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基于双储能元件的钻机制动能量回收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22 07:37
【摘要】:石油钻机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再生制动能量和公共直流母线的冗余能量不能有效回收利用,只能经能耗制动消耗掉,造成能源的浪费。为此,提出采用能量回收和再应用的方式解决此类问题。通过分析钻机对储能控制系统的需求及对几种能量回收方法的比较,提出采用双储能控制系统的制动能量回收方法。现场应用结果表明:双储能控制系统的引入既减小了正常钻井过程中冲击载荷和制动能量对控制系统的影响,也可确保对冗余能量的有效回收利用,降低发电机的燃油和保养费用;减少了对发电机的功率需求,进而减少前期的采购费用,间接减少了后期设备的折旧和维护费用。该系统的引入全年可节省单个钻机成本43.2万元以上。
[Abstract]:The regenerative braking energy produced by the oil drilling rig and the redundant energy of the common DC bus can not be recovered effectively, but can only be consumed by energy consumption braking, resulting in a waste of energy. Therefore, energy recovery and reuse are proposed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drilling rig for energy storage control system and the comparison of several energy recovery methods, a braking energy recovery method with dual energy storage control system is proposed. The field applic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troduction of dual energy storage control system not only reduces the impact load and braking energy on the control system during normal drilling, but also ensures the effective recovery and utilization of redundant energy. Reduction of fuel and maintenance costs for generators; The power requirement of generator is reduced, and the purchase cost is reduced, and the depreciation and maintenance cost of equipment is reduced indirectly.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system can save the cost of a single drilling rig more than 432000 yuan.
【作者单位】: 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国家油气钻井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渤海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塔里木钻井分公司 大庆钻探工程公司钻井三公司
【基金】:工信部“第七代超深水钻井平台(船)创新专项”——“钻井包集成及部分关键设备应用研究”(工信部联装[2016]24号)
【分类号】:TE9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兴华;张志伟;魏培静;杨飞;吴迪;刘晶晶;;基于双储能元件的钻机制动能量回收应用研究[J];石油机械;2018年08期

2 ;阿特拉斯·科普柯静音型SmartRig钻机进入中国[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2008年11期

3 余海波;;优化流程 精细管理 提高钻机搬家速度[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6年22期

4 何小英;朱奇先;田斌;方永春;;直流钻机能耗制动系统研究[J];电气传动;2016年12期

5 ;我校ZJ45型5000m钻机起架成功[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6 张宇;;威猛D300×500水平导向钻机[J];工程机械;2007年10期

7 吴月先;新疆需求超深大钻机[J];石油矿场机械;2005年01期

8 郭长勇;南机厂中标墨西哥钻机项目[J];河南石油;2003年01期

9 郭长勇;南阳机厂中标墨西哥钻机项目[J];石油机械;2002年12期

10 ;胜利油田现行钻机存在问题及改进意见[J];石油钻采机械通讯;197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郑满圈;张子胜;王维忠;李武幸;张建军;;国外钻机新技术[A];2005年石油装备技术发展学术交流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熊景昌;;平台钻机甲板布置探讨[A];2008年度海洋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孙元秀;危峰;秦斌;;5000m新型快移快装钻机的研制[A];2005年石油装备技术发展学术交流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冯定;唐海雄;周魁;胡泽刚;徐杰;黄朝斌;柳进;李寿勇;;模块钻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A];2008年石油装备学术年会暨庆祝中国石油大学建校55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柴占文;牟长清;侯召坡;张杰;陈玲;王贵平;;4000m低温车载钻机固控系统的研制[A];2011年石油装备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11年

6 张勇;;光纤光栅安全监测系统在钻机上的应用[A];河南省汽车工程学会第二届科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旋挖钻机的过滤装置[A];加强科技创新 服务公司发展——陕西天地地质有限责任公司科学技术创新成果论文集(2017)[C];2017年

8 汪金桃;;低温钻机金属材料性能与工艺研究[A];2008年石油装备学术年会暨庆祝中国石油大学建校55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孙宇新;傅艳恕;沈兆武;王金相;张晓立;;特种爆破解决大型钻机卡钻中一些冲击动力学问题分析[A];第八届全国冲击动力学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李鑫;;平台钻机模块集中供电方案研究[A];2010年度海洋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过奕辰;宝石低温钻机首次亮相俄罗斯[N];宝鸡日报;2017年

2 周元宝 刘晓红 李艺;“王牌”钻机是这样炼成的[N];中煤地质报;2015年

3 特约记者 李家起邋通讯员 于建华 杨安金;中成装备制造公司模块钻机配套技术推广应用[N];中国石油报;2008年

4 许忠邋通讯员 赵晨 周安辉;吐哈ECDC——6钻机刷新埃及油田四项纪录[N];中国石油报;2007年

5 徐晓军;新型钻机[N];中国乡镇企业报;2003年

6 记者 王晶 高照 杜海滨;钻机总量不变 五年增收两倍[N];中国石油报;2013年

7 ;新型变频钻机研制成功[N];今日信息报;2004年

8 刘生飞;甘肃局一四五队推进钻机承包经营[N];中煤地质报;2011年

9 栗清振邋特约记者 左世云;中油技开为PDVSA培训钻机操作工程师[N];中国石油报;2007年

10 方文华 戴东平;4000米橇装钻机系列形成[N];中国石化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鸿雁;深水钻机集成监控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5年

2 岳吉祥;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钻机系统选型与布局优化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3 康辉梅;旋挖钻机工作装置力学特性研究与优化[D];中南大学;2011年

4 郑俊华;JDD-100型城市地质调查钻机电液比例自动钻进系统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兴华;基于双储能元件的钻机制动能量回收应用研究[D];长安大学;2017年

2 王新峰;网电钻机供电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3 王清峰;基于可靠性最优化的新型钻机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4 杨建磊;固定式海洋平台钻机模块化设计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5年

5 张晓莹;辽河油田50DB钻机液压系统的设计与分析[D];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

6 李涛;分布式网络在钻机监控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7 刘占鹏;4000m低温钻机系统方案设计[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5年

8 鲜前;七轴钻机底盘三桥转向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7年

9 赵静;新型车载钻机立柱结构的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10 徐葱葱;深水半潜式平台钻机系统布局优化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5年



本文编号:23485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3485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30b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