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克拉玛依油田七中区内源微生物驱矿场试验生化指标跟踪与评价

发布时间:2018-11-14 12:08
【摘要】:为揭示油井产出液中各项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与增产效果之间的关系,在克拉玛依油田七中区克上组砾岩油藏4口注入井和11口采油井开展了内源微生物驱矿场试验,对试验井各项生化指标进行了跟踪监测,包括油井产出液中总活菌数、烃氧化菌(HOB)数,硫酸盐还原菌(SRB)数、营养物质(总糖、总氮)、乙酸根离子浓度、水质及水相表面张力等。现场跟踪监测结果表明,实施微生物驱措施后,试验井内源微生物总活菌数可提高1数2个数量级,有益菌HOB数可提高2个数量级,SRB得到抑制,总活菌数和HOB菌数越高增产效果越明显;内源微生物在好氧环境中被大量激活,产生乙酸根离子,每口井的乙酸根离子浓度平均可达8.0 mg/L左右;对激活剂的利用率较高,总糖、总氮含量小于注入营养剂含糖量和含氮量的10%,监测期间的变化较小,与增产效果的关系不明显;水相表面张力、水质矿化度及pH值变化较小,对增产效果的影响较小。
[Abstract]:In order to reve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hanges of biochemical indexes in the production fluid of oil wells and the effect of increasing production, field tests of endogenous microbial flooding were carried out in 4 injection wells and 11 production wells in Keshang conglomerate reservoir in Qizhong area of Karamay Oilfield. The biochemical indexes of the well were tracked and monitored, including the total number of live bacteria, the number of hydrocarbon oxidizing bacteria (HOB), the number of sulfate reducing bacteria (SRB), nutrients (total sugar, total nitrogen),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acetate ion in the well output liquid. Water quality and surface tension. The results of field tracking and monitoring show that the total number of live microorganisms in the test well can be increased by 1, 2 orders of magnitude, the HOB number of beneficial bacteria can be increased by 2 orders of magnitude, and the SRB can be restrained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microbial flooding measures. The higher the total number of live bacteria and the number of HOB bacteria, the higher the yield. Endogenous microorganisms were activated in aerobic environment to produce acetate ion. The average concentration of acetate ion in each well was about 8.0 mg/L.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activator was higher, the total sugar and total nitrogen content was less than 10% of the sugar content and nitrogen content of the injected nutrition agent, and the change was small during the monitoring period,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otal sugar and the total nitrogen content was not obvious. The surface tension of water phase, the salinity of water quality and the value of pH have little influence on the effect of increasing production.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实验检测研究院;新疆油田公司开发公司;
【分类号】:TE357.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红波;李明;连泽特;代学成;高配科;马挺;;克拉玛依油田七中区微生物驱微生物功能基因与采油效果的关系[J];油田化学;2016年04期

2 朱维耀;夏小雪;郭省学;李娟;宋智勇;曲国辉;;高温高压条件下油藏内源微生物微观驱油机理[J];石油学报;2014年03期

3 乐建君;刘芳;张继元;柏璐璐;王蕊;刘晓波;侯兆伟;伍晓林;;聚合物驱后油藏激活内源微生物驱油现场试验[J];石油学报;2014年01期

4 代学成;王红波;许念;刘娟;崔庆峰;;内源微生物驱油激活配方筛选评价指标探讨[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2年02期

5 陈爱华;方新湘;吕秀荣;帕提古丽;马天玲;王传萍;;克拉玛依油田内源微生物驱油机理探索[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8年05期

6 奚新国;;表面张力测定方法的现状与进展[J];盐城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7 代学成;张庭辉;杨朝晖;杨晓红;付光慧;陈权生;;克拉玛依油田微生物菌种筛选及驱油效率试验[J];新疆石油地质;2007年06期

8 王鲁玉;马振生;李金发;门海英;牛淑芳;李宏忠;;单家寺油田单12块内源微生物驱油试验研究[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6年03期

9 程海鹰;王修林;徐登霆;马光东;汪卫东;;内源微生物提高采收率实验研究[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6年01期

10 王惠,卢渊,伊向艺;微生物采油技术的进展[J];新疆石油地质;2004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明;王红波;钱玉祥;连泽特;代学成;;克拉玛依油田七中区内源微生物驱矿场试验生化指标跟踪与评价[J];油田化学;2017年02期

2 马鑫;高卉;张俊会;王平;薛泉宏;;3株原油降解细菌鉴定及其降解和驱油特性研究[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2期

3 张炜筠;邓明毅;向朝纲;陈俊斌;欧阳伟;;空气钻井地层出水处理技术[J];钻井液与完井液;2017年02期

4 殷代印;吕恬;;低渗透油藏复配表面活性剂微乳液驱配方优选[J];化学工程师;2017年03期

5 毕永强;俞理;修建龙;伊丽娜;黄立信;王天源;;采油微生物在多孔介质中的迁移滞留机制[J];石油学报;2017年01期

6 阴子良;周海婷;陈广;叶东东;陈建钧;;滴重法测电镀溶液添加剂含量测试系统的研制[J];机械设计;2017年01期

7 袁述武;董兴旺;赵孟洋;丁海帆;;微生物驱油技术在七中区克上组油藏中的试验认识[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7年01期

8 马波;刘涛;曹功泽;王业超;巴燕;曹嫣镔;;胜利油田孤岛中一区Ng3微生物驱油现场试验效果[J];油田化学;2016年04期

9 姜岩;张晓华;梁新元;张贤明;;生物法在油田地面处理及地下开采系统中的应用[J];化工进展;2016年11期

10 田冬梅;王洁莹;袁悦;胡贝贝;邱钰婷;林新;;一种新的Bola型表面活性剂及其临界胶束浓度的不同方法测定[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付平;余吉良;陈京生;霍然;邵忠华;刘倩;吴应德;;微生物驱后油田采出液地面增殖技术[J];油田化学;2015年02期

2 高配科;王燕森;张宏祚;潘晓轩;李国强;马挺;;两株嗜热解烃菌对原油的降黏机制[J];化工学报;2013年11期

3 汪洋;陈杰;王智慧;杨超;毛在砂;;多相传质过程中的Marangoni效应[J];化工学报;2013年01期

4 曹瑞波;韩培慧;高淑玲;;不同驱油剂应用于聚合物驱油后油层的适应性分析[J];特种油气藏;2012年04期

5 伍晓林;赵玲侠;马挺;俞理;乐建君;;大庆油田聚驱后油藏内源微生物激活剂的筛选和效果评价[J];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4期

6 曹功泽;徐登霆;张绍东;巴燕;刘涛;孙刚正;;胜利油田沾3断块内源微生物现场激活试验及分析[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2年07期

7 于登飞;董汉平;俞理;崔庆峰;夏文杰;于登秀;;内源微生物长岩心激活实验研究[J];油田化学;2012年02期

8 代学成;王红波;许念;刘娟;崔庆峰;;内源微生物驱油激活配方筛选评价指标探讨[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2年02期

9 赵玲侠;高配科;曹美娜;高梦黎;李国强;朱旭东;马挺;;大庆聚驱后油藏内源微生物群落结构解析与分布特征研究[J];环境科学;2012年02期

10 郭辽原;张玉真;杨年文;巴燕;王红;汪卫东;;邵家油田沾3块内源微生物驱激活剂优化及现场试验[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2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俊杰;高光军;宋永亭;张君;王静;汪卫东;;胜利油田单12区块内源微生物分子生态研究[J];石油钻采工艺;2006年01期

2 曹功泽;徐登霆;张绍东;巴燕;刘涛;孙刚正;;胜利油田沾3断块内源微生物现场激活试验及分析[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2年07期

3 刘涛;曹功泽;巴燕;潘洪哲;刘岩;;沾3区块内源微生物激活及现场试验[J];石油与天然气化工;2012年04期

4 程海鹰;王修林;徐登霆;马光东;汪卫东;;内源微生物提高采收率实验研究[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6年01期

5 栾传振;袁长忠;段传慧;郭辽原;;内源微生物在模拟油藏条件下的生长代谢规律[J];石油钻采工艺;2006年01期

6 栾传振;段传慧;袁长忠;赵凤敏;;沾3块内源微生物驱油物模研究[J];钻采工艺;2006年02期

7 王鲁玉;马振生;李金发;门海英;牛淑芳;李宏忠;;单家寺油田单12块内源微生物驱油试验研究[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6年03期

8 张国珍;;内源微生物驱油技术现场应用效果显著[J];国外油田工程;2008年09期

9 包木太;王兵;袁长忠;李希明;;胜利油田沾3区块内源微生物室内模拟激活实验研究[J];化工学报;2008年09期

10 宋智勇;郭辽原;高光军;段传慧;张君;;内源微生物驱油物模实验及其群落演变研究[J];石油钻采工艺;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陈爱华;方新湘;安斌;武俊学;;内源微生物提高原油采收率物理模拟驱油实验研究[A];提高油气采收率技术文集[C];2009年

2 黄立信;董汉平;俞理;吴庆红;崔庆锋;;油藏内源微生物分布研究[A];第十次全国环境微生物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程强 苏惠峰;内源微生物驱项目初见成效[N];中国石化报;2014年

2 记者 宋鹏 通讯员 薛梅 胡晓芸;新疆内源微生物试验实现新突破[N];中国石油报;2011年

3 记者刘宪广 通讯员王蕾;微生物赶着原油跑[N];中国石油报;2010年

4 特约记者 王蕾;新疆油田内源微生物技术增油超过1500吨[N];中国石油报;2011年

5 记者 郑代玉;胜利油田采油院承担一项国家科技部“863计划”重点 研究项目[N];东营日报;2009年

6 记者 宋鹏 通讯员 薛梅 王磊;小小微生物激活地层休眠油[N];中国石油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崔庆锋;新疆典型油藏内源微生物激活及驱油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14年

2 修建龙;内源微生物驱油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11年

3 宋永亭;油藏内源产表面活性剂微生物的选择性激活[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王兵;油藏内源微生物的选择性激活条件优化及分子生态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2 孔祥平;激活胜利油田单12区块内源微生物提高原油采收率室内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3 吴超;内源微生物激活体系筛选、优化及评价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08年

4 高配科;油藏内源微生物高效激活剂筛选与评价[D];南开大学;2011年

5 刘岩;胜利油田沾3内源微生物驱油技术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6 张静楠;内源微生物驱油物理模拟实验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11年

7 袁书文;模拟油藏条件下内源微生物菌群变化与驱油效能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8 张强;稠油油藏甲烷化内源微生物激活条件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本文编号:23311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3311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092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