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相稠油油田合理注水时机实验研究
本文选题:注水时机 + 采收率 ; 参考:《特种油气藏》2017年05期
【摘要】:针对河流相稠油油藏衰竭开发转注水开发注水时机难以确定的问题,以渤海秦皇岛32-6油田油藏参数为基础,通过物理模拟的手段寻求最佳注水时机。首先确定油田各区块的最佳衰竭压力,然后在原始地层压力和最佳衰竭压力之间选取5个压力点进行注水时机模拟实验,同时开展注水过程中是否需要恢复压力至原始地层压力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各区块最佳衰竭压力为饱和压力的90%~96%,且原油黏度越大,最佳衰竭压力越接近饱和压力;注水时机选择在最佳衰竭压力时,可获得较高的无水采油期和采收率,且累计注水量最少;注水恢复压力至原始地层压力开发并不能提高开发效果,反而耗水量增多。因此,河流相稠油油田合理注水时机推荐最佳衰竭压力附近,能有效利用天然能量,获得较高的采收率,且可减小注水量,降低生产成本。该结论和认识在数值模拟中也得到了验证,对同类油藏的开发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Abstract]:In view of the difficulty of determining the timing of water injection in fluvial heavy oil reservoir, the best water injection time is found by physical simulation based on reservoir parameters of Qinhuangdao 32-6 oilfield in Bohai Sea. First, determine the best failure pressure in each block of the oilfield, then select 5 pressure points between the original formation pressure and the best failure pressure to simulate the water injection time. At the same time, the correlation experiment of whether the recovery pressure to the original formation pressure is needed in the process of water injection is carried ou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ptimum failure pressure of each block is 90 / 96 of saturation pressure, and the higher the viscosity of crude oil is, the closer the optimum failure pressure is to saturation pressure, and the higher the water-free oil recovery period and recovery are when the optimal failure pressure is selected for water injection. The accumulative water injection is the least, and the recovery pressure of water injection to the original formation pressure development can not improve the development effect, on the contrary, the water consumption increases. Therefore, the reasonable water injection time in fluvial heavy oil field recommends the best failure pressure nearby, which can effectively utilize natural energy, obtain higher recovery factor, reduce water injection rate and reduce production cost. The conclusion and understanding are also verified in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which is instructive and referential to the development of similar reservoirs.
【作者单位】: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基金】:“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渤海油田加密调整及提高采收率油藏工程技术示范”(2016ZX05058001)
【分类号】:TE357.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付森加;李飞宇;;河流相砂体细分方法探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2年18期
2 B.Ted;李彦兰;;地层和构造对河流相油气储集层的构成及分布的控制[J];吐哈油气;1999年03期
3 夏同星;李英;黄江波;;渤南地区河流相油田开发地震研究[J];石油钻采工艺;2009年S1期
4 纪友亮;周勇;吴胜和;史长林;岳大力;;河流相地层高精度地层构型界面形成机制及识别方法[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5 董冬,陈洁,邱明文;河流相储集层中剩余油类型和分布规律[J];油气采收率技术;1999年03期
6 胡光义;陈飞;范廷恩;孙立春;赵春明;高云峰;王晖;宋来明;;渤海海域S油田新近系明化镇组河流相复合砂体叠置样式分析[J];沉积学报;2014年03期
7 张会卿;赵林丰;彭光艳;燕云;;河流相储集层砂体精细雕刻技术在港东一区的应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2年14期
8 王宝成;白连德;;河流相地层层序发育特征及构成模式[J];特种油气藏;2008年04期
9 牟智全;周立宏;蒲秀刚;常红;赵仕民;刘义;孙伟红;;河流相砂体追踪与预测技术——以港东开发区为例[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9年02期
10 田晓平;孙风涛;郭铁恩;王少鹏;陈国成;;渤海海域新近系河流相砂岩储层描述技术[J];海洋石油;201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明君;夏同星;李英;;渤南地区河流相油田精细油藏描述与开发实践[A];中国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2 童川川;邓宏文;任收麦;张聪;;河流相层序地层划分方法-以大庆长垣地区扶余油层为例[A];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S13石油天然气、非常规能源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分会场[C];2013年
3 陈鹏;陈国风;李炎波;孙鹏霄;;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开发我国海上稠油油田[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4 孙鹏霄;李炎波;陈国风;;我国海上稠油油田对外合作开发实践[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5 鲜本忠;;孤岛油田馆陶组上段河流相建筑结构及其在油藏描述中的应用[A];2004第三届油气储层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6 兰金玉;张继成;单五一;贾盈;;BP神经网络优化井组注水量[A];第十届中国不确定系统年会、第十四届中国青年信息与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特约记者 郑水平;辽河油田两大课题通过集团公司验收[N];中国石油报;2011年
2 单朝玉 郑干臣;河南油田持续高效开发稠油[N];中国石化报;2007年
3 记者 王多立;老油田增产,就得一点点往出抠[N];中国石油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闫伟鹏;济阳坳陷滩海地区新近系冲积-河流相层序地层研究与有利成藏区带预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2 王延忠;河流相正韵律厚油层剩余油富集规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3 张明禄;河流相砂岩气藏早期描述的技术方法及应用[D];西北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张浩;复杂河流相油藏层系及井网调整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6年
2 翟春凤;萨中开发区河流相储层砂体的成因类型及剩余油分布模式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2年
3 孙玉波;河流相砂体地质建模方法[D];燕山大学;2014年
4 马尚福;河流相储层地质建模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5 童川川;河流相层序地层划分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6 张晓龙;稠油油田微生物复合驱油菌种筛选与评价[D];东北石油大学;2014年
7 刘玉丽;海上稠油油田海底管输技术方案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8年
8 徐振永;港东开发区一区一断块河流相地下储层构型研究[D];石油大学(北京);2005年
,本文编号:20884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088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