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上古生界层序地层格架及含气砂体沉积演化特征

发布时间:2018-12-25 17:15
【摘要】:鄂尔多斯盆地长期存在"南油北气"的固有认识,晚古生代早期砂体不发育与分布规律不清的认识,长期制约了盆地东南部天然气勘探开发的步伐。因此,加强盆地东南部上古生界煤系含气地层地质方面的研究、尤其是层序地层与储集砂体成因研究,对进一步增储上产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作者采用Vail经典层序地层理论与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上古生界进行层序地层研究:首先对层序界面进行识别,以岩性、旋回和沉积特征变化作为识别依据,并提出二级层序界面上下岩性组合变化巨大、二级界面之上叠置的低位砂厚度巨大的观点,共将本溪组—石盒子组划分为3个二级层序,11个三级层序;其次根据层序内部砂体堆积、迁移样式对体系域进行了划分。通过大量钻井的层序单元追踪对比与岩心精细描述,重点分析层序格架内主要含气层段本溪组、山西组及盒8段储集砂体的空间叠置关系,结合不同时期基准面旋回变化及其形成机制对其进行探讨,认为优势含气层段储集层中本2段具有障壁迁移、毯式连通,山2段具有低位控砂、面线连通,山1段具有侧向迁移、接触式连通,盒8段具有迁摆叠置、多向连通的特点。
[Abstract]:The inherent knowledge of "South oil-north gas" existed for a long time in the Ordos Basin, and the recognition that the sand bodies did not develop and the distribution law was unclear in the early Paleozoic, which restricted the pace of natural gas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the southeastern part of the basin for a long time. Therefore, it is of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strengthen the geological study of the Upper Paleozoic gas bearing strata in the southeastern part of the basin, especially the formation of sequence stratigraphy and reservoir sand bodies. In this paper, the Vail classical sequence stratigraphy theory and method are used to study the Upper Paleozoic in the southeast of Ordos Basin. Firstly, the sequence interface is identified, and the lithology, cycle and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are used as the basis for the identification. The viewpoint that the upper and lower lithologic assemblages of the secondary sequence interface change greatly and the low sand thickness superimposed on the secondary interface is huge is put forward. Benxi formation-Shihezi formation is divided into 3 secondary sequences and 11 third order sequences. Secondly, the system tracts are divided according to the sandbody accumulation and migration patterns. Based on the tracing and correlation of a large number of well-drilled sequence units and the fine description of the cores, the spatial overlay relationships of the main gas bearing member Benxi formation, Shanxi formation and Ke 8 member reservoir sand bodies in the sequence framework are analyzed. Combined with the change of base-level cycle in different periods and its formation mechanism,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is 2 member of the dominant gas-bearing reservoir has barrier migration, blanket connectivity, low sand control and plane line connection. Shan 1 has lateral migration, contact connection, box 8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endulum superposition and multidirection connectivity.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1072084)资助~~
【分类号】:P618.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林,夏新宇,戴金星,洪峰;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富集的主要控制因素[J];石油实验地质;2000年02期

2 吴春萍;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致密砂岩储层测井地质评价[J];特种油气藏;2004年01期

3 李锦华;;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古生界储层特征[J];石油化工应用;2008年06期

4 王辛;周文;谢润成;李正健;;大牛地上古生界天然气地化特征与气源追踪[J];天然气技术与经济;2011年02期

5 郭福祥;;滇西上古生界分区和板块构造[J];云南地质;1985年03期

6 赵林,夏新宇,戴金星;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的运移与聚集[J];地质地球化学;2000年03期

7 付金华;段晓文;姜英昆;;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地质特征及勘探方法[J];中国石油勘探;2001年04期

8 袁志祥;陈洪德;陈英毅;;鄂尔多斯盆地塔巴庙地区上古生界天然气富集高产特征[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6期

9 李仲东;过敏;李良;惠宽洋;永平;;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塔巴庙地区上古生界低压力异常及其与产气性的关系[J];矿物岩石;2006年04期

10 郑松;陶伟;袁玉松;邹艳荣;王云鹏;赵长毅;胡圣标;;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气源灶评价[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剑;罗霞;单秀琴;马成华;张水昌;戴金星;;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地球化学[A];《国际有机裹体研究及其应用》短训班第十四届全国包裹体及地质流体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冯少南;许寿永;林甲兴;杨德骊;;上古生界的研究[A];中国地质科学院文集(1981)[C];1983年

3 罗霞;李剑;单秀琴;马成华;刘锐蛾;张永昌;戴金星;;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地球化学[A];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4 杨华;张文正;李剑锋;昝川莉;;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天然气的地球化学研究[A];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5 胡宗全;朱建辉;;渤海湾盆地中南部上古生界天然气资源潜力[A];第二届中国石油地质年会——中国油气勘探潜力及可持续发展论文集[C];2006年

6 郑茂华;沈金松;;鄂北上古生界测井资料气层识别与评价方法[A];中国地球物理第二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杨磊;刘池阳;;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上古生界测井层序地层研究[A];第九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冉利民;;塔巴庙地区上古生界测井资料气层识别与产能预测[A];中国地球物理第二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郑和荣;胡宗全;;渤海湾盆地与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成藏条件对比分析[A];第三届全国沉积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10 苗建宇;李文厚;;鄂尔多斯盆地子洲-清涧地区上古生界储层研究[A];第九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代俭科;埕岛上古生界两层段试获油气流[N];中国石化报;2013年

2 张抗;“大北方”上古生界:油气勘探新层系[N];中国石化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吴岗;中国古地层探秘[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平;鄂尔多斯盆地横山—靖边地区上古生界储层特征研究[D];西北大学;2015年

2 王伟力;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上古生界致密砂岩气藏成藏模式及分布规律[D];长安大学;2015年

3 李浩;鄂尔多斯盆地中部上古生界烃源岩研究[D];西北大学;2015年

4 张蔚红;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气田上古生界储层特征研究[D];西北大学;2016年

5 李仲东;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压力异常及其与天然气成藏关系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6年

6 过敏;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特征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7 郭德运;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古生界沉积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8 袁志祥;论塔巴庙上古生界隐蔽气藏[D];成都理工大学;2005年

9 刘志武;华北盆地南部上古生界储层地质与油气成藏条件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10 姜烨;鄂尔多斯中东部上古生界层序地层与深盆气储层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立;延安气田延气2-延128井区上古生界致密砂岩气测井解释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2 胡维强;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地球化学特征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3 杨明明;延长东区上古生界盒8储层特征及综合评价[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4 王倩;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动力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5 马玉龙;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构造演化、岩性与裂缝形成关系浅析[D];西北大学;2015年

6 王方超;大港油田中南部上古生界沉积相分析及储层研究[D];长江大学;2015年

7 王新;延长东区上古生界本溪组天然气分布规律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8 舒广强;冀中坳陷大城凸起上古生界煤成气成藏史数值模拟[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9 张e鹐,

本文编号:23914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3914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72f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