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密气层控水压裂用纳米乳液的制备及性能评价
本文选题:正交设计 + 氨基聚硅氧烷 ; 参考:《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1期
【摘要】:以氨基聚硅氧烷与绿色表面活性剂脂肪酸甲酯磺酸钠(MES)为主要原料,应用正交设计实验优化得到致密气井压裂控水用纳米乳液形成的最佳条件。分析纳米乳液中液滴尺寸分布与致密岩心孔喉的匹配性,考察纳米液滴吸附后对致密岩心表面微观结构与界面性质的影响,评价纳米乳液的耐冲刷与控水性能。结果表明:为形成良好的纳米乳液,应调节氨基聚硅氧烷与水质量比为1∶2,乳化剂MES、正丁醇、氯化钾加量分别为氨基聚硅氧烷质量的40.0%、20.0%、5.0%,乙酸调节p H至6.5;纳米乳液中液滴中值粒径平均为28.5 nm,与致密岩心孔喉尺度匹配良好;随着纳米乳液质量分数的增加,岩心孔隙表面从尖锐的沟槽形貌逐渐转变为均匀、平滑的峰谷结构,润湿性也呈现强疏水性质;纳米乳液耐冲刷性能良好,0.5%的纳米乳液能降低水相相对渗透率超过60%,而对气相渗透率影响较小,说明纳米液滴借助氨基、硅氧键与硅氢键等极性基团通过物理化学吸附作用牢固附着在岩石表面,而分子链中疏水基团硅甲基改变了岩石表面润湿性质,对气/水在致密孔隙裂缝中的渗流产生了较大影响。
[Abstract]:Using amino polysiloxane and green surfactant sodium fatty acid methyl ester sulfonate (mes) as the main raw materials, the optimum conditi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nano-emulsion for fracturing and controlling water in dense gas wells were obtained by orthogonal design. The matching properties of droplet size distribution and pore throat of dense core in nano-emulsion were analyzed. The effects of nano-droplet adsorption on microstructure and interfacial properties of dense core surface were investigated, and the scour resistance and water control performance of nano-emulsion were evalu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 order to form a good nanometer emulsion, the mass ratio of amino polysiloxane to water should be adjusted to 1: 2, and the emulsifier MES, n-butanol should be adjusted. The amount of potassium chloride is 40.0% of the mass of amino polysiloxane, and acetic acid adjusts pH to 6.5. The mean diameter of liquid droplet in nano-emulsion is 28.5 nm, which matches well with the scale of tight core pore throat, and with the increase of mass fraction of nano-emulsion, The pore surface of the core gradually changed from the sharp groove morphology to a uniform, smooth peak-valley structure, and the wettability also showed a strong hydrophobic property. The nanometer emulsion with good scour resistance (0.5%) can reduce the relative permeability of water phase by more than 60%, but has little effect on the gas phase permeability. The polar groups such as Si-O bond and Si-H-bond are firmly attached to the rock surface through physicochemical adsorption, while the hydrophobic group silicomethyl group in the molecular chain changes the wetting property of the rock surface. It has great influence on the seepage of gas / water in tight pore fracture.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基金】: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项目(BS2012HZ029)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ZR2012EEM001)
【分类号】:TE37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平美,罗健辉,白风鸾,杨静波,卜若颖;国内外气井堵水技术研究进展[J];钻采工艺;2001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伟伟;;一种适用于气井化学封堵的防漏失体系研制[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3年07期
2 李承龙;吴文祥;;大庆油田高含水期深部液流转向试验研究[J];复杂油气藏;2015年01期
3 王小东;;堵水调剖技术应用中的对策及趋势[J];化工管理;2015年14期
4 李柏林;王煜;牛瑞霞;王兵;;体膨型堵水剂的研究进展[J];河北化工;2006年07期
5 缪云;李华斌;周长静;;气井凝胶堵水技术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5年11期
6 郭勇;李丽;;低压气藏堵水技术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7年09期
7 樊伟平;滕立志;李玉平;;采油新技术的研究应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0年01期
8 赵晓非;杨明全;章磊;刘立新;;油田深部调剖技术的研究进展[J];化工科技;2015年05期
9 熊春明;唐孝芬;;国内外堵水调剖技术最新进展及发展趋势[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7年01期
10 王贵江;仪晓玲;武英英;封新芳;欧阳坚;;新型耐温抗盐堵剂的研究[J];石油化工;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旭;刘卫华;岳一星;张涛;冯江欣;梁兵;;一种新的有水气藏堵水技术及其在飞仙关气藏应用可行性探讨[A];第三届全国特殊气藏开发技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超群;新型复合调堵剂在不同储层调堵技术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2 古海娟;三元复合驱封窜堵剂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3 李德光;提高松原采气厂天然气采收率技术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4 张永昌;水驱油田高含水期控水防砂一体化技术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5 熊颖;两段塞复合油井堵水技术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06年
6 曲兆峰;多层段窜槽井水泥封窜技术研究[D];大庆石油大学;2006年
7 王煜;体膨型堵水剂的合成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7年
8 于海洋;绥中36-1油田聚合物驱深部液流转向技术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9 赵楠;油田用水凝胶微球的制备与评价[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10 刘东明;南海西部油田大斜度井堵水技术研究与应用[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刘成杰,郑晓志,孙秀云,隋文;气井排水及堵水工艺技术[J];石油钻探技术;1996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兆辉;蓝强;唐代绪;;纳米乳液:一类新的化学添加剂载体[J];国外油田工程;2008年04期
2 康波;齐军茹;杨晓泉;廖劲松;;纳米乳液的制备及稳定性研究进展[J];中国食品添加剂;2008年03期
3 罗小兰;童跃进;胡炳环;关怀民;;聚酰胺酸纳米乳液的形成与影响因素[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9年08期
4 唐仕;李嘉诚;张学良;岑桂秋;林强;;恒温低能量乳化法制备水包油纳米乳液及其稳定性研究[J];日用化学工业;2010年05期
5 张妍;蓝强;杨景利;李公让;何兴贵;;纳米乳液在油田中的应用[J];钻井液与完井液;2011年02期
6 陈良红;李琼;刘晓慧;张婉萍;;纳米乳液的研究进展[J];日用化学工业;2013年05期
7 买尔哈巴·塔西帕拉提;阙斐;张辉;;可食用纳米乳液的研究进展[J];中国食品学报;2014年01期
8 崔岩;杜云峰;刘福长;张万喜;;不饱和脂肪酸改性甲基丙烯酸聚酯纳米乳液合成[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9年02期
9 梁蓉;麻建国;钟芳;;纳米乳液包埋技术在功能性食品中的研究进展[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13年06期
10 徐信兰,胡晓颖,卢乃弟;纳米乳液的透射电镜样品制备及图像分析[J];电子显微学报;200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洪涛;;纳米乳液在多孔介质中的运移规律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四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第4分会:胶体分散与多组分体系[C];2013年
2 童坤;李超;于丽杰;孙德军;;纳米乳液的制备及其在钻完井液中的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十四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第4分会:胶体分散与多组分体系[C];2013年
3 徐信兰;胡晓颖;卢乃弟;;纳米乳液的透射电镜样品制备及图像分析[A];第十二届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集[C];2002年
4 李学丰;王丽娟;董金凤;;纳米乳液的低能乳化制备方法及其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胶体与界面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5 江晶晶;潘红;孙德军;徐健;;相反转方法制备油包水纳米乳液[A];中国化学会第十四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第4分会:胶体分散与多组分体系[C];2013年
6 刘伟荣;孙德军;李财富;刘骞;徐健;;水包油型石蜡油纳米乳液的制备和性质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7 梅贞;孙德军;;硅酸盐对O/W石蜡纳米乳液性质的影响[A];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梅贞;孙德军;;Sub-PIT法制备正电O/W纳米乳液[A];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梁纪灵;李海平;严锦根;侯万国;;油酸包覆Fe_3O_4纳米颗粒对水包环己烷纳米乳液破乳作用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26分会:胶体与界面[C];2014年
10 蒲宗耀;陈松;黄玉华;廖正科;宋绍玲;韩丽娟;;阳离子复合纳米乳液及其多功能织物整理技术的研究[A];第八届功能性纺织品及纳米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赵昱;“万能”纳米乳液问世[N];科技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于丽杰;升温相转变组分法制备的纳米乳液[D];山东大学;2013年
2 梅贞;无机盐调控相转变温度法制备O/W纳米乳液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戚佳宁;基于白蛋白-葡聚糖接枝复合物的自组装及其抗肿瘤应用[D];复旦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良红;含乳木果油纳米乳液的制备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上海应用技术学院;2015年
2 罗小兰;聚酰胺酸纳米乳液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3 潘红;低能法制备油包水纳米乳液及其性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4 陈翰;β-胡萝卜素纳米乳液的制备及其消化特性研究[D];江南大学;2015年
5 高健;络合—解离法提纯姜黄色素及其纳米乳液的制备[D];江南大学;2015年
6 安亚平;川陈皮素过饱和自乳化纳米乳液构建及其生物可给性评价[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7 徐丽青;岩藻黄素纳米乳液的制备、性质及体外释放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8 李琴;纳米乳液在建筑涂料上的应用[D];吉林大学;2005年
9 李友慧;苯乙酮和硝基烯烃纳米乳液的生物转化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3年
10 杨慧;超声波乳化法制备丁二烯—丙烯腈共聚纳米乳液[D];青岛科技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0699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0699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