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致密储集层跨尺度耦合渗流数值模拟模型

发布时间:2018-10-26 18:43
【摘要】:考虑致密储集层岩石及流体可压缩性和基质中流体的非线性渗流,建立了体积压裂致密储集层跨尺度渗流离散裂缝数值模拟模型,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并进行了应用实例分析。模型采用两点流动近似方法计算传导率,并引入"星形-三角形"转换算法消除裂缝相交处的极细小网格,改善了计算稳定性。在时间域内采用全隐式离散,模型求解采用自动微分方法,提高了建模效率和计算精度。采用Eclipse软件模拟结果及新疆油田某致密储集层1口长体积压裂水平井的实际生产数据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实际应用结果表明,所建立模型能成功模拟大规模复杂缝网发育的储集层;缝网改造区越大,水平井产能越高;裂缝密度平面分布差异性及连通程度是影响致密油平面动用非均匀性的关键因素。
[Abstract]:Considering the compressibility of tight reservoir rock and fluid and the nonlinear seepage of fluid in matrix, a numerical simulation model of discrete fracture across scale seepage in bulk fracturing tight reservoir is established, and the model is verified and analyzed by an application example. The two-point flow approximation method is used to calculate the conductivity of the model, and the "star-triangle" transformation algorithm is introduced to eliminate the tiny mesh at the fracture intersection, which improves the stability of the calculation. In the time domain, full implicit discretization is adopted, and the automatic differential method is used to solve the model, which improves the efficiency of modeling and the accuracy of calculation. The reliability of the model is verified by using the simulation results of Eclipse software and the actual production data of a long volume fracturing horizontal well in a tight reservoir in Xinjiang Oilfield.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established model can successfully simulate the reservoir developed by large-scale complex fracture networks, and the larger the fracture network reconstruction area is, the higher the horizontal well productivity is. The difference of fracture density plane distribution and the degree of connectivity are the key factors to influence the inhomogeneity of dense oil plane.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Texas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陆相致密油高效开发基础研究”(2015CB250900)
【分类号】:TE3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传圣,张善文,王永诗,常国贞;罗家地区砾岩体储集层分类综合评价[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3年06期

2 章凤奇,陈清华,陈汉林;储集层微型构造作图新方法[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5年05期

3 杨丙秀,蒋廷学,丁云宏,汪永利,王世召;低孔低渗储集层探井低伤害压裂技术研究与应用[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5年02期

4 胡守志;付晓文;王廷栋;;利用储集层沥青特征识别高演化地区的气层[J];新疆石油地质;2006年04期

5 张本艳;张继超;涂文利;;胜利油田注水现状及对储集层的影响[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7年03期

6 王飞龙;甘丽娜;王振中;;低渗透性储集层评价方法及初产液量预测研究[J];录井工程;2010年01期

7 林会喜;许涛;乔玉雷;朱允辉;沈扬;;“多元控储”储集层评价模型在准中地区的应用[J];新疆石油地质;2012年02期

8 王晓辉;范素芳;任毅军;徐宝荣;刘新利;;多属性回归与神经网络串联反演预测薄储集层[J];新疆石油地质;2013年03期

9 韩寿山;结构复杂储集层的勘探和油气储量计算方法[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1986年04期

10 钟水清;;国外普通型水溶性天然气储集层生产动态预测数学模型研究[J];钻采工艺;199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刘刚;;准噶尔盆地侏罗系储集层排驱压力求取方法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四专题论文集[C];2013年

2 何玉平;刘招君;郭璇;张艳;;伊通盆地莫里青断陷双阳组储集层成岩作用研究[A];第八届古地理学与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3 赵玉红;阎建国;侯磊;任云鹏;;测井参数反演在致密油储集层中的应用[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二十三专题论文集[C];2013年

4 成菊安;郭荣坤;;测井资料识别储集层水淹级别的ANN方法研究[A];1996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5 张灵艳;耿斌;才巨宏;耿生臣;;济阳坳陷火成岩油藏储集层测井评价技术——以商741和罗151火成岩储集层为例[A];2002低渗透油气储层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6 成洪文;王宝娥;戴尽辉;张会芳;;北塘凹陷沙三段碎屑岩储集层成岩特征[A];录井技术文集(第四辑)[C];2004年

7 张瑛;王锦生;;于楼、荣兴、大洼油田解堵机理研究[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8 魏嘉;项亮;;利用测井资料进行岩性层和储集层的划分[A];中国地球物理.200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刘传虎;贺振华;;济阳坳陷潜山储集层地震描述方法[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2002——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福军;基于智能计算的油气储集层损害诊断决策支持系统[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蔡振东;鄂尔多斯盆地马岭油田M区延10储集层精细地质特征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2 孙晓庆;储集层裂缝评价方法及应用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3 蔡德军;欢西稠油油藏堵塞研究及解堵技术的应用[D];大庆石油学院;2009年

4 刘方;廊东油田低渗透油藏损害机理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0年

5 武清钊;大芦湖油田沙二段储层测井综合评价[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6 莫建武;鄂尔多斯盆地华池地区长3特低渗透储层特征及综合评价[D];西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2966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2966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f38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