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济阳坳陷页岩油勘探实践与认识

发布时间:2018-12-31 19:54
【摘要】:北美在海相页岩油的勘探开发中已获得巨大成功,显示页岩油工业化勘探开发的价值。在中国东部陆相断陷盆地典型代表济阳坳陷页岩油勘探实践中,利用烃源岩综合评价技术揭示了咸化湖泊泥页岩具有生烃早、生烃转化率高的成烃机制,利用泥页岩微观孔隙结构表征技术明确了纹层状岩相具有孔隙度高、孔径大和连通性好的储集性能,利用游离油定量评价技术建立了济阳坳陷不同沉积环境泥页岩有利岩相中游离油差异富集模式。与北美页岩油对比研究认为,济阳坳陷有利岩相发育是页岩油富集的基础,适宜演化程度是页岩油富集的条件,充足游离组分是页岩油富集的关键,良好可压性能是实现有效开发的保证。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适合于中国东部陆相断陷盆地咸化湖泊沉积页岩油选区评价标准。
[Abstract]:North America has achieved great success in the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arine shale oil, indicating the value of industrial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hale oil. In the exploration practice of shale oil in Jiyang Depression, a typical continental faulted basin in eastern China, the hydrocarbon generation mechanism of brackish lake shale is revealed by using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technique of source rock,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early hydrocarbon generation and high hydrocarbon generation conversion. The micropore structure characterization of shale shows that the laminated facies have high porosity, large pore size and good connectivity. A model of differential enrichment of free oil in the favorable lithofacies of shale in different sedimentary environments in Jiyang depression was established by using free oil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technique. In contrast with North American shale oil, the favorable lithofacies development in Jiyang depression is the basis of shale oil enrichment, the suitable evolution degree is the condition of shale oil enrichment, and the sufficient free component is the key to shale oil enrichment. Good compressibility is the guarantee of effective development. On this basis, the evaluation criteria suitable for the selection of saline lake sedimentary shale oil in continental faulted basins in eastern China are established.
【作者单位】: 中国石化油田勘探开发事业部;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中国东部古近系陆相页岩油富集机理与分布规律”(2014CB239105) 山东省地质勘查项目“山东省页岩气成矿条件研究和资源潜力预测”[鲁勘字(2013)1号] 中国石化科技攻关课题“东营凹陷不同类型泥页岩烃类特征研究”(P15117)
【分类号】:P618.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民;石蕾;王文广;黄爱华;陈国辉;田善思;;中美页岩油、致密油发育的地球化学特征对比[J];岩性油气藏;2014年03期

2 张博;李群德;王武振;;河南油田陆相页岩油储层测井系列优化设计技术[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4年10期

3 张金川;林腊梅;李玉喜;唐玄;朱亮亮;邢雅文;姜生玲;荆铁亚;杨升宇;;页岩油分类与评价[J];地学前缘;2012年05期

4 章新文;李吉君;朱景修;颜鑫桐;罗曦;王民;卢双舫;;泌阳凹陷页岩油富集段资源评价及有利区预测[J];断块油气田;2014年03期

5 李吉君;史颖琳;章新文;陈祥;严永新;朱景修;卢双舫;王民;;页岩油富集可采主控因素分析:以泌阳凹陷为例[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4年07期

6 李婉君;张金川;荆铁亚;葛明娜;孙睿;;辽河西部凹陷页岩油聚集条件及有利区优选[J];特种油气藏;2014年01期

7 李登华;李建忠;黄金亮;汪少勇;王淑芳;;火山灰对页岩油气成藏的重要作用及其启示[J];天然气工业;2014年05期

8 张林晔;李钜源;李政;张金功;朱日房;包友书;;北美页岩油气研究进展及对中国陆相页岩油气勘探的思考[J];地球科学进展;2014年06期

9 邹才能;杨智;崔景伟;朱如凯;侯连华;陶士振;袁选俊;吴松涛;林森虎;王岚;白斌;姚泾利;;页岩油形成机制、地质特征及发展对策[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3年01期

10 边瑞康;武晓玲;包书景;聂海宽;;美国页岩油分布规律及成藏特点[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边瑞康;武晓玲;聂海宽;;渤海湾盆地南部古近系页岩油成藏特征研究[A];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S13石油天然气、非常规能源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分会场[C];2013年

2 唐玄;张金川;王香增;张丽霞;;鄂尔多斯盆地陆相页岩油气共生机理及资源前景[A];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S13石油天然气、非常规能源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分会场[C];2013年

3 何青芳;贺振建;张存霞;李慧;王长轩;;东营凹陷页岩古环境研究[A];中国古生物学会微体学分会第十五次学术年会中国古生物学会化石藻类专业委员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童姜楠;松辽盆地齐家地区青一段页岩油形成条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2 谢冰;济阳坳陷页岩油测井评价方法研究[D];长江大学;2015年

3 谢俊阳;页岩油“甜点”地球物理预测方法研究[D];长江大学;2015年

4 杜添添;页岩油资源评价及有利区预测[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5 史颖琳;页岩油富集可采主控因素分析[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6 葛明娜;辽河西部凹陷沙三段页岩油资源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7 李卓文;页岩油、气储集空间差异及其赋存方式比较研究[D];长江大学;2016年

8 王亚东;有机质类型及演化特征对页岩油、气富集规律的影响研究[D];长江大学;2016年

9 张宏哲;页岩油储层参数测井评价方法研究[D];长江大学;2016年

10 张凤伟;牛庄洼陷沙河街组页岩油储层特征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3970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3970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dbd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