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黑龙江东部三江盆地绥滨坳陷构造演化与煤层气勘探评价

发布时间:2019-05-16 06:17
【摘要】:利用三江盆地绥滨坳陷新获取的地震、测井、钻井等勘探资料,通过构造解析和演化史研究认为三江盆地主要表现为中生代构造残留盆地与新生代伸展盆地的叠合,先后经历了晚侏罗世的断陷、早白垩世中—晚期的断陷和坳陷以及新生代的断陷-坳陷等4期成盆演化以及侏罗纪末和晚白垩世2期构造挤压改造。下白垩统含煤地层城子河组和穆棱组是绥滨凹陷中生界的主体。本文采用基于GIS的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从煤层气生气潜力和储气潜力两大项,考虑了煤类、煤厚、含气量、沉积相和构造地质条件等因素,对该区煤层气有利分布区进行了预测,提出绥滨坳陷东南部是煤层气勘探的最有利区域。
[Abstract]:Based on the newly obtained seismic, logging, drilling and other exploration data in Suibin Depression of Sanjiang Basin, through structural analysis and evolution history, it is considered that Sanjiang Basin is mainly characterized by the superposition of Mesozoic tectonic residual basin and Cenozoic extensional basin. It has experienced four stages of basin-forming evolution, such as late Jurassic fault depression, early Cretaceous middle-late fault depression and Cenozoic fault depression-depression, as well as structural compression transformation at the end of Jurassic and late Cretaceous. The lower Cretaceous coal-bearing strata Chengzihe formation and Muling formation are the main bodies of the Mesozoic in Suibin sag. In this paper, the multi-level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based on GIS is used to consider the factors such as coal type, coal thickness, gas content, sedimentary facies and tectonic geological conditions from the two major items of coalbed methane gas generation potential and gas storage potential. The favorable distribution area of coalbed methane in this area is predicted, and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southeast of Suibin depression is the most favorable area for coalbed methane exploration.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教育部含油气盆地构造研究中心;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基金】:国家自然基金项目(41272231;41330207)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7ZX005008-001;2016YFC0601004;2017ZX05009-001)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2017FZA3008;2017XZZX007-01)联合资助
【分类号】:P618.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伟;陈天磊;张蕊;;煤层气的开采技术浅谈[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19期

2 张泓,彭格林;简评《地质辞典》中的“煤层气”词条[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1年02期

3 崔建平;我国煤层气地面钻井商业开发实现零的突破[J];国土资源;2003年06期

4 李兴平;贵州六盘水地区煤层气勘探反思[J];贵州地质;2005年03期

5 傅小康;霍永忠;叶建平;;低阶煤煤层气富集模式初探[J];中国石油勘探;2006年03期

6 王红岩;李贵中;李景明;刘洪林;王勃;;中国煤层气的富集特征[J];中国煤层气;2006年02期

7 朱志敏;沈冰;崔洪庆;周家云;;阜新盆地煤层气成因分析[J];地质科技情报;2007年03期

8 朱建军;;山西煤层气勘探中的环境问题及环保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年30期

9 魏建平;;煤层气与地下水浅析[J];西部资源;2007年05期

10 李刚生;;高效开采煤层气的可行性研究[J];中国煤炭地质;2008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贵中;王红岩;刘洪林;吴立新;;煤层气富集规律[A];2004年全国瓦斯地质年会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4年

2 岳巍;叶建平;高洪烈;武强;陈春琳;叶贵均;李红柱;翟振荣;刘军正;;控制煤层气潜能的水文地质研究[A];2003年度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汇编[C];2004年

3 任伦祥;柏万春;;四川省古蔺县石宝矿段煤层气勘探开发对策研究[A];2013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4 李庆谋;段旭;杜爱民;刘效贤;;煤层气地球物理测井评价研究[A];1996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5 赵庆波;;中国煤层气勘探成果及认识[A];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与实践[C];2007年

6 尹中山;;川南煤田古叙矿区煤层气勘探选层的探讨[A];2008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任光军;王莉;娄剑青;;柳林地区水文地质特征及其对煤层气生产井的影响[A];2008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孙斌;赵庆波;邵龙义;李五忠;;大宁—韩城地区煤层气勘探目标评价研究[A];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与实践[C];2007年

9 刘洪林;王红岩;李贵中;杨帆;刘洪建;;燕山期构造热事件对太原西山煤层气高产富集影响[A];2004年全国瓦斯地质年会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4年

10 昝崇信;张德利;;合阳煤层气勘探及评价井工程实录[A];安全高效煤矿地质保障技术及应用——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煤炭学会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煤炭工业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水害防治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胡爱民 通讯员 刘艳新;中加煤层气项目本月底开钻[N];中国化工报;2006年

2 梅娇;煤层气勘探开发潜力巨大[N];中国矿业报;2006年

3 张金萍;煤层气,,大规模勘查开发帷幕拉开[N];地质勘查导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陈其珏;私募基金8800万美元砸向中华煤层气[N];上海证券报;2008年

5 白清荣 刘富根;我国规模化煤层气田示范工程投产[N];中国化工报;2009年

6 特约记者 陈保国;中加合作开发山西煤层气[N];中国化工报;2005年

7 杨坚;中美合作开发恩洪煤层气[N];中国矿业报;2002年

8 李学斌 朱勇 本版责编 鲁晓华;西南地区第一口煤层气钻井点火成功[N];中煤地质报;2005年

9 陆晋梁;山西欲大规模开发利用煤层气[N];中国经济导报;2006年

10 陈明 李建民;黄石煤层气开采进入实质性阶段[N];中国经济导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郭小军;鄂尔多斯盆地石炭—二叠纪聚煤规律与煤层气勘探有利区优选[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2 郑翔天;沁水盆地煤层气富集区地震地质识别[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3 王得权;山西白额晚古生代沉积特征与煤层气烃源岩影响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4780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4780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012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