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动力学模拟二肽自组装和驱油过程
本文选题:自组装 + 水凝胶 ; 参考:《山东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摘要】:聚集、剥离物理过程在自然界中十分常见。通过研究这些物理过程可以对生活和生产产生重要的指导意义。二肽分子自组装形成的超分子水凝胶在控制药物释放和三维细胞培养等生物医学领域展现了潜在的应用价值;表面活性剂分子可以改变岩层表面的润湿性,使原油从岩层表面剥离,增加了石油的采收率。本文通过动力学模拟Fmoc保护的二肽分子的聚集和二氧化硅孔道驱油的过程,旨在从分子尺度加深对这些物理现象的理解,从而更好地服务生活和生产。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研究了Fmoc-FF小分子自组装形成凝胶的过程。根据模拟结果,二肽分子最初分散在水溶液中,然后在很短的模拟时间内自组装快速发生,最终达到平衡,形成结构规整的圆柱形纳米结构。该研究首先对聚集体的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得出疏水基团并不是完全包裹在聚集体的内核,而是部分暴露在水溶液中的结论,这与实验上的结果一致。其次,对自组装过程的主要驱动力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Fmoc环间的径向分布函数,得出了7[-π堆积的作用距离峰,并且从聚集体的结构中找到了典型的π-π堆积结构如T型和交叉型。为了进一步确认π-π堆积在自组装中的作用,又分析了二肽分子与周围水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能量,以及二肽分子各部分间的相互作用能量。模拟得出,二肽分子倾向于自组装聚集在一起而不是分散在水溶液中,并且Fmoc环间π-π堆积是自组装过程的主要驱动力。最后,研究了聚集体的水桥结构。通过计算二肽分子中各原子周围水分子的扩散系数和弛豫时间以及二肽分子中各原子与水分子间形成氢键的数目和弛豫时间,得知水桥结构可以存在于两个二肽分子间,并且起到稳定自组装形成的聚集体的作用。2.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研究了Fmoc-AA二肽分子在不同溶液环境下的自组装行为。在模拟中,主要关注了自组装三个方面的内容,包括二肽分子的聚集过程,氢键以及第一水化层内水分子动力学。通过研究二肽分子间的均力势,得出离子型二肽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要强于分子型二肽分子,从而导致形成不规整的聚集体的结论。离子型二肽分子极性头基与周围水分子形成的氢键的数目比分子型二肽分子要多,并且氢键的弛豫时间更长,然而极性头基与周围水分子过强的氢键相互作用并不利于二肽分子的自组装。最后,研究了第一水化层内水分子动力学。溶剂可及表面积和水分子间形成氢键的角度分布表明分子型二肽分处于一个相对疏水的环境,同时水的扩散系数和弛豫时间表明分子型二肽分子对周围水的束缚较弱。总体来说,离子型二肽分子由于强的静电相互作用不利于其自组装行为,而分子型二肽分子能够自组装形成结构规整的纳米聚集体。3.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研究了CTAB分子在二氧化硅孔道内驱油的过程。模拟结果得出,在施加外力的情况下,CTAB分子在驱油过程中能够起到降低体系自由能的作用,使得原油更容易从毛细孔道内剥离,并且能够减小施加的外力。根据外力的变化情况,可以将剥离过程分为三个阶段。首先,在第一个阶段,施加的外力较小,不足以克服原油分子间以及原油分子与二氧化硅孔壁间的相互作用,因此原油在孔道内移动较小。其次,在第二个阶段,外力不断增加,水分子在原油的空隙间运动形成水分子通道,同时表面活性剂也作用在二氧化硅壁面上。这时原油中间位置的分子在拉伸方向最先发生移动,而靠近壁面的原油分子移动较小。最后,在第三个阶段,外力达到一个恒定的值,水分子通道的不断扩大以及表面活性剂的作用改变了二氧化硅壁面的润湿性,使壁面的亲水性变强,这样原本吸附在壁面上的原油分子不断剥离,并伴随着中间原油分子在拉伸方向发生整体的移动。总的来说,加入表面活性剂以后可以有效地促进驱油过程。
[Abstract]:The supermolecular hydrogel formed by the self - assembly of dipeptide molecules has shown potential application value in the fields of controlled drug release and three - dimensional cell culture , etc .
In this paper , the process of self - assembly of Fmoc - FF small molecule self - assembly is studied by means of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 . In the third stage , the external force reaches a constant value , and the molecular movement of the oil molecules close to the wall surface is small . Finally , in the third stage , the external force reaches a constant value , the water molecular passage expands and the surface active agent changes the wettability of the wall surface of the silicon dioxide , so that the hydrophilicity of the wall surface becomes strong , so that the crude oil molecules adsorbed on the wall surface are continuously peeled off , and the oil displacement process can be effectively promoted after the surfactant is added .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E357.4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贤福,何琳,吕德水,陈志春,刘清;大分子自组装体系及自组装功能膜结构的研究[J];功能材料;2000年02期
2 李忠涛;刘水平;刘东;;六溴三聚吲哚在不同溶剂中的可控自组装结构[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6期
3 杜世萱;季威;高鸿钧;;功能纳米结构可控生长的新途径:非模板选择性自组装[J];物理;2007年06期
4 林娟;廖戎;万静;杨胜韬;石治川;罗建斌;周庆翰;;一种反平行螺旋多肽的自组装结构研究[J];化学研究与应用;2013年08期
5 张学骜,龙永福,谢凯,安立华;刚柔嵌段共聚物自组装制备有序孔材料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3年09期
6 柴立和,彭晓峰;来自化学前沿的挑战:动态自组装[J];化学进展;2004年02期
7 ;纳米壳自组装结构呈独特光学性能[J];化学工业与工程;2010年04期
8 周庆翰;林娟;罗建斌;;一种纳米多肽材料的自组装结构与机制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9 田立荣;钟克利;陈铁;金龙一;;线团-刚棒-线团三嵌段分子有序纳米结构的自组装[J];高分子通报;2011年11期
10 刘丹;张志峰;姚卫蓉;沈晓芳;;溶剂挥发诱导苯丙氨酸二肽自组装结构的电化学生物传感研究[J];应用化工;201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闫学海;朱朋莉;李峻柏;;二肽自组装[A];第一届全国生物物理化学会议暨生物物理化学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张关心;张德清;朱道本;;四硫富瓦烯共轭分子的设计合成与自组装研究[A];全国第八届有机固体电子过程暨华人有机光电功能材料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10年
3 李燕;徐蕊;何学浩;;二元粒子自组装的动力学研究[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B:高分子理论、计算与模拟[C];2013年
4 周亭;杨延莲;王琛;徐桂英;;两亲性多肽的自组装结构及其与DNA的相互作用[A];中国化学会第十四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第1分会:表面界面与纳米结构材料[C];2013年
5 周鹏;徐海;吕建仁;;离子互补肽自组装结构研究——实验和模拟[A];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杨秋艳;陈加福;许群;;球形自组装结构的制备及其在超临界CO_2下的稳定化研究[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程礼盛;曹达鹏;;刚柔两嵌段共聚物在纳米狭缝孔中的自组装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超分子组装与软物质材料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8 刘鸣华;;小分子凝胶的自组装结构调控、超分子手性与功能化[A];中国化学会第十四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大会报告[C];2013年
9 延辉;苑世领;刘成卜;;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自组装结构的分子动力学模拟[A];第十届全国计算(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廖烈强;谢星星;严章强;刘启昊;严慧玲;柳辉金;罗序中;;超分子有机凝胶中自组装结构的调控[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18分会:超分子组装与软物质材料[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冯卫东;“积木”搭出活器官[N];科技日报;2008年
2 刘霞;纳米壳自组装结构呈独特光学性能[N];科技日报;2010年
3 常丽君;DNA—纳米粒子自组装胶体可带来智能材料[N];科技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丽华;分子间弱键诱导二维自组装纳米结构的形成与调控机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张冬;熵焓共同作用下纳米粒子/高分子复合体系的自组装[D];浙江大学;2015年
3 王净;两亲性多肽的合成、自组装和界面吸附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4 侯嘉骅;模板辅助多肽自组装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5年
5 韩亮;荧蒽衍生物的合成、发光及自组装性质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6 王晓光;鸟嘌呤核苷衍生物的自组装[D];吉林大学;2010年
7 宋松;基于杯[4]芳烃和四苯乙烯大环的合成及自组装性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8 王卓识;支链对基于聚环氧乙烷链的刚柔嵌段液晶低聚物自组装结构的影响[D];延边大学;2014年
9 赵云峰;喹吖啶酮及芳香胺化合物:自组装、发光及堆积结构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龙永福;具有共轭刚性AB型刚柔嵌段共聚物的合成、表征及其自组装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樊树峰;具有不同刚棒构筑单元的刚棒—线团分子的合成及自组装性质的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2 温智廷;热响应型刚棒—线团分子的合成及其自组装性质的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3 张婷婷;酞菁锰自组装薄膜生长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4 赵静;电场控制下的胶体自组装[D];苏州大学;2015年
5 郭凯;分子动力学模拟二肽自组装和驱油过程[D];山东大学;2015年
6 申学礼;烷氧基苯分子表面自组装的STM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7 谭朋利;应用分子力学/动力学研究有机分子/蛋白分子的反应机理[D];苏州大学;2015年
8 其其格;两种类淀粉样多肽在液体环境与固液界面自组装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5年
9 孔惠慧;红荧烯分子自组装结构及其应用[D];南昌大学;2011年
10 李盼盼;以二肽复合材料自组装为基础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0709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070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