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珠江口盆地白云深水区深水水道沉积体系及成因模式

发布时间:2019-05-17 16:25
【摘要】:深水水道沉积是深水油气勘探开发中重要的沉积类型。利用高分辨率三维地震、钻测井等资料,通过地震资料综合解释和地质分析,对南海北部白云深水区珠江组上段发育的大型深水水道的展布特征及成因模式进行识别、刻画和预测。研究认为,该体系近SN向展布,具低弯度蛇曲形态,体系内发育3类深水重力流沉积单元,其中块体搬运沉积发育于白云凹陷东北端,呈丘状外形、内部杂乱反射特征,底部发育侵蚀擦痕;水道为体系主体搬运通道,按成因可分为侵蚀型、侵蚀/加积型和加积型,受控于物源供给及古地貌特征,具"上下分期,南北分段"发育特征,为典型的复合水道沉积构型,复合水道内叠置迁移关系复杂;位于水道前端的朵体发育于荔湾凹陷南部,剖面上表现为强振幅平行—亚平行反射,在平面上具有朵状特征。从古水深、古地形、触发机制及古源头沉积体系等方面综合分析,探讨了该深水水道体系的成因模式,推测古珠江三角洲为其主力物源,东沙隆起碳酸盐岩沉积为次级物源。这一研究对研究深水重力流沉积过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Abstract]:Deep water channel deposition is an important sedimentary type in deep water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high resolution 3D seismic and drilling logging data, through the comprehensive interpretation and geological analysis of seismic data,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tic patterns of the large deep water channels developed in the upper section of the Pearl River formation in the Baiyun deep water area of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are identified. Depict and predict.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system is distributed in SN direction and has the form of low curvature serpentine. Three kinds of deep water gravity flow sedimentary units are developed in the system, in which the block transport deposition is developed at the northeast end of Baiyun sag, showing a mound shape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nal disorderly reflection. Erosion scratch is developed at the bottom; The waterway is the main transport channel of the system, which can be divided into erosion type, erosion / accumulation type and accumulation type according to its origin. It is controlled by the supply of provenance and paleogeomorphology, and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upper and lower stages, north and south". It is a typical sedimentary configuration of composite waterway. The superimposed migration relationship in the composite waterway is complex. The flower body at the front of the waterway develops in the south of Liwan sag and shows strong amplitude parallel-subparallel reflection on the section, which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lowers in the plane. 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paleo-water depth, paleotopography, trigger mechanism and paleo-source sedimentary system, the genetic model of the deep water channel system is discussed. It is inferred that the ancient Pearl River Delta is its main source and the carbonate deposit of Dongsha uplift is the secondary source. This study has important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study of gravity flow deposition process in deep water.
【作者单位】: 甘肃省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编号:2016ZX05026-007-0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41372134) 兰州油气资源研究中心“十三五”创新基金(编号:135CCJJ20160504) 甘肃省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编号:SZDKFJJ20160602)联合资助
【分类号】:P512.2;P618.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庆焕;珠江口盆地形成机制浅析[J];石油实验地质;1981年04期

2 王善书;;珠江口盆地地质构造的基本特征[J];石油学报;1982年S1期

3 饶春涛;李平鲁;;珠江口盆地热流研究[J];中国海上油气;1991年06期

4 高莉玲;南海珠江口盆地珠Ⅲ次盆地石油系统[J];海洋地质动态;1999年10期

5 陈新军;陈萍莉;;松辽盆地十屋断陷沉积体系空间展布及演化规律研究[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0年03期

6 李俊良;王海荣;张建新;李琦;刘豪;;珠江口盆地西部珠江组潮流砂脊的分布、形态和水动力机制[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0年05期

7 廖杰;周蒂;赵中贤;张云帆;徐子英;;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裂后异常沉降的数值模拟[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1年04期

8 王平;邹德江;李胜利;;深县凹陷沙一下段沉积体系恢复方法[J];油气藏评价与开发;2012年01期

9 刘道理;汪瑞良;秦成岗;全志臻;刘杰;徐乐意;张忠涛;屈亮;高鹏;徐徽;邢贞贞;;利用特色叠前深度偏移技术消除崎岖海底影响——以珠江口盆地番禺—流花地区应用为例[J];海相油气地质;2013年01期

10 段威武,雷作淇;珠江口盆地第三纪地层[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8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南海珠江口盆地深水天然气重大发现[A];2009年度中国地质科技新进展和地质找矿新成果资料汇编[C];2009年

2 聂逢君;王华;李思田;朱伟林;;珠江口盆地珠三坳陷储层及输导体沉积学特征[A];2001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摘要论文集[C];2001年

3 杨玉卿;张聪慧;;珠江口盆地文昌15-1油田珠江组含油储层分布预测[A];第三届全国沉积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4 杨会东;宋立忠;董丽红;于连忠;褚春梅;张萍;;坳陷盆地沉积体系精细研究方法探讨[A];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促进吉林经济发展——启明杯·吉林省第四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5 聂逢君;李思田;解习农;;珠江口盆地珠三坳陷珠海、珠江组砂岩成分特征及大地构造背景探讨[A];第四届全国青年地质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6 舒誉;施和生;杜家元;;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古近系勘探新领域[A];第二届中国石油地质年会——中国油气勘探潜力及可持续发展论文集[C];2006年

7 孟睿;;浅谈纳岭沟地区沉积体系与铀成矿之间的关系[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二卷)——中国核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1册(铀矿地质分卷)[C];2011年

8 孟睿;;浅谈纳岭沟地区沉积体系与铀成矿之间的关系[A];全国铀矿大基地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2年

9 李振五;;珠江口盆地区域工程地质调查的声波地震勘查[A];199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0年

10 庞雄;;南海深水区低位扇研究[A];2001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摘要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卢轶;珠江口盆地东部海域钻获可燃冰[N];广东科技报;2013年

2 记者 操秀英;我首次在珠江口盆地钻获高纯度新类型天然气水合物[N];科技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巍;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边界断裂生长联接及其相关褶皱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2 王腾飞;彰武盆地早白垩世沉积体系与构造控制[D];吉林大学;2016年

3 李云;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中新统珠江组深水沉积学[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4 SANI.A.M.BACHIR;中国南海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番禺低凸起热史模拟及油气运移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2006年

5 秦志亮;南海北部陆坡块体搬运沉积体系的沉积过程、分布及成因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2年

6 张春明;珠江口盆地油气运移主通道的地质—地球化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3年

7 魏红红;鄂尔多斯地区石炭—二叠系沉积体系及层序地层学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8 窦伟坦;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沉积体系、储层特征及油藏成藏条件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5年

9 刘文;Rub’Al Khali盆地古生界沉积体系及石油地质特征[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10 付锁堂;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沉积体系及砂体展布规律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冬;白云凹陷北坡珠江组沉积体系分析[D];长江大学;2015年

2 谭庆伟;内蒙古巴音满都呼地区恐龙生物群及同时代沉积环境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3 刘鸿洲;珠江口盆地惠东地区古近系沉积、沉降与堆积中心时空耦合及地质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2016年

4 吴鹏;青海可可西里五雪峰及邻区三叠系巴颜喀拉山群沉积体系及层序地层分析[D];成都理工大学;2014年

5 王笑雪;珠江口盆地白云南凹ZHSB6层序沉积体系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6年

6 胡润;珠江口盆地东沙隆起珠江组灰岩成藏主控因素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6年

7 徐梦瑶;长春油田C区块双二段沉积体系特征与有利相带分析[D];吉林大学;2017年

8 刘富强;利用卫星重力资料研究珠江口盆地北部边界及构造区划[D];长安大学;2014年

9 田媛媛;珠江口盆地荔湾凹陷中新统丘形反射的成因探讨[D];西北大学;2012年

10 杨振建;珠江口盆地深水区碳酸盐礁滩特征及含气性分析[D];西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4792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4792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809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