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甲醛二甲醚的研究进展
[Abstract]:Polyformaldehyde dimethyl ether (PODE) is an excellent diesel additive with great potential for development. It has high oxygen content and cetane value, which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diesel oil, be beneficial to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and have great application value. The research status of PODE at home and abroad in recent years is reviewed. The main synthetic route of PODE is the reaction of methylaldehydes with triformaldehyde / paraformaldehyde, liquid acid, solid superacid, ion exchange resin, molecular sieve, ionic liquid. Metal oxides and other catalysts can be used to catalyze the synthesis of PODE,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reaction products conforms to the distribution of Schulz-Flory. At the same time, the reaction mechanism, production process, simulation and analysis of synthetic PODE are introduced.
【作者单位】: 常州大学石油化工学院江苏省绿色催化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盐城通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青年基金(BK20150261)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161321) 江苏省绿色催化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资助项目(BM2012110) 常州大学引进人员科研启动基金(ZMF15020113) 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
【分类号】:TE624.8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江镇海;聚甲醛的应用开发及市场预测[J];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2000年03期
2 王洪记;国内外聚甲醛工业现状及我国发展建议[J];江苏化工;2000年09期
3 刘建平;聚甲醛的开发与市场前景[J];江西化工;2000年03期
4 刘建平;聚甲醛的开发与市场前景[J];新材料产业;2000年12期
5 卢振兴;聚甲醛的开发与应用[J];辽宁化工;2001年08期
6 韩忠明;;聚甲醛生产工艺[J];化工文摘;2002年02期
7 胡丹丹;;聚甲醛合金及其应用[J];化工文摘;2002年02期
8 包;;我国聚甲醛供需动态[J];精细化工原料及中间体;2004年05期
9 韩韫;白生军;李磊;;聚甲醛的生产技术与发展[J];新疆石油科技;2005年03期
10 纪立春;刘志富;李美荣;李劲松;赵立杰;;聚甲醛技术进展和发展前景[J];精细化工原料及中间体;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企中;陈信忠;;聚甲醛概况[A];中国工程塑料工业协会第一届年会论文集[C];1998年
2 于建;郭朝霞;;聚甲醛树脂改性研究[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于建;秦燕;;聚甲醛的摩擦磨耗性能改良技术[A];中国工程塑料工业协会第一届年会论文集[C];1998年
4 赵晓文;叶林;;热拉伸技术制备取向自增强聚甲醛结构与性能研究[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9年
5 谭徜彬;王琪;;聚甲醛/纳米二氧化硅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力学性能研究[A];2012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学术论文集(下册)[C];2012年
6 张璞;余丽丽;胡永佳;房晓敏;丁涛;徐元清;;阻燃抗静电双功能聚甲醛的开发与研究[A];河南省化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7 于建;郭朝霞;;聚甲醛复合材料的脆韧转变机制研究[A];2002年中国工程塑料加工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尹学武;兰建武;陈科;陈胜;;聚乙二醇对聚甲醛结晶行为及纤维性能的影响[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7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9 王章郁;刘渊;陈英红;王琪;;氢氧化铝/协效剂阻燃聚甲醛的研究[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9年
10 淡宜;赵红军;陈山玉;蔡绪福;任显诚;刘宗彬;王志春;普雪涛;刘和兴;;聚甲醛改性用丙烯酸酯聚合物的制备及改性聚甲醛的耐老化性能研究[A];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楠;聚甲醛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N];中国化工报;2002年
2 张天舜;我国聚甲醛产需增势迅猛[N];中国化工报;2004年
3 吴军 任子臣;审慎对待聚甲醛热[N];中国化工报;2004年
4 巍巍;聚甲醛市场潜力巨大[N];中国矿业报;2001年
5 本报记者 胡秋香 通讯员 张辉 陈鹏;库车开建国内最大聚甲醛项目[N];阿克苏日报;2007年
6 记者 李卫华 实习生 唐田;河南煤化集团聚甲醛一期在开封投产[N];河南日报;2010年
7 记者 武验 通讯员 廖丽娜;开封加快壮大聚甲醛产业[N];中国化工报;2011年
8 焦万新 李永建 李廷斌;打造亚洲最大聚甲醛生产基地[N];新农村商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孙春晓;港资年产10万吨聚甲醛项目落户淄博[N];淄博日报;2012年
10 饶兴鹤;亚洲聚甲醛供需天平将失衡[N];中国化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程振刚;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及无机填料增韧增强聚甲醛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侯丽;气相色谱技术在聚甲醛工业生产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2年
2 张丽;聚甲醛二甲醚制备过程优化及合成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3 连瑞;SN公司聚甲醛产品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宁夏大学;2015年
4 刘育军;合成聚甲醛二甲醚的催化剂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5年
5 沈体峰;聚甲醛工艺模拟与优化[D];青岛科技大学;2016年
6 雷小梅;含羟基物质对聚甲醛(POM)的结晶、熔融及性能影响[D];宁夏大学;2016年
7 赵正创;微发泡聚甲醛结构与性能研究[D];上海应用技术学院;2016年
8 万情操;聚甲醛的提质改性研究[D];天津大学;2015年
9 孟迎新;滑块用混杂改性聚甲醛自润滑复合材料的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5年
10 赵红军;聚甲醛改性用烯酸酯聚合物的制备及改性聚甲醛的耐老化性能[D];四川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2373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237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