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不同类型渣油原料加氢反应特性的差异

发布时间:2019-04-29 06:28
【摘要】:采用相同催化剂级配方式,在相同工艺条件下进行加氢试验,考察了两类典型的固定床渣油加氢原料的反应特性,结果表明:渣油加氢过程中较易发生加氢脱硫反应,而相对较难发生加氢脱氮和残炭前身物加氢转化反应;不同类型渣油原料的加氢反应特性不同,与硫含量较高、氮含量较低的原料相比,硫含量较低、氮含量较高的原料较难发生加氢脱硫、加氢脱氮和残炭前身物加氢转化反应;两种典型原料的反应特性差异主要与其杂原子含量、组分组成和分子结构有关。通过对加工两类典型渣油原料的固定床渣油加氢装置的工业运转情况的比较分析,也表明硫含量较低、氮含量较高的原料较难发生加氢脱硫、加氢脱氮和残炭前身物加氢转化反应。
[Abstract]:The rea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wo kinds of typical fixed bed residue hydrogenation feedstock were investigated by the same catalyst gradation method and under the same process condition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hydrodesulfurization reaction was easy to occur in the residue hydrogenation process, an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hydrodesulfurization reaction was easy to occur in the residue hydrogenation process. However, the hydrodenitrogenation reaction and the hydrogenation conversion reaction of the carbon residue precursor are relatively difficult to occur. The hydrogen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types of residue feedstock are different. Compared with the feedstock with higher sulfur content and lower nitrogen content, the sulfur content is lower, and the feedstock with higher nitrogen content is more difficult to undergo hydrodesulfurization, hydrodenitrogenation and residual carbon precursor hydrogenation conversion reaction. The difference of reaction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the two typical raw materials is mainly related to their hetero-atom content, component composition and molecular structure. Through the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the industrial operation of the fixed bed residue hydrotreating unit which processes two kinds of typical residue feedstock, it is also shown that the feedstock with lower sulfur content and higher nitrogen content is more difficult to produce hydrodesulfurization. Hydrodenitrogenation and hydrogenation and conversion of carbon residues.
【作者单位】: 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基金】: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合同项目(115078)
【分类号】:TE6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洪礼;;渣油加氢装置建成投产[J];石油炼制与化工;1992年09期

2 王伟,孙海滨;国内第一套渣油加氢装置首次实现年达标[J];石油炼制与化工;1995年04期

3 钱伯章;托普索公司渣油加氢新型催化剂[J];炼油技术与工程;2003年04期

4 钱伯章;托普索公司渣油加氢新型催化剂[J];精细石油化工进展;2003年04期

5 庄宇,张艳秋;渣油加氢脱硫装置运行技术分析[J];河南石油;2003年03期

6 姚立松;王武海;;渣油加氢反应模型的建立与研究[J];石化技术;2007年02期

7 许佳贵;;渣油加氢装置高压空冷工艺防腐探析[J];茂名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8 翁延博;蒋立敬;耿新国;;渣油加氢反应动力学及失活模型[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10年S1期

9 刘元东;宗保宁;赵愉生;赵元生;范建光;郜亮;温朗友;;活性炭负载型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渣油加氢中的应用[J];化工进展;2011年10期

10 范晓;常璐璐;王健红;;实组分切割应用于渣油加氢全流程工艺模拟的研究[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翁延博;蒋立敬;耿新国;;渣油加氢反应动力学及失活模型[A];中国石油学会第六届石油炼制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韩崇仁;刘纪端;方维平;蒋立敬;胡长禄;;渣油加氢催化剂组合装填优化方法[A];中国化工学会2003年石油化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王欣;王志武;耿新国;安晟;;上流式渣油加氢处理技术优化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青年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7年

4 刘杰;孙素华;朱慧红;金浩;杨光;;STRONG沸腾床催化剂不合格筛分物料回掺试验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青年催化学术会议会议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王巧然;石化院渣油加氢催化剂评价平台建成[N];中国石油报;2011年

2 徐晶;国内最大渣油加氢装置一次开车成功[N];中国能源报;2013年

3 郑伟;渣油加氢处理技术在业内推广[N];科技日报;2000年

4 特约记者 郑伟;渣油加氢催化剂首次大规模出口[N];中国化工报;2007年

5 龙泰良邋赵凤英 陈维新;围绕装置安稳优夯“三基”[N];中国石化报;2008年

6 丹飞;渣油加氢处理技术成“新宠”[N];中国机电日报;2001年

7 黄海涛;渣油加氢处理系列催化剂性能优良[N];中国石化报;2004年

8 记者 杨立强;茂名渣油加氢装置获全国设计金奖[N];中国石化报;2003年

9 郑伟;国产催化剂在印尼工业应用成功[N];中国化工报;2008年

10 记者 陶加;“十二五”应重点突破渣油加氢[N];中国化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蒋立敬;渣油加氢反应动力学及组合工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2 于双林;渣油加氢体系胶体性质的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3 许先q;渣油加氢—催化裂化组合工艺反应动力学模型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薛青普;渣油加氢沸腾床冷模多相流流动特性模拟[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2 张春;渣油加氢装置热高分空冷器高压管道水压试验开裂失效分析[D];华东理工大学;2015年

3 王雪;工业固定床渣油加氢装置废催化剂上焦炭结构和组成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4 张强;超声波在渣油加氢过程中的应用[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5 关志鹏;茂名渣油加氢处理装置经济运行模型研究[D];清华大学;2013年

6 宋志东;渣油加氢催化剂载体制备工程技术探讨[D];湘潭大学;2013年

7 朱凯;添加物对渣油加氢反应的影响及机理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8 刘波;超临界水对渣油加氢转化的影响及机理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3年

9 赵辉;渣油加氢转化规律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4680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4680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f51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