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湾裂缝性稠油油藏合理开发方式
[Abstract]:The fractured heavy oil reservoir of buried hill in Bohai Bay is an offshore reservoir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servoir fracture, high fluid viscosity and deep burial. If the conventional thermal recovery is developed, the heat loss of injected steam will be large, and if the cold recovery is developed, the larger viscosity of crude oil will lead to low oil displacement efficiency and sweep efficiency, and the reasonable exploitation is very difficult. In view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kind of reservoir, a large scale physical model is applied to the cold water drive of the target oil field by the combination of laboratory physical experiment and reservoir engineering. The development mechanism and adaptability of hot water flooding and hot water plus surfactant flooding are studied, and the reasonable development mode is verified by using the actual geological mod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velopment method of hot water plus surfactant is the best, and the others are hot water drive, cold water drive, steam drive and steam huff and puff. By comparing the development effect and economic benefit, it is recommended that the hot water drive should be used in the target area.
【作者单位】: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海上稠油热采技术”(2016ZX05025-004) 中海油研究总院开发研究院自立课题“渤海多层稠油油藏层系组合及井网井型研究”(2016OT-KF11)
【分类号】:TE5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师俊峰;吴晓东;竺彪;李丽;;稠油油藏优先开发排序方法[J];石油钻探技术;2007年01期
2 黄青华;;浅谈稠油油藏的开发技术[J];科技创新导报;2008年22期
3 李广梅;马德芝;黄晓;吴爱新;;稠油油藏工程方案后评价工作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9年04期
4 王英斌;董晶晶;杨洪;刘强;;稠油油藏开发技术对策分析[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1年04期
5 李利华;;草古1单元稠油油藏过程精细管理模式[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2年S1期
6 王灵奎,李群德,杜海鹏,钟祖兰,柴利文;非均质稠油油藏油水赋存状态研究[J];测井技术;2000年02期
7 К.Г.Щербина,Е.Ф.Зубков,韩伟,孙梅莲;用于处理难采储层和稠油油藏的高能技术[J];国外油田工程;2000年11期
8 ;稠油油藏数值模拟[J];新疆石油科技;2000年02期
9 李凤华,王静,祁凯,李秀娈;气水交替驱技术在稠油油藏中的应用[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1年06期
10 王俐,李红昌,王炬,单启成,徐进鸿;稠油油藏开发经济评价及风险分析系统的开发[J];特种油气藏;200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同涛;闫相祯;杨秀娟;;水驱稠油油藏转注汽开采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A];全国MTS岩土混凝土试验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刘建青;;枣园油田自19-14断块稠油油藏吞吐式开发的初步认识[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3 唐红菊;;中-低渗透砂岩稠油油藏开发实践与认识[A];江汉油田难采储量开发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7年
4 陈景军;李颖;宋保菊;;陈25块薄层稠油油藏化学驱研究与应用[A];胜利油田北区堵水调剖技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年
5 闫相祯;王同涛;杨秀娟;;水驱稠油油藏转注汽开采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稠油油藏渗流机理研究及软件开发[A];力学与西部开发会议论文集[C];2001年
7 李迎春;邱国清;李伟忠;王占国;;王庄油田郑408块敏感性稠油油藏火烧驱油油藏工程研究[A];稠油、超稠油开发技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5年
8 周思宏;;海上疏松砂岩稠油油藏采油工艺配套技术[A];渤海湾油气勘探开发工程技术论文集(第十集)[C];2005年
9 宫厚健;周广卿;徐龙;张青茹;董明哲;李亚军;;有机碱复合驱提高稠油油藏采收率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四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第6分会:胶体与界面化学技术、应用与产品[C];2013年
10 宋道万;王占国;徐丕东;李迎春;;郑408块敏感性稠油油藏火烧驱油数值模拟研究[A];稠油、超稠油开发技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熊聪茹 王春燕;我国最大整装稠油油藏首次实现长距离管输[N];中国能源报;2012年
2 林毅 李伟忠;王庄水敏感性稠油油藏实现“脱敏”[N];中国石化报;2007年
3 特约记者 林勇;胜利油田中深低渗稠油油藏试油技术国际领先[N];东营日报;2012年
4 任厚毅;用火箭动力设备“钻地”采油[N];中国石化报;2013年
5 本报记者 赵士振邋通讯员 曲波;王庄敏感性稠油油藏实现工业化开采[N];中国石化报;2008年
6 王金法;荀旭;敏感性稠油油藏不再沉睡[N];中国石化报;2003年
7 马莉 李斌;胜利油田破解热采稠油油藏堵水难题[N];中国能源报;2014年
8 彭波;稠油开发:已有进展潜力更大[N];中国石化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赵士振;“解放”十亿吨深层边际稠油[N];中国石化报;2012年
10 王爱华;滨南采油厂单10块稠油水平井投产[N];中国石化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李金发;稠油油藏多轮次吞吐后期改善开发效果技术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2 霍进;水驱后转注蒸汽开发稠油油藏精细油藏描述与数值模拟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4年
3 薛宗占;深层块状稠油油藏转重力火驱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4 周玉辉;准噶尔盆地稠油油藏CO_2驱提高采收率及埋存技术可行性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4年
5 秦国伟;非均质稠油油藏复合调驱技术实验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6 王红涛;稠油油藏注蒸汽储层物性参数变化规律及治理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7 蒋平;稠油油藏表面活性剂驱油机理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昊;裂缝性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合理技术政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2 辛显康;基于非线性渗流的水驱稠油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研究[D];长江大学;2015年
3 董航;稠油油藏CO_2辅助蒸汽吞吐的实验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4 陈震;坨7块东一段稠油油藏热力采油数值模拟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5 王宝琦;A区块稠油油藏注蒸汽开发方案优化设计[D];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
6 张伟;稠油油藏渗流场—应力场—温度场三场耦合规律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
7 柴雪峰;浅薄稠油油藏吞吐水平井产量递减规律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8 刘晓阳;稠油油藏开发技术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8年
9 邹鲁新;红浅一井区侏罗系稠油油藏油藏精细描述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5年
10 郑国发;胜坨油田坨7块东一段稠油油藏综合开发调整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4167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416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