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多聚磷酸改性沥青改性机制

发布时间:2018-10-30 16:23
【摘要】:为了研究多聚磷酸(PPA)对沥青的改性作用,分别制备了掺量为0.5%、1%、1.5%和2%(PPA与基体沥青的质量比)的PPA改性沥青。三大指标实验结果显示,随着PPA掺量的增加,针入度减小,软化点升高,延度减小,说明在沥青中掺入PPA使沥青高温性能得到改善而低温性能略有减弱。通过四组分分析(SARA)发现随着PPA掺量的增加,沥青中的胶质逐渐减少,沥青质逐渐增多,饱和分与芳香分基本不变。利用FTIR发现,相比基质沥青,PPA改性沥青的红外光谱整体图线发生了迁移,且出现了新的吸收峰,说明PPA改性机制为化学改性。利用AFM得到基质沥青与PPA改性沥青的形貌与相位图,分析发现掺入PPA后相位图中连续相(para-phase)面积明显减小,而分散相(peri-phase)面积明显增加,且蜜蜂结构(catana-phase)谷地尺寸变大,说明掺入PPA后沥青中沥青质含量将会增多,而低温抗裂性将有所减弱。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modification effect of polyphosphate (PPA) on asphalt, PPA modified asphalt with 0.5% and 2% (mass ratio of PPA to base asphalt) was prepared, respectively.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enetration decreases, the softening point increases and the ductility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PPA content, which indicates that adding PPA into asphalt improves the high temperature performance and weakens the low temperature performance of asphalt. Through the four-component analysis of (SARA), it was found that with the increase of PPA content, the colloid in asphalt gradually decreased, asphaltene gradually increased, and the saturation and aromatic components were basically unchanged. It was found by FTIR that compared with the base asphalt, the infrared spectra of PPA modified asphalt migrated and a new absorption peak appeared, which indicated that the mechanism of PPA modification was chemical modification. The morphology and phase diagram of matrix asphalt and PPA modified asphalt were obtained by AFM. It was found that the area of continuous phase (para-phase) decreased and the area of dispersed phase (peri-phase) increased obviously after blending with PPA. The size of honeybee structure (catana-phase) valley becomes larger,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asphaltene content in bitumen will increase and the cracking resistance at low temperature will be weakened after the addition of PPA.
【作者单位】: 内蒙古工业大学土木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462018) 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2015 MS0539) 内蒙古交通科技项目(NJ-2014-21)
【分类号】:TE626.8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华;廖克俭;李会鹏;;以软化点为参数研究再生改性沥青的老化动力学[J];化学与黏合;2011年01期

2 梁全富;浅议改性沥青的评价方法[J];河南科学;2001年03期

3 沈金安;关于橡胶粉改性沥青的生产[J];中国橡胶;2001年06期

4 赵敏;;橡胶粉改性沥青设备[J];橡胶工业;2010年03期

5 宫铭;熊善新;李智;;改性沥青研究发展的新趋势[J];广州化工;2012年16期

6 刘智强;;飞机跑道用的改性沥青及代用材料[J];石油沥青;1993年04期

7 毛兴民,张敬义;几种化学改性沥青的制法及性能[J];石油沥青;1996年01期

8 刘恒军;道路改性沥青的研究[J];河北化工;2002年06期

9 张登良;改性沥青机理及应用[J];石油沥青;2003年02期

10 冯新军,郝培文;不同类型SBS对改性沥青技术性能的影响[J];石油炼制与化工;2004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常伟;吴照洋;郑水林;;硅藻土改性沥青的制备和应用性能研究[A];第八届全国颗粒制备与处理学术和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杨海兰;许宏;骆新平;;I-D级SBS改性沥青的研制[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3 冯鹏程;余剑英;王骁;陶园园;;热氧老化对蒙脱土改性沥青流变性能的影响[A];中国化学会、中国力学学会第九届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8年

4 陈晓龙;高鹏;韩跃新;田泽峰;;硅藻土提纯及其在改性沥青中的应用基础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粉体工程及矿产资源高效开发利用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熊燕舞;我国改性沥青应用不容乐观[N];中国工业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涛;废旧塑料改性沥青相容性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2 李斌;有机化蒙脱土改性沥青的制备、性能及其改性机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3 张芹芹;SBS改性沥青的乳化对其应用性能影响的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2年

4 向丽;废橡胶粉/SBS复合改性沥青的机理和性能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孝旭;利用清洁制浆副产木质素钠和电石渣等原料创建改性沥青新体系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2 张登科;二异氰酸酯/纳米粘土改性沥青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3 姜锋;废旧鞋底胶料改性沥青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4 袁聪慧;回收聚烯烃的结构与性能及其反应挤出改性沥青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5 王忠瑞;低标号改性沥青制备技术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6 于艳杰;SBS分散状态及其对改性沥青性能影响的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7 高华;利用克拉玛依稠油沥青制备SBS改性沥青[D];青岛科技大学;2007年

8 吉永海;聚合物SBS改性沥青稳定机理及制备工艺的研究[D];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2001年

9 牟洪建;SBS改性沥青的制备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10 张玉霞;聚合物结构对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3005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3005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b71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