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页岩气藏压裂复杂裂缝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9-06-20 07:39
【摘要】:页岩气在全球具有巨大的资源量和广阔开采前景,水力压裂技术是实现其商业开采的核心技术之一,产能评价方法是优化压裂设计的有效手段之一。然而页岩多尺度储渗空间中存在气体滑脱、扩散和吸附解吸等多重复杂运移机制,页岩气储层压裂裂缝形态复杂,这对准确评价页岩气压裂井产能和依靠产能评价方法优化压裂设计构成了挑战,导致页岩气藏压裂设计有效性降低。目前国内外研究关于页岩气多重运移机制和压裂复杂裂缝形态对产量的影响认识不足。为此,本文综合考虑页岩气复杂多重运移机制和压裂裂缝复杂形态,对页岩气压裂产能进行了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考虑页岩气储层复杂孔隙结构,页岩气吸附解吸、滑脱、努森扩散和表面扩散,基于分形几何理论、哈根-泊谡叶定律、朗格缪尔吸附定律等建立了页岩纳米孔隙气体多重运移机制耦合流动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达西定律推导出了全新的与孔隙结构尺寸参数密切相关的页岩表观渗透率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数值求解,分析了多尺度页岩气体非线性流动行为特征及分形维数、表面扩散系数等对表观渗透率的影响。在表观渗透率模型的基础上,考虑页岩气复杂渗流机理,建立了页岩气藏连续性方程,推导了无限大地层和封闭边界地层实空间点源函数。考虑压裂裂缝变缝宽和渗透率非均匀分布的实际工程特征,通过对裂缝空间离散,并采用点源函数法对页岩气藏连续性方程求解,建立了平面裂缝和非平面裂缝产能模型,推导了其数值求解格式,利用计算机编程求解得到了平面裂缝流量分布,揭示了不同气体运移机制对页岩气产量的影响规律。考虑裂缝干扰,在平面裂缝产能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分段多簇压裂水平井产能模型和拉链式压裂水平井产能模型;在非平面裂缝产能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复杂裂缝直井和水平井产能模型,采用矩阵分析方法对模型进行了数值求解,开展了页岩气藏不同压裂模式、不同复杂裂缝形态下的产能研究。考虑支撑剂非均匀铺置,缝间应力干扰的影响,分析了簇间距对页岩气藏压裂井产能的影响,同时分析了改造体积、缝网参数等的影响,并对压裂优化设计给出了建议。本文研究成果可为页岩气藏压裂优化设计和高效开发提供理论指导。
[Abstract]:Shale gas has huge resources and broad exploitation prospect in the world. Hydraulic fracturing technology is one of the core technologies to realize its commercial exploitation, and productivity evaluation method is one of the effective means to optimize fracturing design. However, there are many complex migration mechanisms such as gas slippage, diffusion and adsorption and desorption in shale multi-scale storage and permeability space, and the fracture morphology of shale gas reservoir is complex, which challenges the accurate evaluation of shale gas fracturing well productivity and the optimization of fracturing design by productivity evaluation method, which leads to the reduction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shale gas reservoir fracturing design. At present, there is a lack of understanding of the influence of shale gas multiple migration mechanism and fracturing complex fracture morphology on production at home and abroad. Therefore, considering the complex multiple migration mechanism of shale gas and the complex morphology of fracturing fractures, the production energy of shale gas fracturing is studied in this paper. the main results are as follows: considering the complex pore structure of shale gas reservoir, adsorption and desorption of shale gas, slippage, Nusen diffusion and surface diffusion, based on fractal geometry theory, Hagen-Poisson's law, The coupling flow model of shale nanoporous gas transport mechanism was established by Langmuir adsorption law. On this basis, a new shale apparent permeability model, 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pore structure size parameters, is derived based on Darcy's law, and the numerical solution of the model is carried out. The nonlinear flow behavior characteristics of multi-scale shale gas and the effects of fractal dimension and surface diffusion coefficient on the apparent permeability are analyzed. On the basis of apparent permeability model and considering the complex seepage mechanism of shale gas, the continuity equation of shale gas reservoir is established, and the real space point source function of infinite geodetic layer and closed boundary formation is derived. Considering the practical engineering characteristics of variable fracture width and permeability non-uniform distribution of fracturing fractures, through discretization of fracture space and solving the continuity equation of shale gas reservoir by point source function method, the productivity models of plane fractures and non-plane fractures are established, and their numerical solution schemes are derived. the flow distribution of plane fractures is obtained by computer programming, and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gas migration mechanisms on shale gas production is revealed. Considering fracture interference, the productivity model of piecewise multi-cluster fracturing horizontal well and zipper fracturing horizontal well is established on the basis of plane fracture productivity model, and the productivity model of complex fracture straight well and horizontal well is established on the basis of non-plane fracture productivity model. The model is solved by matrix analysis method, and the productivity research under different fracturing modes and different complex fracture forms of shale gas reservoir is carried out. Considering the influence of support non-uniform paving and interfracture stress interference, the influence of cluster spacing on fracturing well productivity of shale gas reservoir is analyzed, and the effects of modification volume and fracture network parameters are analyzed, and some suggestions for fracturing optimization design are given. The research results in this paper can provide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fracturing optimization design and efficient development of shale gas reservoirs.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E32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页岩气开发:唤醒沉睡“宝藏”[J];经济视角(上);2008年10期

2 胡文瑞;;迎接页岩气发展的春天[J];中国石油石化;2009年11期

3 谭蓉蓉;;美国页岩气工业始于1821年[J];天然气工业;2009年05期

4 谭蓉蓉;;中国页岩气技术国际研讨会在长江大学召开[J];天然气工业;2009年05期

5 董立;;我国需要尽快开展页岩气的勘探开发[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9年02期

6 ;綦江页岩气开发项目启动[J];精细化工原料及中间体;2009年09期

7 本刊编辑部;;我国研究人员发现页岩气的直接存在[J];天然气工业;2009年09期

8 李立;;中国正式实施新型能源页岩气开发[J];石油钻采工艺;2009年05期

9 ;我国首个页岩气开发项目在綦江启动[J];吐哈油气;2009年03期

10 王立彬;;中国启动页岩气资源勘查[J];国外测井技术;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明;;世界页岩气勘探开发现状及面临的环境问题[A];第二届全国特殊气藏开发技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13年

2 叶舒阳;;页岩气开发对环境的影响及对策[A];浙江省经济欠发达地区低碳发展综合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3 王玉芳;包书景;张宏达;葛明娜;王劲铸;孟凡洋;任收麦;;国外页岩气勘查开发进展[A];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S13石油天然气、非常规能源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分会场[C];2013年

4 吴西顺;;世界各国页岩气政策综述[A];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S01地质科技与国土资源管理科学研讨分会场[C];2013年

5 ;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现状及前景展望[A];“宝塔油气”杯第四届天然气净化、液化、储运与综合利用技术交流会暨LNG国产化新技术新设备展示会论文集[C];2014年

6 林斌;郭巍;赵肖冰;曹瀚升;王少华;;页岩气资源评价方法:概率体积法在三江盆地古生代页岩气中的应用[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C];2013年

7 印兴耀;吴国忱;;页岩气储层地震评价[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二十三专题论文集[C];2013年

8 蔡启宏;傅子云;;地震频率信息在页岩气勘探开发中应用的可能性分析[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二十三专题论文集[C];2013年

9 刘禹;王常斌;文建军;宋付权;;页岩气渗流中的力学模型分析[A];第二十五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暨第十二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文集(上册)[C];2013年

10 滕吉文;刘有山;;中国页岩气成藏和潜在产能与对环境的污染分析[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3年度(第13届)学术论文汇编——特提斯研究中心[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巧然;中国石油储备页岩气开发技术[N];中国石油报;2008年

2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教授 张金川;中国应大力开发页岩气[N];中国能源报;2009年

3 林刚;我国首个页岩气合作开发项目已实施[N];中国企业报;2009年

4 李冰 李婧婧;页岩气藏:尚待开发的处女地[N];中国石化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胡学萃;页岩气:有望改变我国能源格局[N];中国能源报;2009年

6 胡文瑞;页岩气:“鸡肋”变“牛排”[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高慧丽;唤醒沉睡的页岩气[N];地质勘查导报;2010年

8 李慧;页岩气并非亚洲首选[N];中国能源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王海霞;页岩气勘探热潮席卷欧洲[N];中国能源报;2010年

10 特约记者 刘楠;我国页岩气开采将从重庆起步[N];中国化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为;页岩储层特征与渗流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14年

2 金吉能;页岩气地球物理建模分析[D];长江大学;2015年

3 张宏学;页岩储层渗流—应力耦合模型及应用[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4 梁顺;长壁开采区内垂直页岩气井稳定性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5 俞杨烽;富有机质页岩多尺度结构描述及失稳机理[D];西南石油大学;2013年

6 郭晶晶;基于多重运移机制的页岩气渗流机理及试井分析理论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3年

7 冯杨伟;伊宁盆地构造—热演化与上古生界页岩气成藏条件研究[D];西北大学;2015年

8 俞益新;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延长组页岩油气富集机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9 姜文利;华北及东北地区页岩气资源潜力[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10 潘磊;下扬子地区二叠系页岩储集物性及含气性地质模型[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龙;页岩气资源开发利用管理研究[D];长安大学;2014年

2 余美;基于科学发展观的我国页岩气开发战略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5年

3 曹俊;金阳—威信地区下古生界牛蹄塘组页岩气资源潜力分析[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4 白生宝;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长7段页岩气储层评价[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5 折文旭;页岩气藏水平井HEGF裂缝网络渗流模型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6 郭文;页岩气水平井分段压裂产能分析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7 朱炳成;我国页岩气开发利用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5年

8 韩淑乔;高过成熟阶段页岩生烃及含气量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4年

9 苏俊;页岩气储层双侧向测井有限元正演模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10 颜君;页岩气储层感应测井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本文编号:25030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5030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468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