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固体颗粒二元复合驱原油乳状液破乳研究
本文选题:硅藻土 + 原油乳状液 ; 参考:《油田化学》2017年03期
【摘要】:为了有效处理含固体颗粒的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驱原油乳状液油水分离困难的问题,采用界面张力仪和全功能稳定性分析仪考察了硅藻土、破乳剂、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和石油磺酸盐表面活性剂对胜利海上原油二元复合驱采出液稳定性和油水界面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非离子破乳剂ECY-05和有机硅破乳剂589按质量比4∶1组成的复配破乳剂FP的破乳效果良好,随着FP加量增大,乳状液稳定性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减小,脱水率增加,FP加量为200 mg/L时,含固原油乳状液60 min脱水率为88%;随着HPAM、表面活性剂和硅藻土含量的增加,乳状液稳定性增加,脱水率降低;油水界面张力随着硅藻土加量的增大而增大,随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大而减小,HPAM对油水界面张力影响较小,三者的协同作用使得脱水率降低。
[Abstract]:In order to effectively deal with the difficulty of separating oil from water in polymer / surfactant binary composite flooding with solid particles, diatomite and demulsifier were investigated by interfacial tension meter and full-function stability analyzer. The effects of partially hydrolyzed polyacrylamide (HPAM) and petroleum sulfonate surfactant on the recovery liquid stability and oil-water interface properties of Shengli crude oil binary composite flooding.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emulsifying effect of the compound demulsifier FP composed of non-ionic demulsifier ECY-05 and silicone demulsifier 589 was good according to the mass ratio of 4:1.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content of FP, the stability of emulsion decreased and the interfacial tension of oil and water decreased. When the dehydration rate increased, the dehydration rate of the oil emulsion containing Guyuan oil for 60 min was 88 when the dosage of FP was 200mg / L. with the increase of HPAM, surfactant and diatomite content, the stability and dehydration rate of the emulsion increased and the dehydration rate decreased, and the dehydration rate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content of HPAM, surfactant and diatomite. The interfacial tension of oil and water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diatomite content and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surfactant concentration.
【作者单位】: 华东理工大学石油加工研究所;中石化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
【基金】:国家“863”科技计划项目“海上油田二元复合驱提高采收率关键技术”(项目编号2008AA092801)
【分类号】:TE357.4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中华;;原油乳状液破乳机理及影响因素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8年04期
2 刘海峰;;原油乳状液化学破乳机理——锁匙说[J];化工进展;2010年S2期
3 马祥t/;;原油乳状液的流变特性[J];油气管道技术;1981年03期
4 王明宪;;浅论原油乳状液破乳影响因素[J];新疆石油科技;1994年02期
5 朱红,王芳辉,王滨;用黏度法确定原油乳状液的合适破乳温度[J];现代化工;2003年11期
6 李洋;雷群;刘卫东;萧汉敏;周浩;;原油乳状液微观组构剖析[J];科技导报;2010年04期
7 孟祥鹏;潘圆圆;王书禾;王殿生;刘超卓;;低含油率的原油乳状液制备技术研究[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1年11期
8 贺凤云;王磊;周彦霞;史俊文;;输油管道中原油乳状液的流变性研究[J];管道技术与设备;2012年05期
9 王坚;冷冬梅;刘伟;;原油乳状液的最新制备技术及相关评价方法[J];油气田地面工程;2012年10期
10 王仁甫;;原油乳状液电场破乳观测新技术[J];油田地面工程;198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曹仁义;程林松;郝炳英;杨敏;姚大伟;;ASP溶液/原油多孔介质中乳化实验研究[A];第九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二)[C];2007年
2 景微娜;梁志珊;;原油乳状液液滴建模与动力学分析[A];第十二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九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张磊;;油田二元复合驱地面工艺技术研究[A];山东石油学会石油天然气注水及水处理技术中心站油田注水及水处理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李菲菲;;二元复合驱大规模数值模拟研究[A];提高油气采收率技术文集[C];2009年
5 顾永涛;李春燕;冯海船;顾永强;解保双;;孤东油田七区西5~4-6~1二元复合驱见效初期动态特征分析[A];胜利油田北部油区特高含水期提高采收率技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5年
6 董玲;张群志;赵文强;李织宏;;对二元复合驱用表面活性剂评价指标的几点认识[A];提高油气采收率技术文集[C];2009年
7 李道山;潘虹;;二元复合驱所用表面活性剂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丁伟;于涛;曲广淼;栾和鑫;栾洪波;;二元复合驱无碱表面活性剂的界面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张燕;;双河油田Ⅱ_(4-5)二元复合驱微观驱油实验研究[A];提高油气采收率技术文集[C];2009年
10 贾文玲;卢新甫;梁永涛;;破乳剂在原油开采中的应用[A];山东石油学会稠油特稠油地面集输与处理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顾永强;二元复合驱油:油田青春长驻的良方[N];中国化工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赵士振;胜利油田领跑国内二元复合驱油技术[N];中国石化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一苇 通讯员 潘为英;二元复合驱 增产“撒手锏”[N];中国石化报;2010年
4 张玉立;二元复合驱油进军海上[N];中国石化报;2010年
5 罗佐县 雷江西;创新理念发展二元复合驱油技术[N];中国石化报;2009年
6 方文华 胡强;河南油田泌125区二元复合驱试验投运[N];中国石化报;2010年
7 顾永强;二元复合驱:三次采油的高效技术[N];中国石化报;2006年
8 本报通讯员 潘为英 本报记者 王建高;胜利油田三次采油传奇[N];科技日报;2006年
9 雷江西邋冉启佑;三次采油步入二元复合驱工业化时代[N];中国石化报;2007年
10 通讯员 顾永强 尹永华;用新技术“再造”新油田[N];中国石油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杨小刚;原油乳状液冻融稳定性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2 高洪峰;河南油田二元复合驱采出液稳定机理与处理方法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3 王芳辉;纳米复合破乳剂的研究与应用[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4 刘畅;生物破乳剂产生菌突变株的破乳性能及环境适应性的强化[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涛;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的自组装行为及其破乳机理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2 候兆凯;朝一联老化油处理工艺技术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
3 张一民;油包水型含腊原油乳状液流变特性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3年
4 谭晓飞;超声辐射原油破乳技术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5 高颜儒;电加热管流动性改进方法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4年
6 刘叶;疏水缔合水溶性聚合物与表面活性剂结构分析及相互作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7 王纪伟;ANDES氋温高盐油藏聚/表二元复合驱性能评价[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8 蒋文超;渤海油田二元复合驱相对渗透率实验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9 包玲;无碱二元复合驱技术在辽河油田设计及应用[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10 吕游;丘德尔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可行性实验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0706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070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