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盆地YM32区块潜山白云岩油藏隔夹层三维地质建模
本文选题:塔里木盆地 + YM区块 ; 参考:《新疆石油地质》2017年04期
【摘要】:针对塔里木盆地YM32区块潜山白云岩油藏储集层和隔夹层空间结构复杂,地层倾角大,同层井控程度低等特点,对单井隔夹层进行划分,计算地层真厚度来建立地层格架;采用白云岩岩相识别技术和地震属性多元统计回归法分析各种地震属性与不同岩性发育带的关系,利用岩石结构数和地震多属性约束,建立了白云岩体的岩相模型;叠加岩心实测孔渗数据、地震孔隙度反演属性,建立了研究区三维属性模型。后期的数值模拟对单井生产动态拟合符合率在93.6%以上,为研究区剩余油分布描述、新井井位部署和老井措施都提供了有效依据。
[Abstract]:In view of the complex spatial structure of reservoir and intercalation in buried dolomite reservoir in block YM32 of Tarim Basin, the stratigraphic framework is established by calculating the true thickness of stratu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arious seismic attributes and different lithologic development zones is analyzed by using dolomite lithofacies identification technique and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regression method of seismic attributes. The lithofacies model of dolomite is established by using the number of rock structures and the constraints of multiple seismic attributes. The 3-D attribute model of the study area is established by superposing the measured pore and permeability data of the core and inversion attribute of seismic porosity. The fitting coincidence rate of the later numerical simulation to the production performance of single well is more than 93.6%, which provides an effective basis for describing the distribution of remaining oil in the study area, the deployment of new well location and the measures for old wells.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海相油气地质研究所;
【基金】:中国石油科技重大专项(2014E-32-02)
【分类号】:P618.13;P62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吉,张烈辉,胡书勇,南力亚;陆相碎屑岩储层隔夹层成因、特征及其识别[J];测井技术;2003年03期
2 马莎莎;何建红;汤军;;甲油气田W组隔夹层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2011年06期
3 梁劳劳;谢润成;;多维模糊识别方法在隔夹层判别中的应用[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10期
4 甘宁;张亮;魏华彬;王雷;金国钰;尚小峰;;井楼油田一区核三段Ⅲ5-11小层隔夹层的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年30期
5 王筱文;;提高坨A块隔夹层识别精度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3年10期
6 丁明花;宗宝智;丁明祥;范爱霞;王荣军;刘秀珍;;监测资料在文15块隔夹层研究中的应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3年18期
7 赵敏;李克永;杨剑;李长忠;李文厚;;黄陵地区隔夹层发育特征及对储层影响[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4年01期
8 杨帆;廖茂杰;王谦;刘文强;陈胜;;利用测井资料识别隔夹层——以塔中4油田为例[J];国外测井技术;2014年02期
9 杨帆;廖茂杰;王谦;刘文强;陈胜;;利用测井资料识别隔夹层——以塔中4油田为例[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14年04期
10 张吉,张烈辉,胡书勇;陆相碎屑岩储层隔夹层成因、特征及其识别[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张勇;国景星;;辫状河沉积相隔夹层层次结构及其空间分布模式——以大芦家地区馆三段为例[A];“地球·资源”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王安东;周瑶琪;钟建华;仲岩磊;;孤岛油田隔夹层成因、识别及对开发影响研究[A];“地球·资源”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李葳;袁琳;彭勃;;对杏北油田葡一组沉积储层河道砂体内部隔夹层特征的解剖与认识[A];2004第三届油气储层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4 熊光勤;徐建政;;陈堡油田K_2t_1~3厚油层内隔夹层研究与利用[A];2004第三届油气储层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亚峰;辫状河储层隔夹层地质建模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2 陈晓霞;辽河坳陷杜84块兴Ⅱ油层组隔夹层识别与表征[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3 黄成刚;辽河油田曙一区杜84块兴Ⅰ组隔夹层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4 王健;储层隔夹层模型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5 杨玉茹;渤中25-1南油田浅水三角洲相储层隔夹层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6 王安东;河流相储层隔、夹层的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7 李德志;不同沉积方式下层内渗透率变化和隔夹层分布特点及其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8年
8 甘宁;楼浅一区Ⅲ油组沉积微相研究及隔夹层识别[D];东北石油大学;2013年
9 薛辉;N-Konys油田白垩系下达乌尔组M-Ⅱ储层测井评价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4年
10 薛永强;木146区块剩余油及精细挖潜对策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0639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063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