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氧化铝表面Ti修饰对负载金属Mo分散性能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12-12 10:21
【摘要】:分别用扫描透射-高角环形暗场像(HAADF-STEM)和高分辨电子显微技术(HREM)表征了氧化态和硫化态Mo/Al_2O_3,Mo/6%TiO_2-Al_2O_3,Mo/12%TiO_2-Al_2O_3催化剂中MoO_3颗粒尺寸和MoS_2片晶的层数与长度,发现氧化态催化剂中MoO_3颗粒的平均尺寸从Ti修饰前的0.7nm增加到修饰后的1.0nm;硫化态催化剂中MoS_2片晶的平均层数从1.1增加到1.2,平均长度从3.0nm增加到3.2nm。并从金属-载体相互作用理论解释了其形成机理。基于以上结果,根据MoO_3颗粒和MoS_2片晶中钼原子数变化,研究了催化剂硫化过程中金属晶粒的生长演变过程。
[Abstract]:The oxidized and vulcanized Mo/Al_2O_3,Mo/6%TiO_2-Al_2O_3, were characterized by scanning transmission-high-angle ring dark field image (HAADF-STEM) and high-resolution electron microscopy (HREM), respectively. The size of MoO_3 particles and the number and length of MoS_2 wafers in Mo/12%TiO_2-Al_2O_3 catalysts were investigated. It was found that the average size of MoO_3 particles in the oxidized catalysts increased from 0.7nm before Ti modification to 1.0 nm after modification. The average number of layers and the average length of MoS_2 wafers increased from 1.1 to 1.2 and from 3.0nm to 3.2 nm in the vulcanized catalyst.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is explained by the theory of metal-carrier interaction. Based on the above results, the growth and evolution of metallic grains in the vulcanization of the catalyst were studied according to the changes of the number of molybdenum atoms in the MoO_3 particles and MoS_2 wafers.
【作者单位】: 中国石化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
【基金】: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合同项目(FX1502)
【分类号】:TE624.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张志民;郭长友;凌凤香;沈智奇;;氧化铝表面钛改性的机理分析[J];石油炼制与化工;2012年10期

2 翟京宋;;加氢催化剂的硫化[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1年01期

3 王继元;堵文斌;陈韶辉;朱庆奋;曾崇余;;TiO_2载体在柴油加氢脱硫中的应用进展[J];化工进展;2010年04期

4 左东华,聂红,Michel Vrinat,石亚华,Michel Lacroix,李大东;硫化态NiW/Al_2O_3催化剂加氢脱硫活性相的研究Ⅰ.XPS和HREM表征[J];催化学报;2004年04期

5 孙万付,张喜文,马波,索继栓,李树本;硫化条件对加氢裂化催化剂金属硫化度的影响[J];燃料化学学报;2000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海升;钟方;许世业;;加氢催化剂预硫化技术进展[J];石化技术与应用;2017年03期

2 郭长友;沈智奇;凌凤香;王少军;张会成;;氧化铝表面Ti修饰对负载金属Mo分散性能的影响[J];石油炼制与化工;2017年03期

3 郭长友;沈智奇;凌凤香;王少军;张会成;;采用HREM表征和晶体学阐释MoS_2/TiO_2界面的微观结构[J];石油炼制与化工;2017年02期

4 张强;丁巍;王鼎聪;赵德智;杨辰思;张志伟;;分步预硫化Mo-Ni/γ-Al_2O_3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加氢催化性能[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17年01期

5 梅丛蔚;李立昌;梅德清;赵晓东;袁银男;;V_2O_5/TiO_2与MoO_3/TiO_2催化剂表面结构形貌及其对催化氧化碳烟活性的影响[J];环境科学研究;2016年11期

6 刘丽;郭蓉;孙进;丁莉;杨成敏;段为宇;姚运海;;柴油加氢脱硫催化剂的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16年11期

7 赵玲珑;;加氢裂化催化剂硫化过程温度控制[J];化工管理;2016年26期

8 袁洪生;;提高柴油加氢精制催化剂活性的方法[J];石化技术;2016年08期

9 杨超;关明华;尹泽群;;新型高效硫化剂FSA-55性能分析[J];炼油技术与工程;2016年07期

10 倪雪华;龙湘云;聂红;陈文斌;刘清河;;硫化压力对NiW/Al_2O_3催化剂加氢脱硫催化性能的影响[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16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长友;沈智奇;张志民;;进展与述评TiO_2·Al_2O_3复合氧化物载体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11年07期

2 郭振莲;张孔远;刘晨光;;Ti改性氢氧化铝干胶制备Pt/Al_2O_3-TiO_2催化剂的研究[J];石油炼制与化工;2010年09期

3 孙学文;;炼油厂产品深度脱硫工艺的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09年04期

4 沈俭一;石国军;;燃料油深度加氢脱硫催化剂的研究进展[J];石油化工;2008年11期

5 葛晖;李学宽;秦张峰;王建国;;油品深度加氢脱硫催化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08年10期

6 朱银华;周亚新;杨祝红;陆小华;冯新;;新型Mo/TiO_2的噻吩加氢脱硫性能[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07年04期

7 左东华,谢玉萍,聂红,石亚华,李灿;4,6-二甲基二苯并噻吩加氢脱硫反应机理的研究 Ⅰ.NiW体系催化剂的催化行为[J];催化学报;2002年03期

8 王军,马刚,胡玉海,董林,陈懿;NiO在γ-Al_2O_3及 TiO_2/γ-Al_2O_3载体上的表面存在状态[J];无机化学学报;2001年01期

9 刘敬利;蒋建明;魏昭彬;辛勤;;CoMo/TiO_2和CoMo/γ-Al_2O_3催化剂硫化行为的研究[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1994年04期

10 建谋;金泽明;石亚华;李大东;;硫化温度对NiWF/Al_2O_3催化剂性能的影响[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1994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谈世韶,汪仁;镧对氧化铝载体性能的影响[J];稀土;1988年02期

2 方学兵,钱君律,伍艳辉,刘仲能;氧化铝载体研究新进展[J];上海化工;2003年03期

3 张俊;王俊杰;方贤深;;氧化铝载体的水合、烧结实验研究[J];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2008年02期

4 季洪海;凌凤香;沈智奇;王少军;;胶溶剂用量对氧化铝载体物化性质的影响[J];石油与天然气化工;2011年05期

5 史建文;李大东;薛用芳;张希智;田敏;;挤出成型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对氧化铝载体物性的影响[J];石油化工;1985年06期

6 庄良炜;张平;周莉;邱孝培;;三叶形氧化铝载体挤出成型新技术[J];化学工程师;1989年01期

7 郭洪生,倪雪梅,,叶勇;氧化铝载体的回收[J];沈阳化工;1995年02期

8 朱支蔷;氧化铝及其载体的热分析方法研究[J];化学世界;1998年07期

9 张永刚,闫裴;活性氧化铝载体的孔结构[J];工业催化;2000年06期

10 张新波,李小年,霍超,岑亚青,祝一锋,刘化章;氧化铝负载钌基氨合成催化剂的制备条件及载体改性[J];催化学报;200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王爱琴;丛伟民;汪荣慧;王晓东;张涛;;氧化铝载体颗粒尺寸对金催化性能的影响[A];第十三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杨卫亚;凌凤香;沈智奇;王少军;;具有多级孔道结构的大孔氧化铝的制备与表征[A];第十七届全国分子筛学术大会会议论文集[C];2013年

3 刘广宇;孙晨;张宏勋;赵韶娟;;无机铝源制备介孔氧化铝[A];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全国应用化学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赵青;赵云昆;朱增赞;;γ—Al_2O_3耐热性能研究进展[A];第四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彭卫国;周继承;廖利民;;螺旋通道型旋转床超重力碳分法制备大孔容纳米活性氧化铝[A];第三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下)[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曲丽红;中孔金属氧化物(氧化铝、氧化镍等)的合成、表征及催化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6年

2 尚兴付;介孔γ-氧化铝及其负载的镍镁氧化物制备和催化应用[D];上海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惠坤龙;轻质油品的硫醇醚化脱硫醇工艺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2 沈普霖;大孔α氧化铝中钯分布及制备工艺对CO偶联反应的影响[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3 刘芳;高热稳定性纳米晶相介孔氧化铝的合成及其在CO和C_3H_6氧化反应中的应用[D];福建师范大学;2016年

4 高奋娥;纳米钴团簇在氧化铝载体上成核机制研究[D];中北大学;2017年

5 王临江;介孔氧化铝分子筛的制备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6 杨永辉;磁性微球形氧化铝载体与催化剂制备及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6年

7 宋美芹;蜂窝状氧化铝空心微球负载的钴—钼脱硫催化剂的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0年

8 訾仲岳;球形氧化铝的制备及应用[D];大连工业大学;2013年

9 彭翠娜;双介孔氧化铝的制备及其应用[D];天津大学;2010年

10 梁旭;Al_2O_3物性对Ni/Al_2O_3催化剂丁炔二醇二段加氢性能的影响[D];山西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3743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3743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c26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