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西斜坡中深层“混合型河口坝”成因及沉积学意义

发布时间:2018-06-28 23:10

  本文选题:扇三角洲 + 砂质碎屑流 ; 参考:《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7年06期


【摘要】:在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西斜坡中深层扇三角洲上发现一类特殊的"混合型河口坝"沉积体。通过对研究区中深层岩心的观察与分析,结合测井相、地震相对该种"混合型河口坝"的沉积特征、坝体形态、空间展布规律进行研究,并对其成因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类"混合型河口坝"岩性组合在垂向上表现为由多个小级别反、正复合旋回组成的整体向上变粗的反旋回沉积序列,其沉积物重力流成因特征较明显;在平面上该类坝体主要发育于扇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的前端,呈舌状或朵叶状;在沿物源方向的剖面上主要呈"条带状""琵琶状""反琵琶状"及"纺锤状"4种形态;在横切物源的方向上主要呈相互独立的透镜状。该类特殊的"混合型河口坝"与常规意义上的河口坝有重要差别,根据其特征,把这种特殊型"混合型河口坝"称之为重力流混合坝。
[Abstract]:A special "mixed estuary dam" sedimentary body has been found on the deep fan delta of the west slope of Nanpu depression in Bohai Bay Basin.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core in the middle and deep layers of the study area, combined with the logging facies, the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the shape of the dam body and the regularity of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is kind of "mixed estuary dam" are studied, and its genetic mechanism is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ithologic assemblage of this kind of "mixed estuarine dam" is a series of anti-cyclic sediments composed of several small scale inversion and positive composite cycles in vertical direction, and the sedimentary gravity flow is characterized by obvious genetic characteristics. On the plane, the dam body is mainly developed in the front end of the fan delta underwater distributary channel, with the shape of tongue or flower leaf, and in the section along the direction of the provenance, it is mainly "banded", "pipa", "anti-pipa" and "spindle-shaped".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crosscut source, the lens is mainly independent of each other. This kind of special "mixed type estuary dam" has important difference from the conventional one. According to its characteristics, this special type of "mixed type estuary dam" is called gravity flow mixed dam.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吉林油田公司地球物理勘探研究院;
【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5006-006)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科技重大专项(2014E-050211)~~
【分类号】:P512.2;P618.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石富伦;刘忠保;李少华;郭长春;史敬华;;河口坝成因主控因素分析实验模拟[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3年02期

2 辛治国;;河控三角洲河口坝构型分析[J];地质论评;2008年04期

3 温立峰;吴胜和;王延忠;岳大力;李艳平;;河控三角洲河口坝地下储层构型精细解剖方法[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4 刘岩;陈清华;白鹏;杨涛;;河口坝储层精细划分与立体开发应用——以胜利油田永3-1断块沙二下5砂层组为例[J];特种油气藏;2011年01期

5 陈清华;周宇成;孙珂;王晶;王玺;刘岩;孙克兵;;永安镇油田永3断块沙二下河口坝储层结构单元划分及其意义[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2期

6 李强;刘忠保;李少华;贾俊山;柳世成;郭长春;;胜坨三角洲沉积物理模拟方案设计及河口坝分布模式[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3年04期

7 张惠;;古河口坝的类型及其变迁——红岗油田萨一组砂体成因类型研究[J];石油勘探与开发;1983年04期

8 李云海;吴胜和;李艳平;程会明;辛志国;赵红兵;崔文富;;三角洲前缘河口坝储层构型界面层次表征[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7年06期

9 张春生,刘忠保,施冬,程启贵,张荣彬,马超亚;三角洲分流河道及河口坝形成过程的物理模拟[J];地学前缘;2000年03期

10 谢建磊;杨坤光;;冀东南堡凹陷关键成藏时刻主要断裂封闭性分析[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周海民;董月霞;廖保方;马乾;杨勇;;南堡凹陷精细勘探实践与潜力[A];第二届中国石油地质年会——中国油气勘探潜力及可持续发展论文集[C];2006年

2 王政军;马乾;赵忠新;朱光有;刘永昌;王建伟;张永超;;南堡凹陷深层火山岩天然气成因及其气源[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晋香兰;;南堡凹陷构造应力场模拟与油气运聚分析[A];安全高效煤矿地质保障技术及应用——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煤炭学会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煤炭工业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水害防治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文集[C];2007年

4 王政军;周贺;张红臣;张永超;夏景生;杜景霞;;南堡凹陷寒武系潜山天然气成因与成藏模式[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观宏;南堡凹陷东营组堆积期构造活动的“双强效应”及其对沉积的控制[D];中国地质大学;2016年

2 王晓畅;南堡凹陷复杂油气层测井响应特征与评价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3 张翠梅;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构造—沉积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4 姜华;南堡凹陷东营组构造层序地层分析及其油气地质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石富伦;基于沉积模拟的辫状河三角洲河口坝原型模型建立[D];长江大学;2013年

2 田晓雷;杏北地区河口坝构型及其控剩余油物理模拟[D];东北石油大学;2014年

3 吴伟;南堡凹陷东营组天然气成藏主控因素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

4 张新亮;南堡凹陷沙河街组高精度层序地层与有利目标预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5 王岐;南堡凹陷一号构造油源断裂输导能力定量评价[D];东北石油大学;2013年

6 荆琪;南堡凹陷柳南地区浅层油气成藏条件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10年

7 徐亚军;冀东南堡凹陷断裂系统分形研究与油气分布[D];中国地质大学;2005年

8 马良;南堡凹陷油气运聚动力学模拟及有利勘探目标预测[D];中国地质大学;2009年

9 李梦瑶;南堡凹陷古近系物源及沉积体系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10 侯敬瑶;南堡凹陷泥页岩油气赋存方式及其有利勘探目标评价[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本文编号:20797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0797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b17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