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快速预测水驱油井分层动态指标的新方法

发布时间:2018-07-04 10:30

  本文选题:水驱油田 + 多产层油藏 ; 参考:《新疆石油地质》2017年02期


【摘要】:中国水驱老油田已进入高含水甚至特高含水开采期,平面矛盾和层间矛盾加剧,剩余油分布高度分散,经济有效开采难度越来越大。为满足油田快速、准确识别优势渗流通道和治理低效无效循环的需要,基于油藏数值模拟和水驱规律曲线方法,提出了一种快速预测单井分层动态指标的方法。对大庆油田筛选出的10条天然岩心相对渗透率曲线进行了研究,发现采出程度与水油比在半对数坐标系中有很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在0.99以上。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回归出了这一线性关系表达式中斜率和截距与渗透率的关系,从而得到了不同渗透率下采出程度与含水率(或水相分流量)之间的关系式。对单井产液量进行劈分,与得到的关系式结合,建立了一种新的油井分层动态指标预测模型,并提出了采用实际生产动态数据对产量的修正方法。与Eclipse数值模拟软件计算进行了对比,两者水驱采收率计算结果最大误差为2.72%.对实际生产区块动态指标计算结果表明,方法简便易掌握,能够高效、准确地对水驱油藏分层动态指标进行预测,解决了常用预测方法耗时长、计算复杂、受人为因素影响大等问题。
[Abstract]:The old oil fields of water flooding in China have entered the period of high water cut or even very high water cut, the plane and interlayer contradictions are aggravated, the distribution of remaining oil is highly dispersed, and the economic and effective exploitation is more and more difficult.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rapid and accurate identification of dominant seepage channels and control of inefficient and ineffective cycles in oil fields, a fast method for predicting stratified performance index of single well is proposed based on reservoir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water drive law curve method. The relative permeability curves of 10 natural cores selected from Daqing Oilfield are studied. It is found that the recovery degree and the ratio of water to oil have a good linear relationship in the semi-logarithmic coordinate system, and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are all above 0.99. On this bas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lope, intercept and permeability in this linear expression is further regressed,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covery degree and water cut (or water phase fraction flow) under different permeability is obtained. A new prediction model of stratified performance index of oil wells is established by splitting the liquid production rate of single well and combining with the relation formula obtained. The method of modifying the production rate by using the actual production dynamic data is put forward. Compared with the calculation of Eclipse numerical simulation software, the maximum error of the two results is 2.72.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of dynamic indexes in practical production blocks show that the method is simple and easy to grasp and can be used to predict the stratified performance indexes of water-drive reservoirs efficiently and accurately, thus solving the time-consuming and complicated calculation of the commonly used prediction methods. Affected by human factors and other issues.
【作者单位】: 东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东北石油大学提高油气采收率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滨南采油厂;
【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6ZX05010003-0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574085)
【分类号】:TE357.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丽红;杜庆龙;姜雪岩;郭军辉;魏丽影;姜宇飞;金英华;;陆相多层砂岩油藏特高含水期三大矛盾特征及对策[J];石油学报;2015年02期

2 陈元千;邹存友;;预测油田产量和可采储量模型的典型曲线及其应用[J];石油学报;2014年04期

3 何伶;赵伦;李建新;马纪;刘瑞林;王淑琴;赵文琪;;碳酸盐岩储集层复杂孔渗关系及影响因素——以滨里海盆地台地相为例[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4年02期

4 宋兆杰;李治平;赖枫鹏;刘刚;甘火华;;高含水期油田水驱特征曲线关系式的理论推导[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3年02期

5 陈程;宋新民;李军;;曲流河点砂坝储层水流优势通道及其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J];石油学报;2012年02期

6 田鸿照;彭彩珍;于雪琳;刘建升;;水驱油田开发指标的综合预测法[J];断块油气田;2011年02期

7 韩大匡;;关于高含水油田二次开发理念、对策和技术路线的探讨[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0年05期

8 赵辉;李阳;高达;曹琳;;基于系统分析方法的油藏井间动态连通性研究[J];石油学报;2010年04期

9 张继成;宋考平;;相对渗透率特征曲线及其应用[J];石油学报;2007年04期

10 韩大匡;;准确预测剩余油相对富集区提高油田注水采收率研究[J];石油学报;2007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行才;韩大匡;卢祥国;叶银珠;孙哲;;微凝胶颗粒水分散液体系在多孔介质中的驱替机理[J];地球科学;2017年08期

2 朱光普;姚军;张磊;孙海;李爱芬;张凯;;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及形成机理[J];科学通报;2017年22期

3 胡世莱;李继强;戚志林;严文德;袁迎中;黄小亮;;基于相渗曲线的油藏注入水利用状况评价方法[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7年04期

4 禹影;;聚合物驱后油层优势渗流通道识别与治理[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7年04期

5 张建兴;林承焰;张宪国;孙志峰;陈家昀;;基于储层构型与油藏数值模拟的点坝储层剩余油分布研究[J];岩性油气藏;2017年04期

6 刘平德;魏发林;郭子义;朱秀雨;熊春明;;热响应复合凝胶转向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J];油田化学;2017年02期

7 李文成;;注水油田高含水后期开发技术标准方针的调整[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7年11期

8 司马立强;陈志强;王亮;范玲;陈河斌;付永红;;基于滩控岩溶型白云岩储层分类的渗透率建模方法研究——以川中磨溪—高石梯地区龙王庙组为例[J];岩性油气藏;2017年03期

9 王东琪;殷代印;;水驱油藏相对渗透率曲线经验公式研究[J];岩性油气藏;2017年03期

10 袁庆峰;庞彦明;杜庆龙;方艳君;赵云飞;陆会民;;砂岩油田特高含水期开发规律[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7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承焰;孙廷彬;董春梅;李志鹏;田敏;李士江;;基于单砂体的特高含水期剩余油精细表征[J];石油学报;2013年06期

2 陈元千;郝明强;;HCZ模型在多峰预测中的应用[J];石油学报;2013年04期

3 陈元千;郝明强;;多峰预测模型的建立与应用[J];新疆石油地质;2013年03期

4 赵伦;陈烨菲;宁正福;范子菲;吴学林;刘丽芳;陈希;;异常高压碳酸盐岩油藏应力敏感实验评价——以滨里海盆地肯基亚克裂缝-孔隙型低渗透碳酸盐岩油藏为例[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3年02期

5 魏国齐;沈平;杨威;张健;焦贵浩;谢武仁;谢增业;;四川盆地震旦系大气田形成条件与勘探远景区[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3年02期

6 洪海涛;杨雨;刘鑫;陈文;夏茂龙;张静;王蜀源;;四川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J];石油学报;2012年S2期

7 石新;程绪彬;汪娟;李兆影;金树堂;郭洪明;朱萌;;滨里海盆地东缘石炭系KT-Ⅰ油层组白云岩地球化学特征[J];古地理学报;2012年06期

8 王敬;刘慧卿;徐杰;张宏方;;缝洞型油藏剩余油形成机制及分布规律[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2年05期

9 ;Distinct sedimentary environments and their influences on carbonate reservoir evolution of the Lianglitag Formation in the Tarim Basin,Northwest China[J];Science China(Earth Sciences);2012年10期

10 丁熊;陈景山;谭秀成;罗冰;吴家杰;杜本强;;川中—川南过渡带雷口坡组台内滩组合特征[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2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柴乃;水驱油二相渗流数值模拟[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3期

2 薛方刚;张彦博;樊仰元;于元英;;微观砂岩模型水驱油探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年23期

3 贾忠伟,杨清彦,兰玉波,张洪兴;水驱油微观物理模拟实验研究[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2年01期

4 郭公建,谷长春;水驱油孔隙动用规律的核磁共振实验研究[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5期

5 任晓娟;曲志浩;史承恩;武平仓;;西峰油田特低渗弱亲油储层微观水驱油特征[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6期

6 姜秀萍;;濮城油田多层水驱油室内试验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7年03期

7 陈民锋;赵梦盼;赵晶;李晓风;;基于储层流场分布确定水驱油藏开发潜力[J];复杂油气藏;2013年03期

8 孙风涛,姜华;水驱油藏的递减血线分析[J];内江科技;2005年02期

9 陈林;彭彩珍;孙雷;黄伟;宋子军;陈兴越;;水驱油藏开发后期提液稳产研究[J];石油地质与工程;2007年06期

10 郭煜锴;许冬进;马丽;吴严兵;张海洋;;一维水驱油水两相Buckley-Leverett方程数值模拟及应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7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陈晨;庄林;李学丰;董金凤;陆君涛;;毛细管强制水驱油过程的多体耗散动力学模拟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2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2 刘慈群;宋付权;;各向异性介质中水驱油特征[A];第十三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C];1999年

3 郑忠文;秦文龙;肖曾利;宋向华;蒲春生;;低渗油藏渗流规律及水驱油特征实验研究[A];第九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二)[C];2007年

4 宋付权;许友生;;低渗透多孔介质一维水驱油特征[A];第七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十九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上册)[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记者 穆广田 通讯员 曾艳 朱景生;推行天然水驱油藏调剖技术效果显著[N];中国石油报;2006年

2 记者 宋鹏 通讯员 张新艳;赶水驱油两井增油千余吨[N];中国石油报;2010年

3 余秉森;油气法在长期执行中会有的失误[N];中国石油报;2006年

4 李英;“试验田”里种出“优质粮”[N];中国石化报;2014年

5 陶文忠;用知识创造财富[N];中国石油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孟江;水驱油藏剩余油微观分布模拟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2 贾欣鑫;油藏注水采油优化控制低阶模型算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李尚;水驱油藏波及特征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5年

2 周浩;大型非均质水驱油物理模拟系统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8年

3 张国浩;实时调控技术提高水驱油藏采收率的实验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2年

4 任奕明;微观水驱油网络模拟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4年

5 万琦;基于最优控制与SPSA算法的水驱油藏优化方法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0957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0957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935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