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低渗透油藏微乳液驱油提高采收率机理研究

发布时间:2018-12-14 14:12
【摘要】:本文分别利用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甜菜碱、吐温-20作为表面活性剂,正丁醇作为助表面活性剂,制备了不同体系的微乳液体系,并测定其界面张力、粒度分布曲线、粘度和稳定性等参数。选用十二烷基甜菜碱配制成的微乳液进行物理模拟实验,以大庆油田低渗透岩心为实验对象,进行启动压力梯度测定、相对渗透率曲线测定、光刻玻璃模型剩余油研究实验、微乳液驱油实验和岩心微观解剖实验,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微乳液提高采收率的机理。微乳液中的表面活性剂可以吸附在岩石表面,大幅度降低固-液界面张力,减小了边界层流体流动的渗流阻力,使细小孔隙中的流体在较小的驱替压差下就可以克服粘附力而参与流动。同时,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可以解离出一定量的电荷,这些电荷可以吸附在边界层流体的表面,压缩扩散双电层,从而降低了边界层的厚度,增大了孔隙的实际过流面积。因此,微乳液体系可以大大降低岩心的启动压力梯度,减小渗流过程中的阻力。油水界面张力的降低使油滴的变形更加容易,削弱了贾敏效应产生的附加阻力,使油相的相对渗透率显著增加,并降低了残余油饱和度。微乳液对油滴状剩余油和膜状剩余油的驱替效果最好,而对盲端状剩余油的驱替效果最差。喉道半径和孔喉比是影响微乳液驱油效果的最主要因素。微乳液能够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和启动压力梯度、改善油水流度比,因此能够大幅度提高原油采收率。
[Abstract]:Using sodium dodecyl sulfate, dodecyl betaine, tween-20 as surfactant and n-butanol as cosurfactant, the microemulsion systems of different systems were prepared, and the interfacial tension and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curves were measured. Viscosity and stability parameters. The microemulsion prepared by dodecyl betaine was selected for physical simulation experiment. The starting pressure gradient, relative permeability curve and residual oil of lithographic glass model were measured with low permeability core in Daqing Oilfield. The mechanism of increasing oil recovery by microemulsion was analyzed from different angles by microemulsion flooding experiment and core microdissection experiment. The surfactant in the microemulsion can be adsorbed on the rock surface, which greatly reduces the solid-liquid interfacial tension and the flow resistance of the boundary layer fluid. When the displacement pressure difference is small, the fluid in the fine pore can overcome the adhesion force and participate in the flow. At the same time ionic surfactants can dissociate a certain amount of charges which can adsorb on the surface of the boundary layer fluid and compress and diffuse the double electric layer thus reducing the thickness of the boundary layer and increasing the actual overcurrent area of the pore. Therefore, the microemulsion system can greatly reduce the starting pressure gradient of the core and reduce the resistance in the seepage process. The decrease of oil-water interfacial tension makes it easier to deform the oil droplets, weakens the additional resistance produced by the Jamin effect, increases the relative permeability of the oil phase, and decreases the residual oil saturation. The displacement effect of microemulsion on oil droplet residual oil and membrane residual oil is the best, while that on blind terminal residual oil is the worst. Throat radius and pore throat ratio are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affecting the oil displacement effect of microemulsion. The microemulsion can reduce the interfacial tension and the starting pressure gradient, improve the oil-water mobility ratio, so the oil recovery can be greatly improved.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E357.4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干佐;张延良;;烃对微乳液形成的影响[J];石油学报;1986年02期

2 李干佐;王果庭;李淑贞;陈一飞;杨艳君;;微乳液特性参数R与其组成、温度、盐度的关系[J];油田化学;1986年04期

3 郭荣;李干佐;;阴离子型微乳液的电导行为及其溶液结构[J];化学学报;1987年01期

4 郭荣;;微乳液的特性与应用[J];江苏化工;1989年04期

5 刘大中;一种微乳液的制备[J];山东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6 刘杰凤,瞿金清,杨卓如,王志辉;聚合物微乳液及其应用[J];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2002年03期

7 邵庆辉,古国榜,章莉娟,沈培康;微乳液系统的研究和应用现状与展望[J];江苏化工;2002年01期

8 王文涛,王建刚,赵庆韬,于林超;D相乳化法微乳液的制备及物理模拟应用[J];精细石油化工;2003年05期

9 赵保卫,朱利中;微乳液对难溶有机物的增溶作用及影响因素[J];中国环境科学;2003年05期

10 赵保卫,朱利中;微乳液对部分难溶芳烃的增溶作用及机理[J];自然科学进展;2003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宋菲;徐洁;侯万国;;无表面活性剂微乳液[A];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薛鲁燕;黄锡荣;;适宜漆酶催化活力表达的新型离子液体微乳液的构建[A];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刘燕;郭霞;郭荣;;吩噻嗪与微乳液的相互作用[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4 李成海;李辉;廖洪扬;;微乳液膜提取钪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5 李娜;郑利强;;离子液微乳液微极性以及其对无机盐和生物大分子增溶性质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一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丰隽莉;王正武;俞惠新;郭宝民;;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包封维生素E微乳液的研究及体外缓释性能[A];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五届年会暨第四届东西方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康纯;闻利毓;丁仲伯;朱霞石;郭荣;;微乳液在生物碱薄层色谱中作为流动相的研究[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8 李欣玮;郑利强;佟振合;;离子液微乳液的性质及其作为9-取代蒽光二聚反应微反应器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胶体与界面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9 李娜;郑利强;;少量水在BmimBF_4/TX-100/三乙胺反相微乳液的增溶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胶体与界面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10 郑利强;;离子液微乳液及活性离子液的研究[A];第29届[2009]中国洗涤用品行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中玉;微乳液及临界溶液中的若干化学反应[D];兰州大学;2013年

2 赵学艳;微乳液凝胶及其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3 卫俊杰;含离子液体微乳液的构建和性质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4 苏宝根;超临界CO_2微乳液的热力学性质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5 陈均;微(细)乳液体系中聚合物胶乳和无机纳米粒子的制备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6 陈圆;生物活性物质在微乳液液—液界面上的分配与转移[D];扬州大学;2007年

7 张国平;离子液体微乳液中纳米材料的合成与应用[D];湖南大学;2011年

8 喻文;超临界CO_2微乳液相行为、微观结构及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9 周永晟;超临界二氧化碳微乳液的相行为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10 吴跃焕;木器涂料用高固含量苯乙烯—丙烯酸酯微乳液的合成及其机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向军;均相微乳液驱室内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2 江冬瑜;离子液体微乳液催化酯化反应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3 鄢克倩;C_nE_m稳定的疏水离子液体基微乳液的构建及应用[D];山东大学;2015年

4 刘仕琪;超临界CO_2流体中棉的酶退浆技术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5 姜伟;煤层气储层压裂用微乳液助排剂及高效返排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14年

6 夏文俭;离子液体微乳液中四种有机反应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14年

7 吕玉甲;微乳液吸收处理油漆生产过程中VOCs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8 李谦;耐温微乳液和开关乳状液的制备及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9 李倩;疏水离子液体包水微乳液的构建与添加剂效应[D];山东大学;2016年

10 徐凡;含离子液体的无表面活性剂微乳液预处理水葫芦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3787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3787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e84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