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气井井下油管泄漏地面声波检测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8-10-23 18:10
【摘要】:为探究井下油管泄漏声波法检测技术及方法,开展油管泄漏室内试验。在分析油管泄漏声波产生机制的基础上,提出油管泄漏声波地面检测技术及其实施方式。搭建室内全尺寸油管泄漏检测系统,并进行一系列模拟试验;在时频域内分析试验采集的声波信号,结果表明,油管泄漏声波信号时域绝对均值(AMV)及有效值(RMS)特征随着泄漏孔径及压差的增加而增大;该信号是宽频信号,其能量主要集中在1~130 Hz;检测信号的时域特征AMV和RMS、频域分布特征、自相关分析主峰值等,可作为判断泄漏发生的特征量;利用自相关分析能实现单探头对井下油管泄漏的检测与定位,具有较高精度。
[Abstract]:In order to explore the acoustic detection technology and method of underground tubing leakage, laboratory test of tubing leakage was carried out.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generating mechanism of tubing leakage sound wave, the surface detection technology and its implementation method of tubing leakage sound wave are put forward. An indoor full-scale oil pipe leak detection system is built and a series of simulation tests are carried out. The acoustic signals collected from the test are analyzed in time-frequency domain, 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MV) and RMS (RMS) in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leak aperture and pressure difference, and the energy of the signal is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time domain characteristic AMV and RMS, frequency domain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1C130 Hz; detection signal. The main peak value of autocorrelation analysis can be used as the characteristic quantity to judge the leakage, and the single probe can be used to detect and locate the leakage of oil tubing, which has a high accuracy.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机械与储运工程学院;中海油研究总院;
【基金】:中海油综合科研项目(YXKY-2015-ZY-09)
【分类号】:TE938.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张喜明;樊建春;杨周;孙莉;吕宁贻;文敏;;海上气井环空带压地面监测诊断方法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5年06期

2 古小红;母建民;石俊生;李宗林;郭伟成;;普光高含硫气井环空带压风险诊断与治理[J];断块油气田;2013年05期

3 吕拴录;李元斌;王振彪;窦益华;韩勇;冯广庆;盛树彬;赵国仙;李江;;某高压气井13Cr油管柱泄漏和腐蚀原因分析[J];腐蚀与防护;2010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朱达江;气井环空带压机理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琼;夹套结构内管泄漏声源特性与检测技术实验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4年

2 张博;压力容器气体微泄漏超声检测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3 赵鹏;塔里木高压气井异常环空压力及安全生产方法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2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建平;刘成友;陈述;王美如;李智;;基于DEMATEL权重-TOPSIS法的三峡升船机事故隐患研究[J];水力发电;2017年06期

2 徐庆;李彤;宋宇辉;杨鹏;;基于三维风险函数的电力生产事故隐患分级方法研究[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7年04期

3 李丽;;煤炭生产可视化调度及预警综合平台的构建[J];煤;2017年04期

4 翟珊珊;段婕;;区域物流产业满足用户需求预测仿真[J];计算机仿真;2017年04期

5 陈全;盛洪飞;刘珍;;煤矿岗位风险管控培训考试管理信息系统研究与应用[J];煤矿安全;2017年03期

6 王咫;;论新形势下油气储运设备的安全管理[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7年03期

7 欧阳秋梅;吴超;;安全大数据共享影响因素分析及其模型构建[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7年02期

8 王新浩;秦绪华;罗云;;基于垂直数据格式的企业隐患预警方法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7年02期

9 张树良;;开发利用安全信息系统 规范煤矿安全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7年01期

10 耿立双;赵航飞;刘少君;;工业企业安全生产预警系统的研发与应用[J];机车车辆工艺;2016年S1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聂文;程卫民;周刚;;综掘工作面压风气幕形成机理与阻尘效果分析[J];煤炭学报;2015年03期

2 聂文;程卫民;周刚;薛娇;崔向飞;;掘进机外喷雾负压二次降尘装置的研制与应用[J];煤炭学报;2014年12期

3 周刚;聂文;程卫民;王昊;;煤矿综放工作面高压雾化降尘对粉尘颗粒微观参数影响规律分析[J];煤炭学报;2014年10期

4 赵丽娟;田震;王野;;采煤机外喷雾系统数值模拟研究[J];煤炭学报;2014年06期

5 薛文博;付飞;王金南;唐贵谦;雷宇;杨金田;王跃思;;中国PM_(2.5)跨区域传输特征数值模拟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14年06期

6 陈曦;葛少成;张忠温;荆德吉;;基于Fluent多喷嘴喷雾干涉数值模拟分析[J];环境工程学报;2014年06期

7 赵肖冰;陶占宇;吴福喜;段伟;;长压短抽式通风掘进面粉尘浓度分布规律数值模拟研究[J];中州煤炭;2014年01期

8 胡方坤;时国庆;张义坤;王帅领;王德明;;基于非稳态DPM模拟研究长压短抽式掘进面粉尘运移规律[J];中国煤炭;2013年12期

9 陈曦;葛少成;;基于Fluent软件的高压喷雾捕尘技术数值模拟与应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3年08期

10 施国华;马威;张建斌;魏衍栋;刘勇;;综掘工作面粉尘运移规律及其控降尘技术研究[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3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岩,李同峰,石善方,赵炜,马颖洁;井下油管渗漏探测技术[J];国外油田工程;2005年09期

2 张雄文;;井下油管漏失原因分析及对策[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0年08期

3 ;73型井下油水比例计[J];石油勘探与开发;1975年03期

4 PeteSchrenkel,RobertCox,SteveKennedy,李发印,毕研斌;井下油、水分离系统的联合工业化研究[J];国外油田工程;1998年02期

5 谭亚丽;王尚华;苏芳;;井下油管损坏原因分析及防治[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1年07期

6 赵炜;应用井下油水分离系统避免油井过早被迫停产[J];国外石油机械;1999年06期

7 L.A.Stuebinger ,G.M.Elphingstone Fr ,张国辉,项勇,肖勇;未来可实现井下油水分离的多功能井[J];国外油田工程;2001年09期

8 郭余峰;井下油、水分离装置的研制[J];国外油田工程;1995年05期

9 宋育贤;;井下油、水分离系统的研究[J];图书与石油科技信息;1997年02期

10 赵炜,张义生,张燕,南国立;井下油(气)水分离系统的研究和应用[J];断块油气田;1998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焦念友;获教育部科学技术奖[N];中国石化报;2007年

2 焦念友;井下油水分离技术实现降液控污[N];中国化工报;2007年

3 周宏;高含水油田井下油水分离技术[N];中国石油报;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董祥伟;不动管柱底流可调式电潜泵井下油水分离系统的设计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2 王磊;高产气井管汇压力分析及安全控制[D];西安石油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2900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2900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fac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