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洼油田水驱、聚驱压裂井选井方法研究
本文选题:大洼油田 + 水驱 ; 参考:《东北石油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本文根据大洼油田的地质特征,结合水驱、聚驱的应用情况,按照地质研究和动态分析完善水驱、聚驱压裂选井选层标准,分析在不同条件压裂措施的不同效果,研究探索实施压裂选井的相关理论方法。本研究给出了措施效果与试井参数之间的相关表达式,并提出了措施选井评判方法,二者相结合可以量化措施选井标准;对于水驱油层,根据不同砂体沉积类型确定了措施井选层标准和压开厚度标准;聚驱油层合理措施时机是见效初期和低含水期,试井曲线特征是半对数中续流段加长,径向流直线段缩短,甚至消失;本研究给出了聚驱井压裂措施效果与试井参数之间的相关表达式;聚驱油层措施改造选井原则是,优选低渗、污染和流动效率低的油井,试井曲线特征是,双对数导数曲线驼峰大,半对数续流段长,直线斜率大,呈“厂”字型;聚驱油层措施改造选井选层标准是:注采系统为完善型、日产液量为递减型、剩余油为相对富集型、聚合物体系为均匀推进型和油层动用状况为不均衡型。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Dawa Oilfield, combined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water flooding and polymer flooding, according to geological research and dynamic analysis, the paper consummates water flooding and reservoir selection standards for polymer flooding fracturing, and analyzes the different effects of fracturing measures in different conditions. Research and explore the relevant theory and method of fracturing well selection. In this study, the correlation expression between the effect of measures and well test parameters is given, and the evaluation method of well selection is put forward. The combination of the two methods can be used to quantify the selection standard of well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sedimentary types of sand bodies, the selection standard and open thickness standard of measure wells are determined, the reasonable time of measures for polymer flooding reservoirs is the initial stage of effectiveness and the period of low water cut, the characteristic of well testing curve is that the continuous flow section of semi-logarithm is lengthened and the straight section of radial flow is shortened. Even disappear; this study has given the correlation expression between the effect of fracturing measures and well test parameters. The principle of well selection by polymer flooding measures is that the oil wells with low permeability, low pollution and low flow efficiency a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ell test curve. The hump of double logarithmic derivative curve is large, the semi-logarithmic continuous flow section is long, the straight line slope is large, and the shape of "factory" is adopted. The measures of polymer flooding for improving well selection and reservoir selection standard are as follows: the injection-production system is perfect, the daily liquid production is decreasing, and the remaining oil is relatively enriched. The polymer system is homogeneous propulsion and reservoir production is uneven.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E35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丙录,王祝文;大庆萨南油田南二区西部聚驱初期特征[J];世界地质;2003年01期
2 佘庆东;聚驱全过程开发规律研究及效果评价[J];国外油田工程;2004年07期
3 丁延国,张旭;聚驱地面工艺的适应性与优化技术探讨[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5年10期
4 韩方勇;周晶;;分队计量聚驱放水站的优化设计[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6年09期
5 黄传军;;聚驱井作业施工的特点分析[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7年03期
6 佘庆东;;聚驱后剩余油综合挖潜技术研究成果[J];国外油田工程;2008年07期
7 田晓艳;;喇嘛甸油田某区块聚驱效果分析[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年11期
8 刘宇;;东区聚驱不均衡开采及后续调整措施效果[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年18期
9 赵立合;;高浓度聚驱污水处理系统工艺优化[J];油气田地面工程;2013年12期
10 赵玉辉;对聚驱抽油机井聚合物反应物的几点认识[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4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李洁;隋新光;邵振波;;大庆油田葡Ⅰ组聚驱后剩余油微观分布规律研究[A];三次采油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赵明凯;;聚驱采出井清防蜡技术初探[A];三次采油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周万富;李建阁;王贤君;卢军;;流动凝胶聚驱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研究与应用[A];三次采油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张晓芹;李洁;武力军;;密闭取心井资料分析聚驱后剩余油分布规律[A];三次采油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石志成;苏延昌;吴赞校;;喇嘛甸油田聚驱调剖技术研究与实践[A];三次采油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黄飞;大庆油田聚驱开发水平提高[N];中国矿业报;2005年
2 百川;自主海上稠油聚驱技术国际领先[N];中国化工报;2014年
3 记者 周志刚;聚驱采油:让深层油龙听“调遣”[N];大庆日报;2007年
4 特约记者 林勇;活性高分子激活聚驱后剩余石油储量[N];东营日报;2010年
5 记者 刘波 通讯员 李刚;大庆采五:科技攻关聚驱井“养生延寿”[N];中国石油报;2014年
6 于村 策划 本报记者 幸福;采油三厂:效益至上的聚驱博弈[N];大庆日报;2012年
7 通讯员 刘宪明;采油六厂聚驱增油111万吨[N];大庆日报;2011年
8 记者 张云普 通讯员 金光柱;大庆油田技术创新聚驱提效[N];中国石油报;2014年
9 记者 王志田 通讯员 刘宪明;高浓度聚驱增油117万吨[N];中国石油报;2011年
10 记者 王志田 通讯员 刘宪明;大庆喇嘛甸油田聚驱试验创五最[N];中国石油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可佳;基于混合智能的聚驱区块生产动态预警方法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
2 闫文华;大庆油田二类油层改善聚驱效果方法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8年
3 黄善波;聚驱井采出液流动规律研究与应用[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4 王武;萨北开发区聚驱后微生物调驱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潇潇;聚驱后聚/表二元驱驱油效果及流度控制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2 王娜;水平井化学驱挖潜聚驱后侧积夹层剩余油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3 刘东明;杏4-6面积聚驱后水驱精细挖潜数值模拟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4 徐淼;聚驱后影响弱碱三元体系驱油效果的因素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5 王善哲;高浓度聚驱油水乳状液乳化行为及分离特性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
6 郭晓赛;不同注入参数对聚驱驱油效果的影响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
7 来旭;数字化岩心的孔隙结构对聚驱后剩余油分布的影响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
8 游关宾;杏六区中部注聚粘度损失控制技术研究及应用[D];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
9 陈洋;杏1-2东聚驱后水驱精细挖潜数值模拟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
10 周萍;北过一条带葡一组聚驱开发规律及综合调整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1136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113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