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渗透油藏新型丛式井抽油机研究与应用
本文选题:低渗透油藏 + 丛式井 ; 参考:《科学技术与工程》2016年35期
【摘要】:由于高效节能、成本低的优良特点,丛式井抽油机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针对低渗透油藏油井供液不足的典型特征,基于对称平衡原理,进行了新型丛式井抽油机动力学分析和节能机理分析。在实际工况下,给出了新型丛式井抽油机理论结果分析和样机实际测试结果分析;并与异相抽油机的工作性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抽油机采用对称平衡方式在低渗透油藏有较好的平衡效果;基于对称平衡原理的新型丛式井抽油机无需附加任何形式平衡重,减速器峰值扭矩大幅降低,减速器净扭矩曲线变化较为平缓,电动机装机功率与有效输出功率明显降低,载荷波动系数明显减小;适用于6口油井的新型丛式井抽油机样机和井数相同的异相机组相比,节能27%左右,装机功率降低至少37.5%,减速器额定净扭矩降低至少34%左右,重量降低至少约56%。对于低渗透油田,显示出比较显著的高效节能特性和较好的动力特性。
[Abstract]:Because of the advantages of high efficiency and energy saving and low cost, the cluster well pumping unit has a good application prospect. In view of the typical characteristics of lack of fluid supply in oil wells in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s, a new type of cluster well pumping unit dynamics analysis and energy saving mechanism analysis are carried out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symmetry balance. Under the actual working conditions,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the actual test result analysis of the new type of cluster well pumping unit are given, and the performance of the new type of pumping unit is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heterogeneous pumping uni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ymmetrical balance method of pumping unit has good balance effect in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 and the new type of pumping unit in cluster well based on symmetrical balance principle does not need any form of balance weight, and the peak torque of reducer is greatly reduced. The net torque curve of the reducer changes slowly, the motor loading power and the effective output power are obviously reduced, the load fluctuation coefficient is obviously reduced, and the new type of cluster well pumping unit prototype suitable for 6 wells is compared with the heterogeneous unit with the same number of wells. The energy saving is about 27%, the installed power is reduced by at least 37.5%, the rated torque of the reducer is reduced by at least 34%, and the weight is reduced by at least 56%. For the low permeability oil field, it shows remarkabl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efficiency and energy saving and better dynamic characteristic.
【作者单位】: 西安石油大学;西北工业大学;
【基金】:陕西省科技统筹创新工程计划项目(2015KTZDGY06-02) 陕西省工业科技攻关项目(2015GY110,2016GY-185)资助
【分类号】:TE93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时刚;丛式井新法[J];国外油田工程;2000年01期
2 张广垠,由宏君,马开良,张宗林;定向井丛式井整体开发技术[J];西部探矿工程;2004年04期
3 李绪锋;;大组丛式井工程设计与施工[J];西部探矿工程;2006年03期
4 孙俊茹;杨武成;;丛式井抽油技术的发展趋势[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年11期
5 陈大伟;沙东;方华;董继平;刘金生;;浅谈埕海2-2岛丛式井批钻工艺[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2年01期
6 赁扬中;;川西北矿区钻成我局第一个丛式井——中坝丛式井[J];天然气工业;1985年04期
7 杨录;利用丛式井技术 整体开发沈阳油田[J];石油钻采工艺;1988年05期
8 张连山;丛式井钻机简介[J];石油机械;1989年07期
9 段玉廷;丛式井地下空间位置计算[J];石油钻采工艺;1989年03期
10 李克向;;我国定向井丛式井技术取得重大进展[J];天然气工业;199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孙刚伟;闫强;马亮;张志强;李卫兵;张海云;樊荣禄;闫庆蓉;张涛;任巧玲;;丛式井自动化泡排工艺优化[A];创新·质量·低碳·可持续发展——第十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石化专题论坛论文集[C];2014年
2 王宝明;杨孝刚;李香琳;姚金柱;;丛式井抽油机集中控制节能技术研究及应用[A];低碳经济促进石化产业科技创新与发展——第九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石化专题论坛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姬玉平;陕北“丛式井”高唱信天游[N];中国矿业报;2003年
2 特约记者 王振江 马立玫;丛式井钻探走进白洋淀[N];中国石油报;2006年
3 夏子辉 李立 叶德光;丛式井保坪北油田8年稳产[N];中国石化报;2009年
4 特约记者 何宏芳 通讯员 黄英先 贺金丽;规模推进丛式井组生产[N];中国石油报;2010年
5 通讯员 武立平 贾增强;苏里格丛式井钻井提速效果好[N];中国石油报;2009年
6 蒋琳琳 李俊杰;塔河油田首次部署丛式井[N];中国石化报;2011年
7 李中华;地层深处穿针引线擒油龙[N];中国石化报;2011年
8 通讯员 李江辉 梁子波;海洋陆采丛式井组垦东12平台四号岛完钻[N];科技日报;2012年
9 李中华;集团重大先导试验项目中12丛式井组成功完钻[N];中国石化报;2010年
10 特约记者 王振江 通讯员 高峰 杨沛文;阿尔油田:丛式井开发保护草原生态 安塞油田:对症下药老区块活力再现[N];中国石油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贾朝霞;丛式井平台布置优化研究及应用[D];浙江大学;2015年
2 张欣;丛式井组井眼轨道整体优化设计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3 常扬;密集井口丛式井防碰轨道设计方法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
4 王新刚;采油八厂油田平台丛式井工程建设一体化技术研究[D];大庆石油大学;2006年
5 徐婷;基于成本最低原理的丛式井轨道优化设计[D];东北石油大学;2013年
6 焦文夫;丛式井组规划设计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4年
7 陈瑛;丛式井集中驱动抽油装置运动特性分析及参数优化[D];西安石油大学;2011年
8 蒲文学;丛式井组防碰优化设计及施工技术研究与应用[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2年
9 张悦;丛式井集油环温降、压降的数值计算[D];东北石油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0889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088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