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中西北部顺西地区良里塔格组层序地层格架划分
本文选题:小波变换 + INPEFA技术 ; 参考:《地质科技情报》2017年05期
【摘要】:层序地层格架和沉积旋回的分析是碳酸盐岩储层地质研究的基础。运用小波变换和INPEFA测井旋回分析技术对塔中顺西地区良里塔格组层序旋回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自下而上可划分为3个层序和8个准层序组。其中,SQ1、SQ2主要分布在良里塔格组中下段,均可进一步划分3个准层序组;SQ3主要分布在良里塔格组上段,可细分为2个准层序组;SQ3几乎对应于良里塔格组泥质条带灰岩段,为一个夭折的层序。基于研究区良里塔格组储层的测井评价,阐述了层序地层格架内储层的分布特征,认为SQ2控制了有利储层的分布。这对于深入探讨良里塔格组储层的分布规律和成因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Abstract]:The analysis of sequence stratigraphic framework and sedimentary cycle is the basis of carbonate reservoir geology. The sequence cycles of Lianglitag formation in Shunxi area of Tazhong are studied by using wavelet transform and INPEFA logging cycle analysis techniqu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udy area can be divided into 3 sequences and 8 quasequences from bottom to top. SQ1 / SQ2 is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member of Lianglitag formation, which can be further divided into three quasequence groups, SQ3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upper part of Lianglitag formation, and can be subdivided into two quasi sequence groups, which almost correspond to the muddy band limestone member of the Lianglitag formation. Is a dead sequence. Based on the logging evaluation of the Lianglitag formation reservoir in the study area,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servoir in the sequence stratigraphic framework are expounded, and it is considered that SQ2 controls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favorable reservoir. Thi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further study the distribution law and genetic mechanism of Lianglitag formation reservoir.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973”发展计划(2012CB214804)
【分类号】:P539.2;P618.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凤;王振宇;杨晓东;顾圣云;;中古3井区良里塔格组沉积特征及沉积演化[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0年04期
2 朱峰;樊太亮;高志前;;顺托果勒西区良里塔格组沉积相及储层特征[J];断块油气田;2010年05期
3 林火养;周静;;塔中24-82井区良里塔格组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J];内江科技;2013年04期
4 蔡习尧;金仙梅;赵丽娜;杨玉芳;朱振道;胡明毅;;塔里木盆地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划分对比[J];新疆石油地质;2012年04期
5 刘嘉庆;李忠;黄君凑;韩银学;彭海军;;塔里木盆地良里塔格组沉积环境差异及其对碳酸盐储层发育的制约[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2年12期
6 李凌;谭秀成;陈景山;周彦;刘宏;王振宇;;塔中西部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同生喀斯特储层成因分析[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7 刘凤;杨晓东;;中古3井区良里塔格组沉积相类型及模式建立[J];吐哈油气;2011年02期
8 马璐;王建坡;张园园;王冠;李越;;塔中16井区晚奥陶世良里塔格组的沉积相[J];微体古生物学报;2014年01期
9 侯明才;万梨;傅恒;周丽梅;漆立新;俞仁连;;塔河南盐下地区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沉积环境分析[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5期
10 刘凤;王振宇;孙崇浩;李新生;吉云刚;赵宽志;;中古2井区良里塔格组礁滩体发育特征[J];断块油气田;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刘嘉庆;李忠;黄君凑;韩银学;彭海军;;塔里木盆地良里塔格组沉积环境差异及其对碳酸盐储层发育的制约[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2年度(第12届)学术论文汇编——科技支撑系统[C];2013年
2 刘嘉庆;李忠;韩银学;彭守涛;韩登林;许承武;;塔河油田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碳酸盐岩沉积地球化学特征与台地演化[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届(2010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11年
3 马璐;杨芝林;李越;;塔里木板块塔中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生物礁滩灰岩中的化石藻类[A];全国微体古生物学分会第九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四次学术年会、全国化石藻类专业委员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4 刘丽静;蔡习尧;姜红霞;吴亚生;范嘉松;;塔里木盆地中部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钙化菌藻类化石及其环境意义[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5届学术年会——纪念中国古生物学会成立80周年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刘国涛;隋新光;刘颖萍;渠永宏;;通过建立油藏级的高分辨层序地层格架进行储层建筑结构研究方法探讨[A];2002低渗透油气储层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6 李儒峰;鲍志东;;鄂尔多斯盆地中部马五_1亚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中风化成岩模式和储层特征[A];石油大学(北京)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成立十周年成果选编(1993—2003)[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郑宽兵;滇黔桂地区二叠系—三叠系层序地层格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2 杜江峰;黑龙江汤原断陷古近系层序地层格架内湖泊砂体沉积特征及成因机制[D];吉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熊润;中古51-塔中16井区良里塔格组储层特征描述及评价[D];西南石油大学;2013年
2 高达;塔里木盆地塔中古隆起良里塔格组沉积层序与有利储层分布[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3 佟建宇;塔里木盆地塔中Ⅰ号带奥陶系良里塔格组层序地层和有利储层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4 石磊;塔中Ⅲ区奥陶系良里塔格组沉积特征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5年
5 向谷生;塔中10号带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礁滩体储层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D];西南石油大学;2015年
6 毛健;塔中10号构造带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台内礁滩分布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5年
7 兰志勤;南堡3号构造古近系层序地层格架及其演化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5年
8 初汉明;滇黔桂盆地及邻区石炭纪至二叠纪层序地层格架及三级海平面变化的全球对比[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9 张海;上扬子区震旦系层序地层格架及其古地理背景演化[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10 郭冉;南海北部白云凹陷SB21-23.8层序地层格架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0918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091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