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四川某地页岩气开发中压裂液组分演化及其对地下水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11-08 11:40
【摘要】:随着天然气需求增加,页岩气作为一种新型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越来越受到关注。页岩气指赋存于以富含有机质页岩为主的储集岩系中的非常规天然气。我国页岩气开发起步较晚,开发过程中带来的环境影响及污染成因尚缺乏系统的研究。论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四川某页岩气开采区的实际条件和资料,进行了页岩气开采层水文地球化学模拟研究、返排液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研究和返排液中典型有机物的淋溶迁移性评价,研究成果如下:(1)页岩气开采层水文地球化学过程模拟结果表明:深部水岩作用矿物溶解由快到慢依次为:碳酸盐矿物(方解石、白云石);长石矿物(钾长石、钠长石);黄铁矿;石英;粘土矿物(伊利石、蒙脱石、绿泥石、高岭石);溶液中的Ca~(2+)、Mg~(2+)、HCO3-、K~+、Fe(t)和Al~(3+)浓度由于矿物的溶解作用而不断增大,使溶液中TDS升高近4倍;不同页岩水岩作用后矿物溶解量与其脆性矿物(石英、长石和碳酸盐矿物之和)含量成正比。(2)高盐度、复杂成分的返排液对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结果显示:返排液在入渗包气带后,受到阳离子交换作用,使Na~+、K~+、Ba~(2+)和Al~(3+)阳离子浓度减小。流经包气带的返排液与地下水混合发生水岩作用,改变了地下水原有的水化学类型(由HCO3·Cl-Ca型变为Cl-Na型)。水岩作用使Na~+、K~+、HCO3-浓度增加,Ca~(2+)浓度减小。返排液回注后,随返排液回注的CO_2会增加回注层方解石的溶解。(3)在返排液所含的75种目标有机物的淋溶迁移性评价中,3种(1,1-环丙二甲醇、2-甲基-1-丁烯和2-甲基-2-丁烯,占总数的4%)对地下水危害较大的有机物淋溶迁移性强,15种淋溶迁移性中等,其余57种淋溶迁移性弱;对于所研究的有机物,其淋溶迁移性指数GUS与log Koc(有机碳-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关系式为:GUS=-1.62 log Koc+6.42。说明其主要受吸附作用的影响,且淋溶迁移性随着吸附性的增强而降低。
[Abstract]:With the increase of natural gas demand, shale gas, as a new unconventional natural gas resource, has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Shale gas refers to unconventional natural gas occurring in reservoir rock series mainly rich in organic matter shale. Shale gas development in China started late, and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and pollution causes caused by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are still lack of systematic study. On the basis of summarizing the previous research results, based on the actual conditions and data of a shale gas mining area in Sichuan Province, the hydrogeochemical simulation of shale gas production layer is carried out. 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reflux liquid on groundwater environment and the evaluation of leaching migration of typical organic matter in the reflux solution.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the simulation results of hydrogeochemical process of shale gas mining show that the dissolution of deep water-rock minerals is in order from fast to slow: carbonate minerals (calcite dolomite); Keywords feldspar minerals (potassium feldspar albite); pyrite; quartz; clay minerals (Illite, montmorillonite, chlorite, kaolinite); The concentrations of Ca~ (2), Mg~ (2), HCO3-,K~, Fe (t) and Al~ (3) in the solution increased continuously because of the dissolution of minerals, and the TDS in the solution increased nearly 4 times. The mineral dissolution of different shale rocks is proportional to the content of brittle minerals (the sum of quartz, feldspar and carbonate minerals). (2) High salinity. The results of the analysis of the effects of the reflux of complex components on the groundwater environment show that the reflux fluid is subjected to cation exchange after infiltration into the aeration zone, which reduces the cations concentration of Na~, K ~, Ba~ (2) and Al~ (3). The mixing of reflux fluid and groundwater through the aeration zone changes the original hydrochemical type of groundwater (from HCO3 Cl-Ca type to Cl-Na type). The concentration of Na~, K ~, HCO3- increases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Ca~ (2) decreases. After reinjection, the dissolution of calcite increased with the reinjection of CO_2. (3) in the evaluation of leaching mobility of 75 kinds of target organic compounds in the reflux solution, 3 (1 ~ (1) cyclopropanediol, 2-methyl-1-butene and 2-methyl-2-butene, accounting for 4% of the total, have strong leaching migration to organic compounds that are harmful to groundwater, 15 species have moderate leaching mobility, and the remaining 57 species have weak leaching migration. For the organic matter studied, the logarithm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eaching mobility index (GUS) and the organic carbon-water partition coefficient of log Koc (is as follows: GUS=-1.62 log Koc 6.42. The results show that it is mainly affected by adsorption, and the leaching mobility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adsorption.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E377;X7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页岩气开发:唤醒沉睡“宝藏”[J];经济视角(上);2008年10期

2 胡文瑞;;迎接页岩气发展的春天[J];中国石油石化;2009年11期

3 谭蓉蓉;;美国页岩气工业始于1821年[J];天然气工业;2009年05期

4 谭蓉蓉;;中国页岩气技术国际研讨会在长江大学召开[J];天然气工业;2009年05期

5 董立;;我国需要尽快开展页岩气的勘探开发[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9年02期

6 ;綦江页岩气开发项目启动[J];精细化工原料及中间体;2009年09期

7 本刊编辑部;;我国研究人员发现页岩气的直接存在[J];天然气工业;2009年09期

8 李立;;中国正式实施新型能源页岩气开发[J];石油钻采工艺;2009年05期

9 ;我国首个页岩气开发项目在綦江启动[J];吐哈油气;2009年03期

10 王立彬;;中国启动页岩气资源勘查[J];国外测井技术;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明;;世界页岩气勘探开发现状及面临的环境问题[A];第二届全国特殊气藏开发技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13年

2 叶舒阳;;页岩气开发对环境的影响及对策[A];浙江省经济欠发达地区低碳发展综合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3 王玉芳;包书景;张宏达;葛明娜;王劲铸;孟凡洋;任收麦;;国外页岩气勘查开发进展[A];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S13石油天然气、非常规能源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分会场[C];2013年

4 吴西顺;;世界各国页岩气政策综述[A];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S01地质科技与国土资源管理科学研讨分会场[C];2013年

5 ;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现状及前景展望[A];“宝塔油气”杯第四届天然气净化、液化、储运与综合利用技术交流会暨LNG国产化新技术新设备展示会论文集[C];2014年

6 林斌;郭巍;赵肖冰;曹瀚升;王少华;;页岩气资源评价方法:概率体积法在三江盆地古生代页岩气中的应用[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C];2013年

7 印兴耀;吴国忱;;页岩气储层地震评价[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二十三专题论文集[C];2013年

8 蔡启宏;傅子云;;地震频率信息在页岩气勘探开发中应用的可能性分析[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二十三专题论文集[C];2013年

9 刘禹;王常斌;文建军;宋付权;;页岩气渗流中的力学模型分析[A];第二十五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暨第十二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文集(上册)[C];2013年

10 滕吉文;刘有山;;中国页岩气成藏和潜在产能与对环境的污染分析[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3年度(第13届)学术论文汇编——特提斯研究中心[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巧然;中国石油储备页岩气开发技术[N];中国石油报;2008年

2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教授 张金川;中国应大力开发页岩气[N];中国能源报;2009年

3 林刚;我国首个页岩气合作开发项目已实施[N];中国企业报;2009年

4 李冰 李婧婧;页岩气藏:尚待开发的处女地[N];中国石化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胡学萃;页岩气:有望改变我国能源格局[N];中国能源报;2009年

6 胡文瑞;页岩气:“鸡肋”变“牛排”[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高慧丽;唤醒沉睡的页岩气[N];地质勘查导报;2010年

8 李慧;页岩气并非亚洲首选[N];中国能源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王海霞;页岩气勘探热潮席卷欧洲[N];中国能源报;2010年

10 特约记者 刘楠;我国页岩气开采将从重庆起步[N];中国化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为;页岩储层特征与渗流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14年

2 金吉能;页岩气地球物理建模分析[D];长江大学;2015年

3 张宏学;页岩储层渗流—应力耦合模型及应用[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4 梁顺;长壁开采区内垂直页岩气井稳定性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5 俞杨烽;富有机质页岩多尺度结构描述及失稳机理[D];西南石油大学;2013年

6 郭晶晶;基于多重运移机制的页岩气渗流机理及试井分析理论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3年

7 冯杨伟;伊宁盆地构造—热演化与上古生界页岩气成藏条件研究[D];西北大学;2015年

8 俞益新;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延长组页岩油气富集机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9 姜文利;华北及东北地区页岩气资源潜力[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10 潘磊;下扬子地区二叠系页岩储集物性及含气性地质模型[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龙;页岩气资源开发利用管理研究[D];长安大学;2014年

2 余美;基于科学发展观的我国页岩气开发战略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5年

3 曹俊;金阳—威信地区下古生界牛蹄塘组页岩气资源潜力分析[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4 白生宝;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长7段页岩气储层评价[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5 折文旭;页岩气藏水平井HEGF裂缝网络渗流模型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6 郭文;页岩气水平井分段压裂产能分析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7 朱炳成;我国页岩气开发利用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5年

8 韩淑乔;高过成熟阶段页岩生烃及含气量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4年

9 苏俊;页岩气储层双侧向测井有限元正演模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10 颜君;页岩气储层感应测井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本文编号:23183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3183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98f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