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等效粗化技术在任丘碳酸盐岩油藏中的应用——以任丘潜山油藏为例

发布时间:2019-01-14 12:30
【摘要】:在Petrel建立精细储层模型的基础上,首先进行网格粗化,设计满足油藏数值模拟的"正交的粗的"网格系统;其次进行构造模型的粗化,包括构造断面粗化和地层层面粗化;最后运用多种粗化计算方法进行基质属性及裂缝属性模型的粗化。在此基础上,对粗化后的地质模型进行验证与输出。研究发现,等效粗化后的网格模型能够反映原模型的地质特征及流动响应,有效地为Eclipse输出了油藏数模模型,探索了碳酸盐岩双孔隙介质储层地质建模与数值模拟有效链接的可靠途径,形成了精细储层模型等效粗化技术流程。等效粗化技术在任丘潜山碳酸盐岩油藏的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地质效果,为后期油藏的数值模拟和剩余油分布研究提供了基础地质保障,同时为任丘地区开展地温场及地热综合利用研究提供了扎实的地质依据。同时,该研究可为其他类似油藏的研究提供借鉴。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the fine reservoir model established by Petrel, the grid coarsening is firstly carried out to design the "orthogonal coarse" grid system for reservoir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the coarsening of the structural model, including structural cross-section coarsening and stratigraphic layer coarsening, is carried out. Finally, coarsening of matrix attribute and crack attribute model is carried out by various coarsening methods. On this basis, the coarsening geological model is verified and outputted. It is found that the equivalent coarsened grid model can reflect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flow response of the original model, and effectively outputs the reservoir mathematical model for Eclipse. A reliable way to effectively link the geological modeling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carbonate double porosity reservoir is explored, and the equivalent coarsening process of fine reservoir model is formed. The equivalent coarsening technique has obtained good geological effect in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Renqiu buried hill carbonate reservoir, which provides the basic geological guarantee for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he late reservoir and the study of the remaining oil distribution. At the same time, it provides a solid geological basis for the study of geothermal field and geothermal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in Renqiu area. At the same time, the study can be used for reference in other similar reservoirs.
【作者单位】: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重大专项基金资助项目(2014E-35-05)
【分类号】:P618.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阳;侯加根;李永强;;碳酸盐岩缝洞型储集体特征及分类分级地质建模[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6年04期

2 康玉柱;;塔里木盆地沙参2井海相油气首次发现的历程与启迪[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4年06期

3 韩东;袁向春;胡向阳;吕心瑞;权莲顺;王英;;叠后地震储层预测技术在缝洞型储层表征中的应用[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4年09期

4 胡向阳;袁向春;侯加根;权莲顺;;多尺度岩溶相控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储集体建模方法[J];石油学报;2014年02期

5 陈青;袁炳强;董云鹏;程顺有;张春灌;;断裂识别新方法及其在肯尼亚Tana凹陷中的应用[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4期

6 曲少东;刘池阳;宋立军;李健;陈思谦;赵晓辰;毛光周;;梨树断陷小宽断裂带构造特征及演化[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4期

7 刘学利;汪彦;;塔河缝洞型油藏溶洞相多点统计学建模方法[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6期

8 李新华;鲁新便;何成江;李涛;;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储集体地震反射特征量化识别研究与开发应用[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2年08期

9 鲁新便;赵敏;胡向阳;金意志;;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三维建模方法技术研究——以塔河奥陶系缝洞型油藏为例[J];石油实验地质;2012年02期

10 侯加根;马晓强;刘钰铭;赵彬;;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多类多尺度建模方法研究:以塔河油田四区奥陶系油藏为例[J];地学前缘;2012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玉双;罗江华;张淑娟;许敏;吕晓伟;刘健;;等效粗化技术在任丘碳酸盐岩油藏中的应用——以任丘潜山油藏为例[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3期

2 李阳;吴胜和;侯加根;刘建民;;油气藏开发地质研究进展与展望[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7年04期

3 王鸣川;段太忠;计秉玉;;多点统计地质建模技术研究进展与应用[J];古地理学报;2017年03期

4 张军伟;谭阳;陈拓;申明德;梅志荣;;岩溶隧道侧部岩盘突水机制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17年05期

5 唐潮;陈小凡;杜志敏;乐平;;缝洞型油藏单井缝洞单元压降试井解释模型研究[J];油气藏评价与开发;2017年02期

6 李维岭;乔占峰;邓兴梁;倪新锋;张正红;常少英;李昌;苏东坡;邵冠铭;杨钊;;多孔介质储层表征技术在塔中地区上奥陶统礁滩储层中的应用[J];现代地质;2017年02期

7 何伟;马世忠;袁江如;冉启全;袁大伟;李东亮;牛东亮;王浩;;致密油储层不同尺度、多重介质建模方法研究——以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上甜点为例[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7年02期

8 王文龙;尹艳树;;储层建模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J];地质学刊;2017年01期

9 李海彬;;地层对比在走滑断层位移量计算中的应用——以松辽盆地梨树断陷皮家走滑断层为例[J];四川地质学报;2016年04期

10 喻思羽;李少华;何幼斌;段太忠;廉培庆;陶金雨;包兴;;基于样式降维聚类的多点地质统计建模算法[J];石油学报;2016年11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东;袁向春;胡向阳;吕心瑞;权莲顺;王英;;叠后地震储层预测技术在缝洞型储层表征中的应用[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4年09期

2 胡向阳;袁向春;侯加根;权莲顺;;多尺度岩溶相控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储集体建模方法[J];石油学报;2014年02期

3 胡向阳;李阳;权莲顺;孔庆莹;王英;吕心瑞;;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三维地质建模方法——以塔河油田四区奥陶系油藏为例[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3年03期

4 侯加根;马晓强;胡向阳;刘钰铭;齐得山;;碳酸盐岩溶洞型储集体地质建模的几个关键问题[J];高校地质学报;2013年01期

5 李阳;;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开发理论及方法[J];石油学报;2013年01期

6 刘学利;汪彦;;塔河缝洞型油藏溶洞相多点统计学建模方法[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6期

7 石书缘;尹艳树;冯文杰;;多点地质统计学建模的发展趋势[J];物探与化探;2012年04期

8 李新华;鲁新便;何成江;李涛;;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储集体地震反射特征量化识别研究与开发应用[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2年08期

9 段冬平;侯加根;刘钰铭;张友;岳大力;史燕青;;多点地质统计学方法在三角洲前缘微相模拟中的应用[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10 刘钰铭;侯加根;胡向阳;马晓强;赵彬;齐得山;;塔河油田古岩溶储集体三维建模[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德华;陈利新;缪长生;杨磊;荣杰;;具有边底水碳酸盐岩油藏见水特征分析[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8年04期

2 李勇;姚军;胡永乐;李保柱;;碳酸盐岩油藏窜流函数的建立与求解[J];吐哈油气;2009年01期

3 张德民;李国蓉;汤鸿伟;罗鹏;周大志;;碳酸盐岩油藏井间连通性研究方法[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0年06期

4 郑晓东,徐安娜,杨志芳,李勇根,刘颖;盐下特低孔渗碳酸盐岩油藏高产带地震预测方法研究(英文)[J];Journal of Chinese Geophysical Society Applied Geophysics;2005年02期

5 徐红梅;许涛;李辉;陈静;许占恒;;生产数据估算无水碳酸盐岩油藏单井地质储量[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1年15期

6 刘常红;陈志海;;塔河碳酸盐岩油藏产量递减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J];特种油气藏;2010年06期

7 柳明;张士诚;牟建业;李双明;张剑;;碳酸盐岩油藏非均质性对蚓孔扩展的影响[J];特种油气藏;2012年05期

8 谭廷栋;碳酸盐岩油藏测井评价新方法[J];物探与化探;1987年01期

9 邹洪岚;赵伦;汪绪刚;喻莲;蒋卫东;赫安乐;;分层酸压提高复杂碳酸盐岩油藏储量动用程度潜力评价[J];钻采工艺;2013年06期

10 陈志海,戴勇,郎兆新;缝洞性碳酸盐岩油藏储渗模式及其开采特征[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宗宇;汪洋;刘学利;陈姝媚;;塔河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溶洞综合识别模式研究[A];第二届中国石油地质年会——中国油气勘探潜力及可持续发展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驻地记者邹本强 通讯员张浩;辽河水力喷射钻孔技术在碳酸盐岩油藏首次应用获得成功[N];盘锦日报;2011年

2 熊聪茹 于涛;塔里木油田碳酸盐岩油藏探明储量逾3亿吨[N];中国矿业报;2014年

3 记者 李东 特约记者 杨勇;塔里木一体化加速碳酸盐岩油藏“变现”[N];中国石油报;2011年

4 特约记者 周鹏 通讯员 苏华;塔里木碳酸盐岩油藏形成百万吨产能[N];中国石油报;2009年

5 通讯员 简新 苟柱银;碳酸盐岩油藏“上得去稳得住产得多”[N];中国石油报;2012年

6 王造国;《塔河油田奥陶系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开发》出版[N];中国石化报;2003年

7 韩金保;科技攻关 老井焕发生机[N];中国石化报;2005年

8 周晓刚;碳酸盐岩油藏勘探开发潜力很大[N];中国石化报;2004年

9 任文博 刘娟;以水治水 增油3.5万吨[N];中国石化报;2006年

10 通讯员 吕德群 东方;2.8吨水换来1吨油[N];巴音郭楞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高正龙;K油田裂缝性油藏提高采收率体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2 张娜;碳酸盐岩油藏多尺度有限元流动模拟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3 康志宏;碳酸盐岩油藏动态储层评价[D];成都理工大学;2003年

4 于天忠;Oseil油田碳酸盐岩油藏裂缝描述及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08年

5 龙秋莲;塔河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堵水机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6 樊长江;滨里海盆地典型盐下碳酸盐岩油藏地震成像和储层预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7 张晓鹏;内陆湖泊非均质碳酸盐岩油藏勘探技术方法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益宁;碳酸盐岩油藏缝洞单元能量评价与开发技术政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2 杜箫笙;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主体开发方式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09年

3 程倩;塔河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流动规律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09年

4 修乃岭;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流动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08年

5 王禹川;哈6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生产动态特征分析[D];西南石油大学;2012年

6 史晓颖;碳酸盐岩油藏数值试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7 刘永辉;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渗透率等效计算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8 王倩;渤深6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能量补充方式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9 文怀忠;YM32碳酸盐岩油藏开发效果评价及优化配产[D];西南石油大学;2014年

10 姚卓成;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试井分析方法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4086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4086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332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