩;成家杨;;不同方法对微藻细胞破碎及油脂提取效果的影响[J];中国油脂;2016年03期
2 贺赐安;余旭亚;赵鹏;王琳;;微藻油脂提取方法研究进展[J];中国油脂;2012年08期
3 徐进;徐旭东;方仙桃;胡晗华;;高产油小球藻的筛选及其油脂分析[J];水生生物学报;2012年03期
4 李涛;李爱芬;万凌琳;张成武;;中国微藻生物质能源专利技术分析[J];可再生能源;2012年03期
5 胡小文;马帅;弓淑芬;付莉莉;孙雪飘;张家明;;荧光光谱法检测微藻中油脂[J];中国油脂;2011年04期
6 缪晓玲;吴庆余;;微藻油脂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J];太阳能学报;2007年02期
7 彭超,吴刚,席宇,夏燕华,张婷,赵以军;3株溶藻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溶藻效应[J];环境科学研究;2003年01期
8 吴刚,席宇,赵以军;溶藻细菌研究的最新进展[J];环境科学研究;2002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史顺玉;溶藻细菌对藻类的生理生态效应及作用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水生生物研究所);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丽丽;溶藻细菌L7溶藻活性物质的发酵生产与提纯技术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春芳;崔岩;章莹颖;成家杨;;不同溶藻菌对小球藻破碎及油脂提取效果的影响[J];中国油脂;2017年07期
2 章登岚;赵以军;吴刚;程凯;;不同来源溶藻菌的分离、鉴定及溶藻效果比较[J];微生物学杂志;2017年03期
3 黄丽雯;张念;钟年丙;赵明富;杨欢欢;邹文根;;基于高光谱的微藻生物膜生长预测模型研究[J];激光杂志;2017年07期
4 刘长斌;佟少明;侯和胜;;利用叶绿素荧光快速筛选紫外诱变高含油小球藻[J];激光生物学报;2017年02期
5 张雅洁;李珂;朱浩然;张洪勋;;北海湖微生物群落结构随季节变化特征[J];环境科学;2017年08期
6 朱晓漫;罗玉双;李娜;邹万生;熊鹏;潘慧;李红丽;;一株溶藻细菌的分离、筛选与分子鉴定[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1期
7 鲁龙;毕生雷;金洪波;吴娟;张鹏飞;;高压匀质法破碎小球藻细胞工艺优化[J];食品工业科技;2017年06期
8 丁玉惠;蒋霞敏;张泽凌;韩庆喜;梁晶晶;;二次培养对大龙骨藻总脂、EPA及PUFA含量的影响[J];中国油脂;2017年02期
9 赵奎;王亚君;武振晋;陈通;季春丽;薛金爱;李润植;;8种不同絮凝剂对埃氏小球藻絮凝效应的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1期
10 李鹤;胡文忠;姜爱丽;于雪;王倩影;;不同来源DHA提取技术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进展[J];食品工业科技;2017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金霞;溶藻细菌S7溶藻特性、机理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2 汪辉;溶藻细菌对水华与赤潮微藻的抑制效应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3 卜发平;临江河回水河段富营养化特性、机制及人工浮床控制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4 母锐敏;溶藻细菌对水华铜绿微囊藻的去除特性及对微囊藻毒素的降解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涵之;溶藻细菌L7与水华鱼腥工藻的相互作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迪迪;赵耕毛;王长海;;2株溶藻菌培养条件优化及溶藻特性研究[J];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2015年01期
2 王海涛;刘亚男;曹旭鹏;薛松;王伟良;;尼罗红荧光法快速检测培养过程中湛江等鞭金藻的中性脂[J];生物加工过程;2014年06期
3 钟韵山;徐仰仓;荆柏林;王晓燕;;小球藻破壁技术研究进展[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4年14期
4 蒋晓菲;周红茹;金青哲;王兴国;;微藻油脂制取技术的研究进展[J];中国油脂;2012年10期
5 邱雪婷;钱雨婷;周韧;周义军;王艳;谭佑铭;;溶藻菌N25的筛选及溶藻效果观察[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年10期
6 许瑾;张成武;李爱芬;桑敏;吴洪;刘敏胜;朱振旗;;华南地区淡水产油微藻藻株的分离与筛选[J];可再生能源;2011年01期
7 李秀波;徐旭东;孔任秋;;五种微绿球藻产油和产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研究[J];水生生物学报;2010年05期
8 王金娜;严小军;周成旭;徐继林;;产油微藻的筛选及中性脂动态积累过程的检测[J];生物物理学报;2010年06期
9 曾彩明;陈沛全;李娴;;餐饮废油脂制备生物柴油的现状与发展[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10 刘圣臣;邹宁;吴电云;孙杰;孙东红;;小球藻海藻油提取中不同破壁方法的研究[J];中国食品添加剂;2009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晓雯;微囊藻杀藻剂先导化合物的筛选及毒性效应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蔓莉;李学英;王大忠;许永杰;;油脂提取技术研究现状[J];现代农业科技;2013年23期
2 陈红惠;;猕猴桃籽成分分析及活性油脂提取工艺的研究[J];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3 孙晓璐;孙玉梅;曹芳;华艳艳;赵宗保;;对产油脂酵母的细胞破碎方法及油脂提取效果的比较[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4 周先锋,徐迎碧,殷彪,郭玲,陈红梅,丁之恩;山核桃种仁油脂提取研究[J];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2005年07期
5 任洁;李振东;吴润一;任静;;加纳籽中油脂提取工艺的研究[J];河北化工;2009年12期
6 杜彦山;刘敏胜;徐春保;杨巧利;张雨忠;;微藻油脂提取技术进展[J];粮食与油脂;2012年02期
7 李小鹏;董文斌;;植物油脂提取工艺研究新进展[J];现代商贸工业;2007年08期
8 左笑;张东翔;;超声波在油脂提取中的应用[J];粮油加工;2007年11期
9 付勇;严善春;李小平;;响应面法优化黄粉虫幼虫油脂提取工艺[J];林业科学;2010年08期
10 田科巍;董增;魏兆军;;黄秋葵籽油脂提取工艺优化及组分分析[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10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明;低温压榨菜籽饼油脂亚临界萃取工艺技术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2 李雅;小球藻油脂的新型溶剂提取[D];北京化工大学;2016年
3 殷振雄;文冠果油的提取及理化性质评价[D];西北师范大学;2014年
4 刘颖;产油微藻酶法提取油脂[D];北京化工大学;2012年
5 王敏;高产油脂菌株选育及其油脂提取工艺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09年
6 张丽;核桃油脂提取及其稳定性的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0年
7 刘蕾;油莎豆有效成分分析及油脂提取工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黄俊超;小球藻制备生物柴油中油脂提取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4年
9 刘宪夫;高产油小球藻的诱变育种及其油脂提取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3年
10 涂洪强;园艺植物种籽油脂提取工艺研究与成分分析[D];湖南农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9711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971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