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塔河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注气提高采收率物理模拟

发布时间:2018-08-21 09:10
【摘要】:鉴于塔河缝洞油藏单井注气吞吐试验取得了较好采油效果,为将注气技术从单井吞吐向单元区块进行推广,有必要优化缝洞型油藏单元注气方式。首先通过岩板刻蚀缝洞模型来研究不同气驱方式的产液特征、产液规律,在此基础通过具有类似缝洞结构的玻璃刻蚀模型开展可视化物理模拟研究来定性解释上述规律产生的机制。板状模型物理模拟研究发现,缝洞模型水驱后以不同方式注气,第一阶段皆表现为产水、不出油;不同注气方式产油速度、采收率增值差别较大。从采油速度看,转单纯注气效果优于气水同注、气水交替和注泡沫;从采收率增值看,泡沫驱气水同注纯氮气驱气水交替。研究表明,水、气体、泡沫在缝洞介质中流动特征可概括为气往高处去,水往低处流,泡沫高低都能走;上述驱替介质在缝洞模型中特定的行进方式决定了其对水驱剩余油的作用机制和产液特征。
[Abstract]:In view of the good oil production effect obtained by the test of gas injection in Tahe fracture-cavity reservoir, it is necessary to optimize the unit gas injection mode of the fractured reservoir in order to popularize the gas injection technology from the single well huff and puff to the unit block. Firstly,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rules of liquid production of different gas drive modes are studied by means of rock plate etched fracture and cavity model. On this basis, the mechanism of the above laws is explained qualitatively through the visual physical simulation of glass etching models with similar structure of cracks and cavities. The physical simulation of plate-shaped model shows that the gas injection in different ways after water flooding in the fracture-cavity model, the first stage is water production, no oil production, and the oil production rate of different gas injection mode, the oil recovery increment is quite different.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oil recovery rate, the effect of pure gas injection is better than that of gas-water injection, gas-water alternating and foam injection, and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oil recovery increment, foam drive gas and water is alternated with pure nitrogen injec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low characteristics of water, gas and foam can be summarized as gas going high, water flowing low, and foam can walk. The specific traveling mode of the above displacement medium in the fracture-cavity model determines its action mechanism and liquid production characteristics on the residual oil driven by water.
【作者单位】: 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
【分类号】:TE357.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胡慧光;张亦楠;;封闭性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单元注氮气开发影响因素分析[J];新疆石油天然气;2015年04期

2 赵磊;潘毅;刘学利;惠健;陈丽群;;缝洞型储层全直径岩心注气吞吐替油实验研究[J];油气藏评价与开发;2015年01期

3 廖小漫;秦雪源;张准行;;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注气吞吐选井认识[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5年02期

4 惠健;刘学利;汪洋;杨占红;;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注气替油机理研究[J];钻采工艺;2013年02期

5 郭平;袁恒璐;李新华;马洪涛;;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气驱机制微观可视化模型试验[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青;张建军;丁保东;王洋;;塔河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注气提高采收率物理模拟[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7年18期

2 于国龙;;塔河油田注气采油工艺技术应用[J];当代化工研究;2017年04期

3 孙雷;王志强;林仁义;苏宗南;;采用新型X射线装置研究礁灰岩渗流特征[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7年14期

4 苏伟;侯吉瑞;李海波;赵腾;席园园;;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注氮气泡沫可行性及影响因素[J];石油学报;2017年04期

5 许定达;卢志明;郭玲玲;郝俊;代宸宇;罗作飞;;哈得油田储层特征及损害因素研究[J];钻采工艺;2017年02期

6 马清杰;闫娥;蒲万芬;金发扬;袁成东;;塔河托甫台区块注天然气与CO_2提高采收率实验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7年08期

7 祁丽莎;陈明贵;王小玮;何梦莹;汪伟英;张公社;;塔河油田注气井井筒氧腐蚀机理研究[J];石油工程建设;2016年06期

8 赵想安;;塔河油田碳酸盐岩油藏注氮气替油选井认识[J];新疆石油科技;2016年04期

9 刘薇薇;王春红;于忠良;龚丽荣;;南堡2号潜山油藏开发效果评价与潜力分析[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6年06期

10 苏伟;侯吉瑞;刘娟;朱道义;席园园;;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注气吞吐EOR效果评价[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1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小波;荣元帅;刘学利;彭小龙;王可可;;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注水替油井失效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4年01期

2 汤妍冰;黄江涛;;以TK404井为例浅析注气提高采收率在塔河4区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3年14期

3 惠健;刘学利;汪洋;杨占红;;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注气替油机理研究[J];钻采工艺;2013年02期

4 李阳;;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开发理论及方法[J];石油学报;2013年01期

5 刘中春;;塔河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途径[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2年06期

6 肖阳;康博;邓兴梁;施英;郭平;;缝洞型碳酸盐岩凝析气藏不同开发方式全直径物理模拟研究[J];新疆石油天然气;2012年01期

7 康志宏;陈琳;鲁新便;杨敏;;塔河岩溶型碳酸盐岩缝洞系统流体动态连通性研究[J];地学前缘;2012年02期

8 计秉玉;;国内外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进展与展望[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2年01期

9 易斌;崔文彬;鲁新便;杨敏;;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储集体动态连通性分析[J];新疆石油地质;2011年05期

10 郑小敏;孙雷;王雷;易敏;;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水驱油机理物理模拟研究[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政德,梅海燕,张茂林,李闽,吕晓梅;注气过程相态变化特征[J];西南石油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2 李汝勇;石德佩;李秀生;李相方;伍藏原;;牙哈凝析油气田注气监测技术[J];天然气工业;2008年06期

3 郭平;苑志旺;廖广志;;注气驱油技术发展现状与启示[J];天然气工业;2009年08期

4 徐上;王涌;韩云东;金良安;;注气速度对气泡水体携带能力的影响[J];化学工程;2011年06期

5 吴世跃;张菊亮;张美红;李川田;;间歇注气抽采煤层气井注气量与采收率分析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05期

6 张永成;田永东;赵祉友;王森;;注气提高煤层气开发效果适应性分析[J];能源与节能;2012年12期

7 ;革新与发明[J];今日科技;1989年11期

8 余璐;徐义钱;刘学子;辛显康;;塔河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注气替油实践与认识[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年23期

9 孙晓飞;张艳玉;张贤松;李威威;;泡沫油注气吞吐参数影响规律实验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2013年11期

10 杨秀文;田艳芳;伍度志;林琼;曾顺鹏;陈洁;;多级可拓评价法在储注气油藏筛选中的应用[J];后勤工程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潘灵永;李宝仁;余祖耀;;气泡雾化喷嘴注气管流动特性研究[A];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流体传动与控制分会第六届全国流体传动与控制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邢帅;;CO_2驱注气井筒沥青胶质附着物分析及防治技术探讨[A];创新驱动,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吉林省第七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注气管理流程再造 延伸管理共创利益[N];中国石油报;2006年

2 通讯员 杨红梅;优化稠油注气 拨动降本增效“算盘”[N];中国石油报;2010年

3 ;注气式出酒器[N];中国包装报;2002年

4 王常玲 崔洪腾;注气替油:“阁楼”里走出“油多多”[N];中国石化报;2012年

5 记者 孙希利 通讯员 张洋;西北油田实施单元注气提升采收率[N];中国石化报;2014年

6 顾永强 尹永华;稠油井转周注气时机如何确定[N];中国石油报;2006年

7 记者 师啸;注气三十井次增油六千余吨[N];中国石油报;2011年

8 记者 杜中闻 通讯员 张文哲;西部钻探完成注采井注气井底流压监测[N];中国石油报;2013年

9 郑水平 李晓玲;辽河曙光油田Ⅱ型管柱技术 提高油藏纵向动用程度效果明显[N];中国石油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高荆萍;笑指沙场火正红 乐在严冬战寒风[N];中国工业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刘滨;低渗砂岩油藏高含水期注气开发机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2 刘昌贵;注气提高石油采收率最优控制的理论、方法和实现[D];西南石油学院;2002年

3 杨宏民;井下注气驱替煤层甲烷机理及规律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魏旭光;M油田薄互层低渗透油藏注气开发技术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4年

5 刘U,

本文编号:21952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1952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a9f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