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注水开发油田水淹层混合液电阻率求取新方法

发布时间:2019-06-11 20:12
【摘要】:注水开发油田水淹层混合液的电阻率是求取剩余油饱和度的重要参数,但现有计算水淹层混合液电阻率的独立并联导电模型和充分混合导电模型未得到试验验证。为此,通过模拟储层温度压力条件下的岩心水驱油试验,证实水淹过程中注入水与原生束缚水混合情况介于完全独立与充分均匀混合2种状态之间的基础上,对独立并联导电模型进行了改进,并利用试验数据拟合了混合液电阻率与当前含水饱和度的函数关系,与印度尼西亚公式结合,建立了水淹层混合液电阻率和含水饱和度的数学模型,给出了求解方法及步骤。利用建立的数学模型求取了W油田X井水淹层混合液的电阻率和含水饱和度,结果表明,利用改进的并联导电模型计算出的含水饱和度与密闭取心分析结果吻合良好,平均绝对误差为-0.3%,与独立并联导电模型和充分均匀混合导电模型的计算结果相比,计算精度得到较大地提高,而含水饱和度是根据混合液电阻率求取的,这也说明水淹层混合液电阻率的计算精度得到了提高。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改进的并联导电模型能够准确计算注水开发油田水淹层混合液的电阻率和含水饱和度,可进行推广应用。
[Abstract]:The resistivity of the mixed liquid in the water-flooded layer of the water-flooding development oil field is an important parameter for calculating the residual oil saturation, but the independent parallel conduction model and the fully mixed conducting model of the mixed liquid resistivity of the water-flooded layer are not tested and verified. For this purpose, the independent parallel conduction model is improved by simulating the core water displacement test under the pressure condition of the reservoir temperature, confirming that the mixed condition of the injected water and the connate water in the water flooding process is between the completely independent and the fully and uniformly mixed two st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esistivity of the mixed solution and the current water saturation is fitted by using the experimental data, and the mathematical model of the resistivity and the water saturation of the mixed solution of the flooded layer is established by combining with the Indonesian formula, and the solution and the steps are given. The resistivity and water saturation of the mixed solution of the water-flooded layer of the W oilfield are obtained by using the established mathematical mod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water saturation calculated by the improved parallel conductive model is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closed coring analysis, and the average absolute error is-0.3%. Compared with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of the independent parallel conduction model and the fully-uniform mixed conducting model, the calculation accuracy is greatly improved, and the water saturation is obtained according to the resistivity of the mixed liquid, which also shows that the calculation accuracy of the resistivity of the mixed liquid of the flooded layer is improv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mproved parallel conductive model can accurately calculate the resistivity and water saturation of the mixed liquid in the water flooding layer of the oilfield, and can be popularized and applied.
【作者单位】: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
【基金】: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综合科技项目“南海西部海域水淹层动态评价技术及开发潜力研究”(编号:YXKY-2014-ZJ-01)资助
【分类号】:TE357.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素;徐怀民;王超;周新平;王培俊;;海相深层砂岩油藏开发中后期油层水淹特征[J];特种油气藏;2014年05期

2 何胜林;高楚桥;陈嵘;;涠洲W油田中块剩余油饱和度计算中关键参数确定方法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1年12期

3 张占松;张超谟;;水淹层地层水电阻率的二步确定方法[J];测井技术;2011年04期

4 申辉林;方鹏;;水驱油地层电阻率变化规律数值模拟及拐点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5 宋延杰;田彦玲;唐晓敏;杨青山;马宏宇;;聚合物驱水淹层有效介质电阻率模型[J];测井技术;2009年03期

6 张超谟;张占松;郭海敏;李军;唐小梅;;水驱油电阻率与含水饱和度关系的理论推导和数值模拟研究[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8年S2期

7 蔡军;李茂文;何胜林;;海水注入开发中剩余油饱和度评价研究[J];石油钻采工艺;2007年06期

8 G.E.Archie;张庚骥;;电阻率测井在确定某些储层特性中的作用[J];测井技术;2007年03期

9 王美珍;俞军;;用测井资料确定大庆长垣水淹层混合液电阻率[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7年02期

10 张庆国;李迎九;周新茂;张淑梅;;注水开发油田储层水淹主控因素分析[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恒荣;谭伟;王利娟;丁磊;;注水开发油田水淹层岩石电阻率变化规律[J];新疆石油地质;2017年01期

2 刘斌;杨静;张瑞;刘喜林;张伟;;海上注水油田水淹规律分析软件在渤海某油田中的应用[J];石油化工应用;2017年01期

3 谭伟;张恒荣;王利娟;丁磊;吴进波;;注水开发油田水淹层混合液电阻率求取新方法[J];石油钻探技术;2017年01期

4 丁圣;周志峰;;基于改进型阿奇公式法定量评价水淹层[J];断块油气田;2016年05期

5 陈丹磬;李金宜;朱文森;信召玲;;海上疏松砂岩稠油油藏水驱后储层参数变化规律实验研究[J];中国海上油气;2016年05期

6 吴成晨;胡望水;刘杨;王闯;陈佩佩;余振宇;;文南油田沙三中亚段2-4砂组四性关系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6年25期

7 李跃林;段迎利;王利娟;郭海敏;何胜林;;基于流动单元的原始地层电阻率反演及其应用[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4期

8 惠钢;王友净;闫林辉;李佳鸿;刘丽;;AS油田WY区特低渗透油藏水淹层评价方法[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6期

9 宋延杰;曹雅楠;柯涛;赵毅;唐晓敏;付健;;基于地化热解录井和电阻率测井技术的江苏G油田水淹层实验响应特征和评价方法[J];东北石油大学学报;2016年03期

10 付雅琴;肖莲珍;史文冲;;水泥-粉煤灰复合胶凝体系的早期水化性能[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6年02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殿发;王玉靖;侯加根;姬承伟;雷英;贾洪亮;;薄层边底水油藏水淹模式——以陆梁油田陆9井区呼二三油藏为例[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2年05期

2 何俊富;杨斌;钟学斌;鲁洪江;王婧;;DH1油田水淹层综合解释及应用[J];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12年02期

3 邢艳娟;王燕津;白永江;林雨静;王菲;魏小东;;扶余油田水淹层沉积特征与剩余油分布[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8年S1期

4 陈德坡;张兴平;高建;;不同类型聚合物水淹层解释方法研究[J];测井技术;2008年04期

5 张超谟;张占松;郭海敏;李军;唐小梅;;水驱油电阻率与含水饱和度关系的理论推导和数值模拟研究[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8年S2期

6 殷艳玲;王建;曲岩涛;;聚合物溶液对岩石电性影响的实验研究[J];测井技术;2008年01期

7 刘江;汪爱云;于海江;;关于水淹层地层水电阻率的探讨[J];国外测井技术;2007年06期

8 梁柱;姜岭;姚军;任勇;姚为有;;巨厚块状特稠油油藏水淹特征及堵水效果评价[J];特种油气藏;2007年03期

9 姜莉莉;王志;;大庆萨葡油层特高含水期水淹特征及潜力分析[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7年05期

10 胡书勇;张烈辉;罗建新;罗国仕;何进;;砂岩油藏大孔道的研究——回顾与展望[J];特种油气藏;2006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志臣,姚秀田,张霞,姜毅;灰色系统理论在水淹层及储层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4年03期

2 廖太平,张福荣;一种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水淹层识别方法[J];断块油气田;2004年02期

3 张卫华,王卫萍,盖春华,李淑英,张玉江;中原油田文95块水淹层特征分析及综合判断[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4年03期

4 马艳艳,窦焕成,毛永强,邵智敏;水淹层评价在文南油田的应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4年05期

5 王任一,杨凯雷,刘向汉;水淹层混沌频谱特征识别方法探索[J];测井技术;2004年06期

6 姜炳祥,张平,王辉,胡虎距,刘平;克拉玛依油田砾岩油藏水淹层研究[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05年03期

7 樊长江;卞德智;;多学科小尺度水淹层综合解释技术进展[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6年05期

8 赵书铮;张兆辉;;安塞油田水淹层电阻率相对值方法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8年06期

9 葛长宇;;低渗透储层水淹层解释方法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1年06期

10 张亚旭;高小燕;;测井评价水淹层[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张建民;邢艳娟;王波;薛桂玉;;吉林油田水淹层解释方法[A];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促进吉林经济发展——启明杯·吉林省第四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2 宋子齐;谭成仟;;利用改进的神经网络模型研究开发后期水淹层参数[A];1997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3 李健;;埕岛油田水淹层测井响应原理及识别[A];“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论文专辑[C];2010年

4 宋子齐;谭成仟;吴少波;;沈84块水淹层测井解释[A];1997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孙友 袁冰洁;水淹层测井技术:拨开水层见油层[N];中国石化报;2006年

2 通讯员 张鹏翼;吐哈研究院开发出水淹层解释软件[N];中国石油报;2003年

3 记者 张云普 通讯员 全攀峰;培育特色核心技术服务持续稳产[N];中国石油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尚福华;基于统计学习的油藏水淹层的识别技术[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鹏丽;曙光油田水淹层测井解释方法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2 李航弛;马20区块水淹层测井解释方法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3 权新荣;新立油田Ⅲ区块水淹层测井解释方法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4 杨宇光;史南油田梁11断块沙二段水淹层评价[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5 高健;锦16区块水淹层测井解释方法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

6 邓鑫;江苏油田核磁与三维定量荧光水淹层评价方法[D];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

7 赵伟;齐40块稠油水淹层的测井评价方法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

8 王振伟;复杂碳酸盐岩油藏水淹层解释与评价[D];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

9 邵恺;红岗油田扶余油层水淹解释方法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

10 曹雅楠;江苏油田水淹层热解实验响应特征与解释方法[D];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4974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4974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f24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